查文庫>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讀後感(4篇)

《再別康橋》讀後感

《再別康橋》讀後感(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再別康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再別康橋》讀後感1

  面對美麗的康橋,詩人無限留戀,不忍離去。這很符合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的性情。浪漫主義者往往酷愛自然,將美麗的大自然看作人生理想的夢境。詩的主旨應是對這種”夢”的依戀、嚮往之情。

  這一瞬間,而並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恆。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再別康橋》讀後感2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人是崇高的、讚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

  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物件,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

  詩人善於將人格化的景物與內心情感的描繪相融合,盪漾在心頭的金柳的豔影,勾起“我”遐想的招搖的青荇,幻化出彩虹般夢境的清泉,載著“我”在星輝下尋夢的小船……這些都飽含著詩人對康橋別樣的感情。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讀後感3

  《再別康橋》,一段若有若無的感情,恰似康河裡那個滿載星輝的夢般輕盈飄渺,卻又帶著淡淡的惆悵與哀傷......

  定格在詩中的康橋,似乎從未被歲月驚擾。河畔的金柳,永遠記得你醉人的歌謠。那片水草,還在懷念你撐的長蒿。那一船星輝,曾見證過古典的微笑。一片片悠遊的雲彩啊,似乎還在為離別憑弔......再別不想竟是永訣,歲月匆匆,斯人早已逝去,而康橋依舊佇立,水波依然飄搖。

  誰從誰的生命裡翩然走過,留下了無盡的相思;誰在誰的花季裡偶然駐足,定格了不滅的笑顏;誰又從誰的眼角悄然滑落,寫下了半世憂傷。誰的生命裡都會有那麼一個人吧,他雖輕輕地來、悄悄地走,卻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世間無奈和遺憾太多,而你註定只是過客。生命如此脆弱,深情也好,薄倖也罷,終究會被時光淹沒。不若就輕輕地來,悄悄地去吧......

《再別康橋》讀後感4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我很早就讀過,百看不厭。他的詩淡然悠遠,卻在美妙的意境中飽含著離愁和憧憬。仿若他生命的輝煌而短暫,便如這般“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那如新娘般的金柳也只在他的心頭一晃而過,留下無限的情悠悠思悠悠,縱然他甘願化為水草,那也只是揉碎在浮藻間的夢。

  尋夢而來卻悄然離去,心中有笙簫響起,夏蟲沉默,康橋沉默,詩人沉默,我沉默……

  慢慢讀來,美好而傷感,我們的情思不由化在這濃濃的詩意裡,隨他而去。誰說他沒有帶走一片雲彩,他把我們的魂魄都帶走了,最後只剩遺憾和悵然……

  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清麗秀美的詩句,宛若輕柔委婉的一首歌,輕輕地唱來,撥動著我們的心絃,顯得柔美悠遠,難分難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