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故事《戴甕帽的傻子》

寓言故事《戴甕帽的傻子》

寓言故事《戴甕帽的傻子》

  戴甕帽的傻子

  梁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痴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說:

  “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說,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

  兒子按父親的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說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櫃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著的沒有開啟,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著,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裡面擺放著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就是帽子了,於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為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去了,結果什麼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著“甕帽”外出,鼻子在裡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裡慌。然而,他以為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著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願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後,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於是只好戴著帽子坐在家裡,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來是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果。

  飛必沖天鳴必驚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歷史上曾為楚國的發展建立過顯赫的功業。可是在他登基的頭3年內,卻毫無建樹,不理朝政,晝夜遊戲,猜謎作樂,不聽臣子的意見,並揚言:有敢進諫的,處以死刑。宮廷上下都十分著急,國家有這麼個愚頑的國君怎麼得了!

  看到這種狀況,有個叫成公賈的人決定冒死進宮規勸楚莊王。楚莊王對成公賈說:

  “你知道,我是不准誰提意見的`,你現在為什麼不怕死來提意見呢?”

  成公賈說:“我來,不是給你提意見的,我只是想來跟大王一起湊趣解悶,猜猜謎語玩。”

  楚莊王說:“既然這樣,那你說個謎我猜。”

  成公賈說:“好哇。”於是他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

  “有一隻大鳥,停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動、不飛、也不叫。大工您說,這是隻什麼鳥呢?”

  楚莊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說:

  “這隻大鳥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3年沒有動,目的是在堅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3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使自己羽翼豐滿;它3年不叫,是在靜觀勢態、體察民情,醞釀聲威。這隻鳥儘管三年來一直沒飛,可是一旦展翅騰飛必將沖天直上;儘管它三年來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鳴叫起來,必定會聲振四方,驚世駭俗。成公賈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經猜中了。”

  成公賈驚喜地點點頭,欣然離去。

  第二天,楚莊王上朝處理國事。他根據三年來的明察暗訪、調查研究和對大臣們政績的考察情況,提拔了5位忠誠能幹的大臣,罷免了10個奸狡無能的大臣。楚莊王的決定和處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興。楚國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慶幸有了一位賢君。

  有大智慧的人並不急著表現自己,他們往往先蓄足了底蘊,成竹在胸,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