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讀《伊索寓言》有感(通用5篇)

讀《伊索寓言》有感

讀《伊索寓言》有感(通用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伊索寓言》有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伊索寓言》有感1

  《伊索寓言》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鷹斷了炊便偷走了小狐狸,最後,狐狸也把鷹的孩子全部吃了。

  狐狸為什麼要把鷹的孩子們全部吃掉呢?那是因為鷹曾經把狐狸的孩子吃掉了,狐狸很悲痛,所以就把鷹的孩子給吃掉了。

  你害了別人,別人就會害你,害別人就是害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那個人就是小金。有一次,小金他看見別人嗚嗚地哭,有許多人安慰他,問他情況。小金這傢伙,又要去別人傷口上撒把鹽了。這傢伙,整天就知道罵別人、嘲笑別人。他對著那位在哭的同學說:哭得好,哭得妙,哭得哇哇叫。

  說完,還做了個鬼臉。哇!哇——那位同學哭得更猛了。這件事情被別的同學見到了。有的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有的皺著眉頭,拍拍他的背,露出很可怕的樣子說:小少爺,你又欺負別人啦!小金這個傢伙,自稱是少爺。有的說:下次再來一次,非告訴老師不可。小金又做了個鬼臉就走了。哎呀呀,這傢伙,怎麼不負責任,拍拍屁股就走啦!大家都生氣了。

  有一次,那位同學來報仇了。趁他不在,那位同學把小金的書本弄得亂七八糟的。小金是個告狀精,本來想告訴老師,可一想,是自己先錯的,就不管了。

  你害了別人,別人就會害回你。千萬不要害別人。因為害別人就是害自己。

  讀《伊索寓言》有感2

  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後,深受啟發。裡面雖然是一個個短小的故事,可是每一個故事背後總能折射出一些做人的大道理,使人回味無窮。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隻口袋》這篇蘊藏著豐富哲理的小故事。

  這則故事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又在每個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分別裝著別人和自已的缺點,他把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把裝自己缺點的口袋掛在背後。

  因此,人們總能看見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這故事說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的確,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人常常會去抱怨別人身上的缺點,卻發現不了他們的優點,而對於自身的缺點更是熟視無睹。那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去吸取雖人的長處而來取自己的短呢?那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呢?孔聖人曾經說過“三人行者,必有吾師。”

  像孔聖人這樣擁有大智慧的思想家、教育家尚且都在不斷地反省自我,吸取他人的長處,何況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呢!所以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不斷的發現自己的缺點,改正缺點。

  《伊索寓言》這本書中,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宛如一盞盞明燈,在我今後成長的道路上指明瞭方向。它教會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懂得了人的本性,還使我學會了分辯善惡的能力。它的小故事大道理將使我終身受益。

  讀《伊索寓言》有感3

  前幾天,我有幸拿到媽媽新買到的《伊索寓言》,便開啟書本,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從書中活了起來,向我講述著可以用一生的大道理。

  在我感興趣的幾個小故事中,《農夫和鸛》蘊含的道理很深刻,故事講的是這樣的:農夫在田裡設下陷阱,抓住了偷種子的鶴,在鶴群中,有一隻鸛向農夫哀求,希望農夫把不是鶴的它放走,而農夫卻說:“你混在鶴中,和它們一樣想破壞莊稼,你應受到懲罰。”

  在這個小故事中,還有一句話:“要是你跟壞人交朋友,沒人相信你是好人。”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它只有那麼十幾個字,卻值得一番反覆思索。是呀,朋友是多麼地重要,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隻有幾個字,寫出的道理卻和古希臘伊索的道理是那麼相似,朋友決定人的好壞。

  我曾經有一段經歷,證明了那個道理:在五年級下學期時,我和一個學習不大好的同學走得很近,有時還一起去買零食,過了不久,成績就開始悄悄下降,後來媽媽及時提醒了我,使我這列即將脫軌的火車打正了方向,進入正常的軌道。由此可見,朋友是多麼地重要。

  沒有朋友,是可悲的,有幾個壞朋友,更是可悲的。一個好朋友,帶給你的不只是一些歡樂,他會影響你、提醒你、幫助你,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讀《伊索寓言》有感4

  寓言是一個魔袋,雖小,卻能拿出很多東西;寓言是一顆有魔力的種一子,雖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又是一面魔鏡,雖小,卻能折射一出很多社會現象。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小亞細亞,這本書大部分都是動物寓言,諷刺了當時的種種社會現象,也充分說明了伊索過人的智慧和思想,這本書將寓言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全書使我影響最深的,就非《蚊子和獅子》莫屬了,故事中的蚊子自以為天下無敵,向獅子挑戰,用巧招戰勝了獅子,得意洋洋地離開了,誰料被黏在了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能驕傲,對此,我深有感觸。我小學時成績還不錯,偶爾還能考到第一名,便為此沾沾自喜,第二次考試就覺得第一穩拿,誰料,粗心大意的我就因為驕傲丟失了第一名的寶座,“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話果然不錯,大道理我能背一大片出來,實際應用就不行了。這則故事讓我明白了驕傲這個壞一毛一病一定要改啊,不然吃虧的還是自己。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狐狸和山羊》告訴我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鼴鼠》嘲笑吹牛皮說大話;《烏龜和老鷹》說明了萬物都有其規律,不可違背……

  讀書之樂在於讀書之後有所感受,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書中一個個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個道理,教會了我怎樣為人處事,令我獲益匪淺,它將成為我永遠的精神財富。

  讀《伊索寓言》有感5

  假期裡,我讀了老師推薦的書《伊索寓言》,讀完後,我深深地被它那智慧的光芒,機智的火花和深刻的寓意所折服。

  比如在《龜兔賽跑》中,它人的把驕傲給了兔子,把堅持和努力給了烏龜,讓烏龜在這場看似根本沒有希望的比賽中,取得了勝利。讓我明白“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做事情要踏踏實,這樣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而在《狐狸和麵具》中:狐狸在演員家沒有找到吃的東西,卻發現了一個面具。

  狐狸一邊拿著面具一邊搖頭嘆氣道:“哎呀,這個人頭漂亮是漂亮,可好無用處,因為它完全沒有大腦嘛!”一句話說明了,沒有頭腦的人是會被人嘲笑的。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增長智慧,豐富我們的頭腦。

  《伊索寓言》裡的每一個故事都能讓我領悟一些東西。它不但可以培養我愛讀書的習慣,還豐富了我對生活的瞭解,明白了不少生活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