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讀《伊索寓言》有感(通用7篇)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伊索寓言》有感(通用7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伊索寓言》有感700字(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伊索寓言》有感1

  這個學期在吳老師的用心陪伴下,我們一起共讀了好多書,其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伊索寓言》了。如果一本好書就是一位知心朋友,那我就有許多知心朋友了,其中最好的就是《伊索寓言》了。小時候,我就開始看《伊索寓言了。長大了,我還是很喜歡看這本書,這書裡一共有一百個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會讓我懂得一個道理。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披著羊皮的狼》與《孔雀和烏鴉》。這本書很有趣,它把動物當成人來寫,用擬人的手法講述動物之間的故事。這本書透過一個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的這兩個故事。

  《披著羊皮的狼》故事說的是:有一隻狼披著羊皮混進牧場的羊群中,後來被牧羊人發現,讓它披著羊皮倒吊在樹上,用來警告其它的狼並提醒人們注意。現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像狼一樣的壞人,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語,不要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碰到壞人時,要沉著、冷靜,想辦法去求救。

  《孔雀和烏鴉》講的是孔雀和烏鴉是一對好朋友,它們原來都是白色的,後來,孔雀堅持到底,經過精心設計,它得到一身漂亮的羽毛。烏鴉因為沒有耐心,抵不了飢餓,後來只得到一身醜陋的黑色羽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為了一時的貪念毀了自己的一生。

  其實《伊索寓言》這本書伴隨我幾年了。小時候,爸爸就買來送給我,開始我還不懂怎麼看,隨著我識字增多,我開始自己看了。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我被裡面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沒有錯過其中任一個故事,很多故事我都反反覆覆讀了很幾遍,每次感受都不相同。

  每讀一篇寓言,我就好象長大一歲了,又明白一個道理。《伊索寓言》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愛看《伊索寓言》,它就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讓它伴隨著我成長!

  讀《伊索寓言》有感2

  暑假裡,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深受感觸。從書中一個個簡短的故事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很多道理。

  《兩隻青蛙》的故事告訴人們想問題要周全;《烏龜和老鷹》則說明人們做事要順其自然,不能勉強;《馱鹽的驢》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光想著只走捷徑,要學會腳踏實地!

  在眾多寓言故事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蚊子認為自己能夠打敗獅子,去和獅子比誰更厲害。它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挑戰。它飛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臉上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可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沒想到的是,它一不小心飛到了蜘蛛網上,被粘住了,蜘蛛飛快地捉住了它。在臨死的時候,蚊子悲嘆道:“我雖然戰勝了強者,但卻被弱者所消滅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戰勝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但是有時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的。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受到像蚊子一樣的懲罰。

  反思自身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始終自認為我的數學在班裡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考試分數卻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100分,有時候卻忽然降到了90分。過去我一直弄不清是什麼原因,讀了《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我明白了,是因為驕傲的心在作怪。這次考了100分,覺得題目很簡單,自己都會,以為下次自己一定也能考100分,放鬆了警惕,複習題目也就粗心了,所以成績下降也是必然……

  《伊索寓言》真是本好書,閱讀其中故事,使我受益匪淺。現在,對比語言中的“人物”,聯想到自己,我認識到了自身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努力克服這些缺點和不足,向著人生美好的目標勇往直前!

  讀《伊索寓言》有感3

  《伊索寓言》是伊索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因為每讀一篇,我都能從中懂得一些道理。

  書裡有許多經典有趣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最令我難忘,那就是《偷東西的小孩和他的母親》。故事裡講了一個小男孩第一次隨手拿了同學的寫字板帶回家裡,母親不但沒有批評教育他,反而表揚他有多聰明,知道為自己找東西了。之後,男孩偷的東西越來越貴重,母親卻一味的縱容,致使男孩所犯的錯誤越來越大,最終被判了死刑。

  看完這個故事,我為這個男孩不幸的結局感到難過。我覺得他的母親做的不對,假如她能嚴格地要求孩子,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小錯不改,必將釀成大錯!從小大人們就教育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我讀幼兒園大班時就經歷了一次道德考驗。有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我撿到了一個男士錢包,裡面有三張銀行卡,購物卡,兩千多元的現金,還有重要證件……當時我只有五歲半,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奶奶輕輕地對我說:“掉了錢包的人一定很著急,現在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等明天早上交給老師,讓她幫助你找失主,好嗎?”我點點頭。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來到幼兒園,把撿到錢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師,老師透過有關證件,終於在下午的時候找到了失主,當失主領回錢包的時候,高興地對我豎起了大拇指,還送給了我一面錦旗,幼兒園的老師也表揚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這件小事,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拾金不昧,知道了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如果我也像故事裡的小男孩一樣,把錢留了下來,那將在我的成長路上留下多麼可怕的陰影啊!如果我的家長也像小男孩的母親一樣,貪圖小便宜,那會把我引向怎樣的未來?我從這個故事裡明白了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讀《伊索寓言》有感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伊索寓言》的書。它是一本十分有趣,並且也是蘊含著許多道理的寓言故事的集合的一本書。其中每個故事都有它蘊含的道理,有些道理甚至會使人終生受用。

  比如說寓言故事《鹿與葡萄藤》。它主要講了一隻被獵人追趕的鹿逃進了葡萄藤中,他在躲過了危險後便開始吃葡萄的葉子。剛走的獵人聽見了葡萄葉發出的“沙沙”的響聲,便又轉過身來,一劍射中了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即使不知恩圖報,但也不能夠去攻擊自己的恩人。

  還有故事《獅子與老鼠》。它主要講了一隻小老鼠不慎落到了一隻正在熟睡的獅子的頭上,獅子沒有吃小老鼠,小老鼠說它一定會報答獅子的。不久後的一天,獅子被獵人捉到了一個大網裡,小老鼠便在大網上咬出了一個洞,將獅子救了出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多麼強大的'人遇到了風險,有時候也需要弱小的人給予的幫助。

  還有一個我們都家喻戶曉的故事——《北風與太陽》。一天,北風與太陽在爭論誰更強大,結果兩人決定:誰能使路上的行人脫下外衣,誰的本事就更大些。太陽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其實,太陽所釋放的光芒與熱量會使人溫暖;北風釋放的寒冷則會使人把自己包裹得更緊,這也就是耐心、溫和地說會比嚴厲的呵斥對人更有用的道理一樣。

  讀了這本書之後,不論是誰都會有不同的感想。我的感想也有很多,讀完後心中也豁然開朗,同時也得到了許多的啟示:時機總是轉瞬即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開弓沒有回頭箭、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要自大、要誠實、不要以己之短來較人之長、要懂得靈活變通等。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我要時刻提醒自己,要熱愛生活,勤勞勇敢,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助人為樂,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讀《伊索寓言》有感5

  《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手頭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先睹為快。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涵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獅子和狐狸》。這則寓言的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然而是獅子!”。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帶給我的啟示卻不小。它讓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於精。也就是說,美好的事物在質而不在量。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把語文書第一單元的生字一個抄兩遍。回到家,我就翻開作業,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後,覺的第一單元的生字還比較少,便自作主張又把第二單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業本,我就喜滋滋地等著第二天交上去後老師給我的表揚。可當作業本再次發下來,我的本子被老師用紅筆寫道:“寫得不認真!”,看著這幾個紅字,我心裡很不服氣:哼,多寫了一點還要受批評,什麼意思嘛!現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則寓言裡的狐狸與母獅子一樣,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個,可見著一頭獅子,還不照樣得都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的。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盲目地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心不在焉地學習,學那麼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我認為,學習不在於學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學繪畫、學舞蹈、學手提琴,若你什麼都學,而什麼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這有什麼用呢?而如果精於一門,在一門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門後再學另一門,也未嘗不可。或者,就專於一門。比如只研究數學,當一名數學家;只研究音樂,當一名音樂家;或只研究科學,當一名科學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後,無論學哪一門課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學,而不僅僅是學一些膚淺的東西。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門課程的知識。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

  讀《伊索寓言》有感6

  閱讀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本好書——《伊索寓言》,相傳是古希臘一位曾經是奴隸——伊索所著的,據說伊索因為有才華還被釋放而獲得了自由。也許是因為這一奇妙的原因,我開始看上了這本書。

  看過之後,便不想丟下,《伊索寓言》真像是一座獨特的橋樑,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讀了它,可以讓我們從一個個平凡的短小故事中受到豐富的啟迪,

  我印象最深的當屬《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它講述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了都會說:現在哪去找這麼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了一回這麼傻的"山羊"。那次我去黃山旅遊,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說要換點零錢。剛開始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說的聲淚俱下的,直到說第三遍時候,才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說他有點事兒,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車。又過了一會兒,突然,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說:"哎呀,這是假錢!"只見他拿著那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覆的照來照去,又用手指反覆捏摸。然後,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說:"我上當了,這錢我還要回去給孩子買新衣服呢,那傢伙怎麼這麼缺德啊?"我一下子又想到狐狸和山羊的故事。誠然,人與人之間需要熱心互助,相親相愛,但是,我們也要擦亮慧眼,切勿讓那些卑鄙小人褻瀆了我們的善良。

  《伊索寓言》的故事儘管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練,幾乎只是像"流水賬"一般的簡潔,但是卻留給我們讀者不盡的思索……

  讀《伊索寓言》有感7

  我愛讀書,也讀了很多書。讀書讓我開闊了眼界,獲得了知識,讀書也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現在我正在讀的書是《伊索寓言》,我很喜歡。

  《伊索寓言》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響的寓言之一,也是全世界讀者閱讀率最高的文學作品之一,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

  這本書講了很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欠債的雅典人,故事講述了:在雅典,有一個欠債的人,債主三番五次地來向他催討拖欠的債款,他總說沒錢,請求延期,但債主並不答應。他迫不得已只好把家中僅有的母豬趕出來與債主一起到市場上去賣。一個買主走上前來問這豬能不能生小豬崽。欠債的人回答說:“這頭母豬不但能生小豬,而且它在土地女神節那天會生下些小母豬。“在雅典娜節那天會生下些小公豬?”買主聽了這話大為驚奇。債主替欠債人解釋說:“這毫不奇怪,因為它在酒神節還會生些小羊哩!”這個寓言說明: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會信口雌黃,說些沒有根據的事情;還有人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為他人的謊言作偽證。

  第二個故事是擊水的漁夫,故事講述了一個漁夫,準備在河裡捕魚,他用一張很大的網把河給攔了起來,然後坐在岸邊等魚自投羅網。可是,過了很久,他也沒捕到幾條魚。漁夫又想了一個辦法,他用麻繩拴住石塊,將石塊“撲通”,“撲通”地丟到河裡,再提出來重新丟。因此,河水被弄得很渾,石頭激起很大的浪花,把魚群嚇得倉皇逃竄,最後都鑽進了他的網中。有人見了,指責他說:“你這樣把河水弄渾,大家都沒清水喝了!”漁夫回答:“要是不攪渾河水,我就捕不到魚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有些人和這個漁夫一樣,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我喜歡《伊索寓言》,她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我要用這些道理來指導我的日常行為,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