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故事《反裘負薪》
魏文侯出去遊玩,看見路上有一個人反穿著皮襖,毛向裡,皮向外(古時候的皮襖穿時都是毛在外的),背了一捆草。魏文侯問他說:“你為什麼要反穿皮襖背柴呢?”那個人回答說:“因為我愛惜皮襖的毛。”魏文侯說:“你這樣做,難道不知道皮弄掉了,毛就長不住的'道理嗎?”
寓言故事《子罕不受玉》
有個熱衷於拍馬的宋國人弄到了一塊未經雕琢的渾玉,來獻給子罕。子罕不要。那個人說:“這是塊寶玉啊,只配給您這樣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貪財的小人可不配用。”子罕說:“你把這塊玉看作是寶貝,我呢?把不收你這塊玉當作寶貝。”
寓言故事《負暄獻曝》
宋國有個農夫,披著破絮麻布熬過了冬天。來年開春,農夫在田裡耕作,曬著太陽,感到渾身愜意,不知道天底下原來還有廣廈溫室和絲襖狐裘。他回頭招呼妻子說:“這般享受的辦法,別人一定還不知道,等我們去告訴國王,肯定會有重賞哩。”
寓言故事《鑿壁移痛》
有個生腳瘡的人,流血流濃,痛不可忍,呻吟著對家裡人說:“快,你們快把牆壁給我鑿個洞。”洞鑿成了,他忙把那隻痛腳伸進鄰居家裡,足足有一尺多長。家人問:“這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讓它痛到鄰居家去吧,這回跟我沒啥相干了!”
寓言故事《兒子也善泅》
從前有個善於游泳的越國人,生了個兒子剛滿月。他的母親就要把兒子丟到水裡去。有人奇怪地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母親回答:“他的父親是個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個會游泳的人。”
寓言故事《獐鹿之辨》
王安石之子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和一頭鹿,關在一起。客人問他:“哪隻是獐,哪隻是鹿?”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邊的那只是鹿,鹿旁邊的那只是獐。”客人聽了,十分驚奇。
寓言故事《魯王養鳥》
魯國的城郊飛來了一隻海鳥。魯王派人把它捉來,供養在宮殿裡,把宮裡最美妙的音樂奏給它聽,用最豐盛的膳食招待它。可這隻鳥被嚇得神魂顛倒,連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便死了。
寓言故事《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了一條蛇凍僵了,他想給它溫暖,便把它放在自己的懷裡,蛇溫暖後甦醒了過來。一醒來就咬了農夫一口,要了農夫的命。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對惡人再好,他們的本性是不會變的。我們要認清壞人,改造壞人,創造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
寓言故事《對牛彈琴》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 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聲,以及小牛犢尋找母牛哞哞的聲音。牛立刻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走來走去地聽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