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全文及其意境
《再別康橋》是詩人徐志摩的一首膾炙人口的現代詩作品,張提琴譜曲歌曲。再別康橋全文及其意境,我們來看看。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歌曲意境
解《再別康橋》詩歌創作。
此曲是一首以江南詩人徐志摩的詩為題材的江南風格朗誦式詩作創作歌曲歌唱,與傳統歌曲的段落化分是截然不同的思路構成一體曲式。
此詩詞以江南風格的`文學載體,朗誦式的格式來創作朗誦式歌唱,是創作的根源思路所在,
以旋律為動機的段落變化重複發展。曲調略帶感傷之情是整曲的風格而略有低沉顯優雅之感傷情懷。
創作上與一般歌曲不作重複演唱,曲式即有歌曲觀賞性,直觀,大方是此曲的特點,不作傳統曲式思維處理。
歌曲以朗誦式的作緩慢演唱過程完成。
一路低中主音623作為整曲的和聲曲式運用材料,也是中國民族調音程體現江南的風韻。
以每句字間數而自行調整變化上的節奏作為曲的變化自然形成。節省材料,音樂形象集中一氣呵成。
創作新穎,打破了詩詞長度上被受侷限性的演唱,避免聽覺與唱法上產生的疲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