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精選寓言作文錦集五篇

寓言作文

精選寓言作文錦集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寓言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作文 篇1

  今天,法庭裡一片嘈雜,原來是“老鼠一案”即將開庭。

  原告是小貓和小鳥。審判長是老虎。旁聽人員是小馬、小狗、青蛙、兔子和小猴。

  審判長嚴肅的敲了敲木錘,說:“現在開庭,請原告先說。”

  鳥媽媽開口了:“我最近剛孵出一窩小鳥,可在昨天,老鼠把樹根啃斷了,鳥爸爸為了保護小鳥被壓死了,我們都十分傷心。”小鳥都把憤怒的眼光頭像了老鼠。

  小貓開口了:“老鼠把糧食偷了,害得我沒有飯吃。”

  聽了原告的話老鼠說:“我願意承擔責任。”最後老鼠被判58年。

寓言作文 篇2

 《伊索寓言》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有道理的童話”。每一篇童話故事的結尾都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道理。這本書中的童話故事雖然是作者編的,但作者最後告訴我們的卻是最真實的東西。

  作者想說的道理,是作者看到的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作者沒見過,那作者就無法編寫這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改變了很多,也讓我的心胸變得更寬闊了。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是: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有收穫。

  讀《伊索寓言》有感這個學期,劉老師推薦我們了《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三字經》《伊索寓言》等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讀《伊索寓言》了。因為《伊索寓言》大多是發生在小動物間的故事,很是有趣,每篇的結尾通常用一句話揭示故事中的道理。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教會我們如何辨別朋友和敵人,真話和謊言,以及如何與人相處。

  《馬和馬伕》裡的馬伕虛情假意地照料馬兒,卻把它最需要的馬料賣了換酒。這些花言巧語終究騙不了時間。《受傷的狼與羊》中那隻受傷的狼裝作可憐的樣子,苦苦請求羊給它取點水喝的時候,羊頭也不回地走了。對於壞人,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隨便憐憫他們。

  在眾多的故事中,我認為《獅子和驢子》最有道理了。只會吼幾聲的驢子在兇猛的獅子面前,只能是原形畢露,一隻獵物也沒有抓到。這就和我們小學生一樣,不能從小就養成自吹自擂的壞毛病,而應該努力學習,鍛鍊真本領.讓我們在悅讀中尋夢,將來實現我的夢,中國夢!

寓言作文 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伊索寓言》。其中有一篇名為《蚊子與獅子》的寓言,我深受啟發。

  一個欠了債的人當著債主的面賣自己僅有的一頭老母豬,並吹噓自己的豬多麼厲害:土地女神節下母豬,泛雅典娜節下公豬,酒神節還會下山羊!

  我看了之後苦笑幾聲,這位欠債人真了得!他的豬會生羊!這在當今社會里真可謂轟動全球的一大新聞!這個欠債人真無知,真愚昧,豬可能生羊嗎?他為了逃脫債主追債,不惜撒下這種彌天大謊,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為不可能的事情作偽證。其實這麼做,只會讓相信你的人不相信你,而不相信你的人更為厭倦你。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這樣你才能問心無愧,別人才會相信你,而像那位欠債人,買主本是很誠心的,債主也很放心,可他撒下這種謊話,也許再也沒有人買他的豬,債主們也會很討厭他,甚至會把他告上法庭,到那時,他就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了。

  同學們,做人要誠實,如果不誠實,人生的彩虹將會少一種色彩。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樑,透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講述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了都會說:現在哪去找這麼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了一回這麼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遊,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說要換點零錢。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覺得它他長的賊眉鼠眼的。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說的很誠懇,直到說第三遍時候,終於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喊,還說可算遇到個好人了。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說他有點事兒,在汽車剛一到站,

  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車,一會兒就消失了。等到汽車又上路的時候,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說:“哎呀,媽呀!這是假的!”只見他兩手拿著一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覆的照來照去。沒一會兒,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說:“那些錢是給家裡買東西的呀,那人怎麼那麼缺德呢?”我看著,心想:又一個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現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外一種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後,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終卻把自己的肚子撐的爆裂了。我覺得這個青蛙好笨呀!它不應該和牛比到底誰大,而要和牛比誰比嬌小,這樣不就取人之短,補己之長了嗎?也不會再出現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上,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的每一種缺陷不是都有補償嗎?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都會相安無事。但如果都像那隻青蛙一樣的話,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真是無從想象。

  《烏龜和老鷹》透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長》。《揠苗助長》講述了一個農民嫌自己的莊稼長的太慢,便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很愚蠢的辦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裡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它的苗子確實長的很快。可家裡人聽說這事之後,就又馬上跑到了菜地裡看了看,只見地裡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這個小小的成語故事和《老鷹和烏龜》的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順其自然。

  伊索寓言》相傳是古希臘一位曾經是奴隸可是因為具有聰慧才氣而被釋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擁有了這種歷史,才使我開始看上這本書。伊索內容的人物設定很有特點,絕大多數是以動物與人或者全都是動物為主角的,這樣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作者不用再去費時間來描述主角、配角的獨自性格。只要寫出一種動物就會馬上使人們聯想到其本質,從而很好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

  來認識對於寓言的寓意。

  而且這種用動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動典型,狼代表奸詐、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實、兔子代表急躁或機智、老鷹代表有志氣的人。伊索寓言的內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練,沒有任何過長的背景描寫或者是心理描繪。幾乎只是像“流水賬”一般的簡潔明瞭,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儘管只是簡單的敘述和對話,去更給了讀者更大的空間去思索。所謂“橫看成林側成風”,在不同的人眼裡對於同一個寓言裡都會自有一番見解。簡單的構造使得讀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質。

  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動物)在悲慘的下場下來京時告誡人們,如:《烏鴉與狐狸》、《鹿的腳與角》、《羊與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就給於了人們強而有力的說服,使人不得不點都贊同。由於《伊索寓言》是否確有其人現在仍有爭論,並且由於在中世紀的一些寓言也被冠於了“伊索”之名,因此現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盡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齊。當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時,發現往往在《農夫與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簡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實在難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講什麼,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誕極了,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而編者的一段話解說了原因:因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齊,因此不必一定要從一個寓言中獲得什麼教訓,僅僅作為消遣的小故事略讀一番即可。看完後,我也覺得的確我太鑽“牛角尖”了。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為作者怕讀者太難理解,所以在最後添上一句:“這說明XXXXXXXX”,看上去實在是把我的想法給抑制住了,反而不太合適,有了畫蛇添足之感。總的來說,《伊索寓言》值得學習牢記在心的教訓是很多的,故事內容也相對比較精彩,而2分鐘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了,所以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很不錯的。

寓言作文 篇4

  動物園裡,大人指著籠子裡的猴子,對小孩說:“你知道這種動物叫什麼名字嗎?”

  “不知道。”小孩看著上躥下跳的猴子回答。

  “記住,孩子,”大人說,“這種動物叫猴,是專門供咱們人類開心的。”

  “何以見得呢?”小孩問。

  “不信你瞧——”大人說著,從提包中摸出一顆花生,朝籠子裡的大猴背後扔去,只見大猴急轉身,略一遲疑,卻用嘴接住,然後再用爪子從嘴裡取出來,剝開吃掉,顯得很滑稽。

  小孩笑起來,說:“真有意思!”

  大人也被大猴的舉動逗得很開心,便來了興致,又將另一顆花生扔進去,還是扔向大猴身後的地方,大猴故

  技重演,轉身,跳起來用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剝開,放進嘴裡。

  大人受了鼓舞,便不斷地扔,大猴便不斷地這樣接,接住吃掉,或給身邊的小猴。

  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部扔完了,大人和小孩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路上,小孩問大人:“你為什麼將花生扔到大猴的背後呢?”

  大人得意地笑了,說:“猴子翻來覆去地來回折騰才有意思啊?”

  小孩信服地說:“爸爸你真行!”

  大人又說:“猴子這種動物自以為挺聰明,其實被咱們耍了,它還不知道呢,真可悲!”

  動物園裡,大猴指著籠子外的人,對小猴說:“你知道這種動物叫什麼名字嗎?

  “不知道。”小猴望著指手畫腳的人回答。

  “記住,孩子,”大猴說,“這種動物叫人,是專門供咱們猴子開心的。”

  “何以見得呢?”小猴問。

  “不信你瞧——”這時,適逢有個大人往籠子裡扔花生,扔向大猴背後,大猴急轉身,略一思忖,用嘴去接住,然後再用爪子從嘴裡取出,剝開吃掉,顯得很滑稽。終於,那大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部扔給了猴子。

  他們走後,小猴問大猴:“你為什麼用嘴去接扔進來的花生?”

  大猴得意地笑了,說:“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們還會繼續扔嗎?”

  小猴信服地說:“媽媽你真行。”

  大猴又說:“人這種動物自以為挺聰明,其實被咱耍了,他們還不知道呢,真可悲!”

寓言作文 篇5

  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白羊要急急忙忙地趕回家吃飯,可當它要走到獨木橋的中間時,正好碰到了對面走來的小黑羊,這時,小白羊先說:“你退回去,讓我先過去!”小黑羊卻說:“你退回去,還是讓我過去!”就這樣,小白羊和小黑羊就吵了起來。

  於是,它們就毫不猶豫地都走到橋中間,小白羊用自己的角頂小黑羊的角,而小黑羊也趕緊“報仇”,當然它們也用眼睛緊緊的盯著對方,而且心裡想:你想不讓我先過去,沒門!腳也緊緊地瞪著獨木橋。由於腳下一滑,所以它們就都掉進了河裡,然後它們掙扎著喝了一口水,同時說;”我要是先讓你過去就好了。“現在我倆一定要齊心協力爬到岸上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讓,如果不謙讓,就會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