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

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

  《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到三個節拍,節奏非常鮮明;每節二四行押韻,而且每節都自然換韻,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整齊中富於變化,使全詩充滿了錯落有致的美感!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徐志摩再別康橋教案,更多資料請點選(www.ruiwen.com/wenxue)。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徐志摩生平、創作及新詩有關知識。

  2、分析本詩意境之美和所體現的新律詩的“三美”主張。

  3、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二、教學重點:

  分析品味本詩所體現的“三美”藝術主張和意境之美。

  三、教學難點:

  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課型:欣賞課

  六、教學資料:幻燈片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投影徐志摩照片)

  導語:螢幕上是一位極富才情的詩人,他面容清瘦,氣質優雅,多情的眼略帶些夢幻,在這文弱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善感而細膩的心。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徐志摩)對,他就是被林語堂先生稱作“情才”,是“奇才”的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等。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22年辭別劍橋啟程回國。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後隨泰漫遊歐洲。 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於泰山腳下,時年35歲。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紳士詩人,新詩的詩魂,“詩哲”當之無愧。

  【資料1: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劍橋大學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修聽課,度過了一年多悠閒的日子。同時又深受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響,形成了資產階級紳士兼詩人的氣質。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開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常常,他躺臥在康河邊的草地上,或看書,或聽音樂,或仰望高天上流雲,或泛舟河中去尋夢。

  資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後有三位女子走進他的內心(原配夫人張幼儀、美麗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陸小曼),1920年,徐志摩在劍橋大學邂逅了美麗少女林徽音。兩人在此相戀相處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過他們浪漫的並肩同遊的身影。】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讀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讓我們一起走進徐志摩的詩歌世界,去品讀他的《再別康橋》。

  (二)誦讀體味

  有人說,詩者如酒,品詩如品酒,我們應用“品”酒的心情來品味詩歌,品出盎然的詩意。

  1、播放《再別康橋》Flash

  2、教師示範(要求學生圈出每節韻腳,劃出前三節詩句的節奏)

  3、學生自由讀

  4、學生齊讀

  (三)品析“三美”

  剛才同學們朗誦,覺不覺得詩很美?彷彿進了一個如畫的詩境,置身於康河岸邊,看河畔金柳、水底青荇,也在盪舟尋夢。詩歌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很美的意境。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只有當客觀外景和作者主觀情感和諧交融,才能形成詩的意境美。“境”即指作者描繪的眼前的景和物,而“意”則是指詩人在“境” 中所寄寓的獨特的思想、感情、情緒和感受等。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意境美在哪裡?

  1、分析詩的音韻、節奏和結構,體會“音樂美”。

  本詩的韻腳分別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從韻腳看,一方面每節音韻統一,全詩逐節換韻,另一方面取韻又有開有合(開口、半開口和閉口音),有輕有重。

  本詩的節奏:以前三節為例,“輕輕地/我 /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一方面每句為三到四個音步,以三個為主;另一方面又多用“輕輕”、“油油”等疊音詞,使得詩的節奏明快而又平穩。

  本詩的結構:大家不難發現,首尾是呼應的,有同有異,富於變化,但又反覆強化那特定的情緒和格調,尾是首的復沓,但又不是簡單重複,是感情經過激盪而又沉澱後的再現,或是另一層面的遞升。一如交響音畫中的“A--B--A”式的曲式結構,是“呈現——展開——再現”的藝術體式,反覆營造那“濃得化不開”的深深情味。

  讀著這首詩,音韻和諧而富於變化,節奏明快而顯得平穩,並且曲折迴環,首尾圓合,氣韻渾成,如同康河的漣漪一樣輕輕盪漾,令人不禁產生音樂美的感受。

  2、分析段落、句子,體會“建築美”

  透過誦讀,我們從聽覺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詩音韻之諧和,節奏之明晰,感到了音樂的美感,那麼我們再看看詩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麼特點?

  從段落上看,每節四句,各句又錯開,整齊而又劃一;從句子上看,每句字數6—8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飭和節的勻稱,使詩具有了一種什麼美呢?(建築美)美學家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則是凝固的音樂。讀著本詩,一種流動的建築美和凝固的音樂美,令你心旌搖搖,美不勝受。

  抓住具體意象,體會“繪畫美”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曾這樣說:“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條河。”的確,康橋的美是令人嚮往的。詩中選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①提問:你認為詩中什麼意象,最具有繪畫美,試舉例賞析:

  金柳:柳,是古今詩文中常見的吟詠物件,絲絲柳條在千載而下的歲月中飄蕩。而今在徐志摩筆下又呈現一種特別的繪畫美。綠的柳、碧的水與西天的夕陽交融一體。柳樹化為金色,色彩對比是那麼鮮明和生動,並且柳樹又化為“新娘”,她那婷婷的豔影在夕陽與河水的映襯下閃射著迷人的色彩!

  ②本詩的意象,從金柳、青荇到潭水星輝,色調搭配是明快的,並且遠近交錯,俯仰結合,組成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再看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滯不動的,都具有躍動的生命感。詩人用了一系列動作性很強的詞。如“盪漾”、“招搖”、“揉碎”等等,使整個畫面變成動態的圖景,一種活力的氣韻流動在其間,給人以立體的審美感受。

  ③這個立體的如畫般的詩境中,詩人的動作,如“招手”、“撐”、“揮一揮”等詞表明,詩人在這“畫”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動於中而形於外,外景在動,詩人在動,主客互動,物我相融,到了“相看兩不厭”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條水草,永遠生長在康河裡,生長為康河的一部分,永遠招搖著生命的美麗!

  (學生活動:你最喜歡哪一幅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回看全詩,這色彩絢麗、溫韻可人的意象,這整齊和諧、錯落有致的形式,這音節和諧,全韻通暢的營造出了“這一個”的徐志摩式的'藝術境界,形成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脫俗的意境美。

  (四)拓展遷移

  在徐志摩的詩作中,還有一些玲瓏精緻的小詩,也很能體現詩歌的“三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這裡我提供兩首徐志摩的小詩供大家欣賞品味。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這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莎揚娜拉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溫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甜美是夢裡的光輝。/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負心,我的傷悲。/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在夢的悲哀裡心碎!/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暗淡是夢裡的光輝。——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小組合作品味詩中所體現的“三美”(任選其一)討論交流後推舉代表作簡要發言。

  (五)播放S﹒H﹒E演唱的《再別康橋》歌曲,結束全詩。

  八、教後筆記:本首詩本身就很美,加上詩人傳奇浪漫的人生,多媒體課件的配樂朗誦、作者及康橋的一些圖片展示,結尾學生的偶像歌手S﹒H﹒E的演唱《再別康橋》,使得聽這一節課就是一次美好的享受。

  拓展閱讀:課文賞析

  此詩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詩篇之一,抒寫了詩人故地重遊,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詩人在劍橋留學的兩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追求個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愛、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國式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國後,詩人屢屢受挫,曾經似“快樂的雪花”般的詩人,變成了“卑微”的“殘葦”,發出了絕望的嘆息。理想的幻滅更激起詩人對往昔康橋歲月的回憶與珍惜,詩人以這樣的心緒再次漫步康橋上。因此詩歌反映的情感是複雜的,既有理想幻滅的感傷,更有對母校的摯愛、依戀,以及淡淡的離情別緒。全詩以三個“輕輕的”起筆,將至深的情懷幻化為西天的雲彩,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情感表現得真摯、雋永。

  這首詩藝術特色鮮明,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人善於從生活中捕捉鮮活、富有個性特徵的景物形象,糅合詩人的情感與想象,構成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從而營造了優美、明麗的意境。那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豔影,還有那軟泥上的青荇……各種物象相映成趣,無不浸透著詩人對康橋的無限深情。尤其詩人的比喻獨特而又貼切,手法巧妙,使情與景水乳交融,豐富了詩歌內涵,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本詩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詩歌語言清瑩流麗,音節抑揚合度,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可以說是“三美”俱備,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堪稱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更多《再別康橋》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