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精選23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
今天,我讀完了老師向我們介紹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書裡有很多小故事,故事雖然短,但其中讓人領悟到的道理是非常有益的。其中,我對幾個小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盲人摸象”“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
盲人摸象講的是一群盲人摸大象,最後都說錯的故事。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如果不掌握事物的全部特徵,只憑自己的區域性體驗去描述這個事物,最終只能造成片面性的認識,會鬧出許多笑話!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養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羊被狼叼走了,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下,但是他不聽,結果丟了更多的羊。最後他還是把羊圈補上了。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有了錯誤,要及時改正,將來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同時我們也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人累了,在一棵樹下坐著,突然有一隻兔子撞死了以後,他每天在這兒坐著,可一隻兔子也沒有。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把偶然發生的事當成了必然發生的事,期待偶然事件再次發生是不會有結果的,也是愚蠢可笑的。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可以滋養人的一生,讀一本好書,如同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作為三年級的我,以後要讀更多的好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2
上個月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的故事篇幅不長,但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歡《魚目混珠》這個故事。《魚目混珠》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叫滿願的人得到了一顆大珍珠,他的鄰居壽量非常羨慕他,就把魚眼當成珍珠收藏起來,後來他們兩個生病了,醫生需要珍珠粉來治病,他們兩個人都分別把自己收藏的珍珠取了出來,可是醫生說滿願的是珍珠,而壽量的是魚眼,不能治病。這下真珍珠救了滿願的命,而假珍珠卻發揮不了作用,騙人的壽量只能臥病不起。
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弄虛作假,否則到頭來害了自己。
這本書裡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每次讀都會收穫新的知識。看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書中的道理,讓我一生受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3
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亡羊補牢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小寓言,但讀了以後,我卻明白了對自己的錯誤不能忽視。
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以前有一個放羊的人,他家的羊圈破了,狼從那兒鑽進去叼走了一隻羊,鄰居勸他快點把羊圈修好,主人卻不以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隻羊,主人後悔了,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讀了這則寓言,我想到了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犯了錯誤不能不以為然,要及時改正。有的錯誤,我們不去改正,認為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這些小錯誤出現在大問題上,那麼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比如在森林裡就會發生火災,這會使我們國家遭到巨大的損失。學習上也是一樣,在做練習的時候,如果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到單元測試時,這樣類似的題目就會白白丟很多分。所以我們練習時應該特別用心。讀了這則寓言我明白了,學習工作中出了差錯,應該設法儘快補救,否則你可能會終生後悔莫及。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4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5
在我們中國古代的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有一篇非常引人注目的成語故事《杞人憂天》,想必大家都看過吧,今天就由我再來講一講,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他最早出自《列子》,主要講述了一個人總是在家裡邊胡思亂想,在想天會不會塌下來?地會不會陷進去?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嗎?掉下來會傷到人嗎?他一直為這些問題而苦惱,終於在一個月高風黑的晚上,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為他解開了困惑很久的問題,那個人從此以後變得豁然開朗,積極向上。為啥他前後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寓言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的道理卻很大,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我認為正是這個人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他在面對一些問題時能夠積極改正,勇敢迎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我們不能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我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比如:開始前一直擔心自己會考不好,忘做題甚至很多題不會做……想想就可怕想要放棄。忽然我的耳旁響起了語文老師的聲音:別怕,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只有心態正確任何疑難雜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像自信是最有力的法寶能夠戰勝一切。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6
故事在人類歷史的文化長河中,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產生書本以前,大家只能用嘴巴說來告訴別人自己的所見所聞。到了有書本和文字之後,用來記錄從前發生的事,故事對人們文化的影響沒有一點兒減弱,相反,故事對人們文化的影響還越來越大了。這都是因為故事對我們來說有著超乎尋常的吸引力。
《中國古代寓言》裡充滿了智慧,它很容易就會讓你理解它藏著的哲理,得到啟發。它告訴了我們做事要開動腦筋,不能一味地用愚蠢的方式解決問題,否則事情不會不但不會解決,還會變得更加糟糕,輕則努力全白費,重則損失慘重,失去很多財產。所以我們做事一定不能一時腦熱,用自己的突發奇想攪亂現實和幻想,要想清楚後果,透過實驗知道辦法可行才進行改進,如果想不清楚後果的話,就也要先進行實驗,如果辦法被實驗證明失敗的話就放棄想法,當然,你也可以學愛迪生,成功的話,你就發明了專利。
我喜歡這本書,當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這本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一定要多讀書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7
我最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寫了許多小故事,每個小故事看似很短,很簡單,但都包含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
記憶最深刻的有兩則故事,一:“刻舟求劍”講了一個楚國人坐船渡河,突然,楚國人的寶劍掉到水裡了,別人大叫道:“哎!你的寶劍掉了,還不快撈上來!”楚國人不慌不忙在船邊刻了個記號,說:“不著急,我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等船靠岸了,水淺了,我再下去撈寶劍。”別人說:“船是能在水裡飄動的,劍則沉到了水底是不動的,那樣就找不到劍了……”這則故事諷刺那些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的人,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二:“三人成虎”講的是,在魏國,龐恭和太子要去邯鄲,在臨走前龐恭問了魏王一個問題,說:“如果有一個人說集市上出現了一隻老虎,您信嗎?”魏王說:“當然不信!”龐恭問:“那如果兩個人說那?”魏王答:“我有一些懷疑。”龐恭又問:“如果三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那?”魏王肯定到:“我一定信!”。在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不要輕信別人的謊言,有時候說的人多了,謊言就變成真的了。我們要經過自己開動腦筋,實際檢視後才可以判斷正確與否!不能輕信謠言,也不能人云亦云。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8
在老師的帶領下,這學期我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的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鄭人乘涼》和《亡羊補牢》。
《鄭人乘涼》講的是古時候有個鄭國人到一棵樹下乘涼的故事。太陽在空中移動,他不停的移動涼蓆,追著樹影跑。到了黃昏,他又把涼蓆鋪在樹下。月亮出來了,他又不停地移動涼蓆,他又怕露水會沾溼他的衣服。漸漸地,月亮當頂,他就躲到樹底下,渾身上下也被露水沾的越來越溼了。這個人白天的乘涼方法十分靈巧,可在晚上又用同樣的方法就顯得笨極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隨機應變,順應變化。
《亡羊補牢》講的是從前有個人,養了幾隻羊。一天早上,他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鄰居勸他趕快修一修,他不在意,他並沒有修。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修,這回他聽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的窟窿修了。羊圈修好了,從此以後羊再也沒有丟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要及時改正。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學習更多寓言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我喜歡這本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9
我喜歡課外書,最喜歡看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的《南轅北轍》這個小故事。
他講了從前,魏國有一個人,要去楚國鬧出的笑話。楚國在魏國的南邊,可是他卻讓馬車一直往北走,走在路上有人問他去哪裡,他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楚國應該往南走,說他的方向走反了,他聽了卻說我:“我有很多錢和好馬,不要緊。”他不聽路人的勸說一直往北走。路人也沒有辦法,雖然他的條件好,可是他卻離想去的地方越來越遠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目標所在的方向。不要在還沒有弄清楚方向的時候,就著急出發,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就是這個道理。努力錯了方向,甚至會起到向反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強於別人就得意洋洋,根本聽不進去他人的勸告。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謙虛聽取他人的意見。好的意見就聽從,不好的意見就忽略。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0
今日,我讀完了老師向我們介紹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書裡有很多小故事。故事雖然短,但其中讓人領悟到的道理是特殊有益的。其中,我對幾個小故事的印象特殊深刻。
《盲人摸象》講的是一群盲人摸大象,最終都說錯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假如不把握事物的全部特徵,只憑自己的區域性體驗去描述這個事物,最終只能造成片面性的'生疏,會鬧出很多笑話。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養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羊被狼叼走了,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下,但是他不聽,結果丟了更多的羊,最終他還是把羊圈補上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了錯誤要及時改正,將來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同時我們也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人累了,在一棵樹下坐著。突然有一隻兔子撞死了以後,他每天在這兒坐著,可一隻兔子也沒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把偶然發生的事當成了必定發生的事。期盼偶然大事再次發生是不會有結果的,也是愚蠢可笑的。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可以滋養人的一生。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了一位高尚的伴侶。”作為三年級的我,以後要讀更多的好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1
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發現裡面有好多精彩萬分的寓言故事,例如《拔苗助長》、《愚公移山》《塞翁失馬》、《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是講古代有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叫做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買菜,她的孩子一定要跟他去,但她家離集市遠,帶上她的孩子不方便,於是便說回來之後就殺豬給他吃,但是回來後妻子並沒有殺豬給孩子吃。曾子從外面回來後知道了這件事,立即拿起刀準備殺豬,他的妻子攔住他說,只是開玩笑哄孩子的,曾子卻說開玩笑也就是教育孩子們欺騙別人,因為他們還小,不懂得什麼是道理,小孩子的品德要從小培養,你這樣只會毀了他們一生!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雖然保住了,卻會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子的誠實守信,說到做到的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寓言故事往往透過一個小故事來講述一個做人的道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一些道理,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是一本好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我們這一冊語文書上第二單元日積月累裡學的《杯弓蛇影》、《邯鄲學步》、《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杞人憂天》、《刻舟求劍》、《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濫竽充數》這些寓言這本書裡都有詳細的故事和寓意介紹。還有我們之前學到過的一些寓言故事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這本書裡也都有。
你聽說過《紙上談兵》嗎?趙奢是趙國的名將,為趙國屢建戰功,可是他的兒子趙括卻只會嘴巴上說說用兵之道,自以為非常了不起。有一次趙王正在為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忽然聽到外面的人都在說趙括非常了不起,他便任趙括為大將來統率軍隊。可是結果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根本無法突圍,最後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趙國一蹶不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先實踐再下結論,這樣才能做得更好,空談理論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我們要少說多做。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3
寒假裡,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面有葉公好龍、以羊替牛、吹牛無邊……其中以羊替牛,讓我的印象最深刻。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裡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來求得神靈的庇佑,需要殺掉一頭牛或一隻羊,把羊頭或牛頭放到大盤子裡,擺上餐桌。
有一天齊宣王碰到了一位農夫,他牽著一頭牛,齊宣王就問農夫他要把牛牽到哪裡?農夫說:“他要把牛牽到一個地方,殺掉祭祀給神靈。”齊宣王就問:“你看這頭牛又沒有犯錯,卻要白白送死,你看這頭牛嚇的。”農夫說:“那就廢除這項儀式吧。”齊宣王嚴肅的說:“怎麼能取消?那就以羊替牛吧。”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覺得牛可憐,就改成殺羊,又有什麼不同呢?連小學生都懂的道理,齊宣王又怎麼會不懂呢?可見齊宣王不是真的善良,而是虛假的善良,齊宣王是多麼的虛偽。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4
暑假裡,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雞叫三遍”。有兩個兄弟在上山途中遇到了神仙,神仙將釀酒之法傳授給了兄弟倆,還告訴他們要密封49天才可以,並且在第49天雞叫三遍後才能喝。兄弟倆將材料找齊後,就開始用神仙傳授給他們的方法釀造起來,就在第49天雞叫了第二遍後,兄弟中的一個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酒缸蓋子,他嚐了一下味道,哎呀,缸裡的水像醋一樣酸,又像中藥一樣苦,他只得灰心喪氣地看著這缸沒釀好的酒。可是另一個兄弟一直忍到雞到了三遍後開啟蓋子,他嚐了一口:“啊,多麼甘甜清澈的酒啊!”他說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耐心,如果你沒有耐心,就是遭到失敗,所以我們要學會等待。就象有天我上一個網站,等了很久網頁也沒開啟,正當我打算關掉這個網頁時,突然跳出來了,看來真是心急吃不得熱豆腐。
其實《中國寓言故事》裡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去知道它,去領悟它。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5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書裡有善良機智的東郭先生和陰險的狼、有附庸風雅、假裝自己很有學問的假博士……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馬和驢》這則寓言故事。
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同時養了一匹出色的戰馬和一頭普通的驢。戰馬雖然每天不僅可以有好吃的而且可以快活的在草地上撒歡,但卻遭到了死亡的下場。驢不僅每天要幹活還只能吃乾草,但最後還是活著。從這則寓言故事中我知道了任何安逸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我曾經也這樣做過。有一次,媽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掃地,於是讓我抽時間幫助她,可是,當媽媽去忙後,我一心只想著玩,把幫媽媽幹活掃地的這項任務忘得乾乾淨淨。等媽媽回來後,先看到正在玩的我,又看了看一團糟的地,十分生氣地對我說:“任何安逸都是有代價的,好好享受平凡的生活吧,你會慢慢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其實並不平凡。”聽了媽媽的話,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自己這個不正確的行為感到後悔。
從這個寓言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要總是貪圖安逸,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平凡生活。用心體驗生活的美好。你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也是非常不平凡的。不要等到失去享受平凡生活的機會後你才會後悔。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6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幾本寓言書。今天我在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
我最喜歡的寓言是《斷箭》這個寓言,寓言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英勇的將軍,他能征善戰,總打勝仗。因為時間的流逝,他漸漸老了,覺得用不了幾年,就上不了戰場了。他很看重自己的兒子,但此時他的兒子只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兵。於是,將軍就把家傳的金藏神箭給了兒子,說:“這把箭只能在最危急的時候使用!”兒子只看箭囊就覺得很精美別緻,心想:“這真是一把神奇的箭”。有了這把箭以後兒子每天都把它背在身上,打仗時,彷彿充滿了力量。不久,配戴箭囊的他,在戰場上,果然變得十分英勇,殺得敵人人仰馬翻。不料,敵人突然增加了兵力,他被逼到了山崖上,他想:“這不就是最危急得關頭嗎?”於是他抽出箭來,他萬萬沒想到那是一把斷箭,此時敵人已經來了,他再換武器就來不及了,他就拿著那把斷箭殺敵,最終衝出了包圍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信念和意志的重要性,一個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都能適應。同樣,一個人只要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什麼艱險和難關都無法將他嚇退。
我們學習也一樣,心中有堅強的意志,認真努力,也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7
寒風呼嘯的寒假裡,我又懷著激動的心情再一次暢遊在書的海洋中,而現在我卻被一本書深深地迷住了,那就是《中國古今寓言》。
我拿起這本書時,心中不由燃起激動之情。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就認真的閱讀起來,我的眼睛簡直就無法從書中的世界轉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翻到了《買櫝還珠》這一個小故事,而這也讓我受益匪淺,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家裡有一個顆珍珠和一個精美的盒子,後來他就拿去賣,只是有一個人來看,可是他卻不看那顆價值連城的珍珠,而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精美的盒子,愛不釋手。之後,顧客就花了大價錢買了這個盒子。這個寓言告誡我們: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恰當,不能沒有眼光。聽到這裡,我的心不由的一顫。原來,這一則小小的寓言故事竟讓我懂得了如此的道理。我得出道理後,又像身負使命的使者一樣,繼續往下看。我接著又看到了《掩耳盜鈴》、《高山流水》、《亡羊補牢》等等。這些寓言故事都讓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其中《高山流水》是我們學過的課文《伯牙絕弦》中的詞:形容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而我們所要做的則需要用心看這本書。
《中國古今寓言》它就像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一般,帶領我學到世界的真諦,而它又像一個與我形影不離的小夥伴一樣,那樣貼切。它也是我在書的天空下翱翔……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8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書裡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很多故事,但今天我只想告訴你們的是《塞翁失馬》和《掩耳盜鈴》這兩個故事。
《塞翁失馬》主要講的是一個老人,住在和胡人相近的邊塞那邊,一次他的馬不知道跑哪裡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他卻覺得這是好事,果然過了不久,塞翁的那匹馬帶著胡人訓成的馬一起回來了,大家都來恭喜塞翁,他卻覺得這是一件壞事,當然這次又被塞翁猜中了。他的兒子很喜歡這匹馬,經常騎馬出去,有一次因為馬受了驚嚇,塞翁的兒子從馬上跌落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塞翁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年發生了戰爭,十有八九的青年都在戰場上送了命。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可以不用去參加戰鬥而得以倖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壞事能變成好事,有時候以為是好事,反而結果是不好的。這個故事教給我們一個道理,看待事物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是壞事,但學會了不輕易放棄就又變成了好事;受到表揚也不能驕傲自滿,否則表揚也會變成壞事。
書中還有《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故事是有一個人想偷一口鐘,這人想把鍾背上就逃跑,可是鐘太重了,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鍾砸碎,剛一砸就有很大的聲音,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這樣只會騙了自己,而騙不了別人。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自欺欺人,對於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應該去正視它,去面對它,而不是想辦法逃避。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受益多多,會對我以後的成長幫助特別大。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19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在這本書裡,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那就是《扁鵲說病》。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古時候名醫扁鵲來到蔡桓公住的地方,發現他身上有點小病就多次勸告他。可是諱疾忌醫的蔡桓公不但不聽勸告還諷刺扁鵲,最後導致自己病入骨隨而死掉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蔡桓公之所以死去,都是因為他的愚昧和固執造成的。俗話說得好:“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要是蔡桓公能聽扁鵲的話,在有皮膚病的時候,用熱水熱敷;如果發展到皮肉時用針灸;就算發展到腸胃裡也可以喝幾副湯藥解決。可是蔡桓公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固執,不聽勸告,最後病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蔡桓公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不聽勸告,所以他的結局就很慘。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兩篇我學過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和《南轅北轍》。要是種葫蘆的人聽從鄰居的勸告,把蚜蟲消滅了,他的葫蘆還會落嗎?要是南轅北轍的人聽從別人的勸告,他還會離楚國越來越遠嗎?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會有小毛病,小缺點和小錯誤,這時一定要聽從勸告及時改正,否則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我以前在犯錯誤的時候也不喜歡聽取批評和勸告,現在想起來這是很不對的。
從今往後,我要善於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和建議,不固執己見,防止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彎路。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20
我年輕時讀過伊索寓言。一點也不深。只有幾百個字。現在我拿起它,再次回顧它,但我發現在這個小故事中有一個深刻的真理。
這本書是古希臘作家伊索寫的。他是個黑人奴隸,但他很聰明。這些故事被後人修改並編成伊索寓言。每個故事都教會了我:龜兔賽跑教會了我不要驕傲。狼來了,告訴我要誠實,不要撒謊。農夫和蛇教我不要憐憫惡人。
在這麼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虛榮的烏鴉》。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宙斯,宇宙之王,計劃選擇一個鳥類之王,並決定舉行鳥類大會來選擇最美麗的鳥類。在瞭解了這個訊息之後,所有的鳥都做了精心的準備,烏鴉也不例外。然而,她也知道,這個醜陋的外表無法當選。於是她環顧了整個森林和荒野,收集了所有從其他鳥類身上掉落的美麗羽毛。會議那天,烏鴉帶著美麗的羽毛飛來了。她的美貌使所有的鳥黯然失色。當宙斯宣佈烏鴉是鳥類之王時,所有的鳥類都憤怒地衝了上來,拔出了自己的羽毛。烏鴉恢復了原來的狀態,仍然是一隻黑烏鴉。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不禁想起了“落花”這段文字。雖然花生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它們對他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烏鴉沒有美麗的羽毛,對他人的貢獻微乎其微。這樣,如果只用虛假的手段來追求榮譽和尊嚴,就一定會遭到別人的鄙視。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在這些小故事中,我受益匪淺,永遠不會忘記真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21
《中國寓言故事》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有很多內容都很精彩,和《伊索寓言》一樣給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狐假虎威》,狐狸和老虎都生活在森林裡,一天老虎的肚子餓了,想找點東西吃。突然他看到了一隻狐狸,正準備撲上去。狐狸大叫一聲:“哼,你敢吃我,我可是上天派來掌管你們這些大小野獸的。你要是吃了我,老天爺可以不會饒了你!”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大相信他的話,可是聽狐狸這麼大的口氣,也是將信將疑。狐狸突然冷笑一聲:“你以為我在騙你的話,不信你跟著我走著瞧”於是老虎跟著狐狸。果然狐狸走過的地方,其他動物都跟著跑了。老虎看了,以為他們真的害怕狐狸。
還有一個故事是《三人成虎》,魏國派遣大臣陪魏國太子去趙國做人質,臨走前大臣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您會相信嗎?”。魏王笑了笑說當然不會。於是大臣接著說:“如果有兩個人呢?”魏王還是搖搖頭。“如果是三個人呢?”這時魏王說,那當然是真的。
讀完這兩個故事我感覺中國古人的智慧。我學習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因為很多事情,表面上看到的東西和實際是有區別的。我們一定要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再判斷。另外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學會冷靜處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22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叫《中國寓言故事》。其中有三篇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狐假虎威》、《畫龍點睛》和《此地無銀》。
《狐假虎威》說的是狐狸藉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這個故事告訴了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一樣,假借別人的威風,恐嚇別人,其實自己沒有什麼本事。讓我明白了不能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勢力來欺負弱小,實際上自己非常弱小。
《畫龍點睛》說的是梁代有一位擅長畫龍的畫家,名字叫張僧繇,龍畫的栩栩如生,可是都沒有眼睛。大家覺得很奇怪,便問:“為什麼不給龍畫眼睛?”張僧繇說:“不能畫,一旦畫了,龍就會飛走。”大家都不相信,一直催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拿起筆,給其中兩隻龍畫上眼睛。結果畫上之後,雷聲大作,兩條龍沖天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另外兩條龍。這個成語常被用來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一兩句重要的話,好比給龍“點睛”,使文章變得生動,並且點中要害,或變得深刻有力。
《此地無銀》這個故事講了古時候有叫張三的人,他有三百兩銀子。他把銀子藏了起來,在藏銀子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此地無銀三百兩”。但是這一切都被阿二看到了,阿二把銀子偷走之後怕被懷疑,就在旁邊又貼了一張紙條“隔壁阿二不曾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隱瞞某件壞事,結果反而更加暴露。
在這本書裡我學習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我要多讀書,學到更多的知識。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篇2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書伴隨著我成長,是我每天必補的營養品。書的格言像一首歌,時時在我的耳畔迴響,在我的心海盪漾。
在今年暑假,我興致勃勃地閱讀了《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裡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得與失》、《神童方仲永》、《龜兔賽跑》、《改錯永遠不晚》、《墨子》等。
《寓言故事》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教育了我。是它,告訴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道理。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多麼需要這些道理啊!
記得那是一次,黃老師發下了一張試卷。啊,我得了第一名!我心想:啊,原來我這麼聰明,拿了第一名,以後考試一定難不倒我了。從此以後,我學習不認真了。我上課總是跟同學吵鬧;回家後隨隨便便寫一下作業就出去玩了。
幾天後,我們進行了一次測驗。幾天後,黃老師發下了這張測驗試卷。沒想到,我只考了八十幾分,下降了十幾分。我傷心極了,淚水不斷地在眼眶裡打轉,最後終於流了下來。但是我不想被同學看見,就急忙擦去淚水。終於,一節課過去了。
《寓言故事》這本書像一把鑰匙,幫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心靈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光明的大門;使我品嚐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寓言故事》這本書像一把鑰匙,幫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幫我開啟了寓言故事》對我的幫助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