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伊索寓言第九卷全集

伊索寓言第九卷全集

伊索寓言第九卷全集

  牧羊人與狼

  牧羊人撿到一隻剛剛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帶回家,跟他的狗餵養在一起。小狼長大以後,如有狼來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趕。有一次,狗沒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卻繼續追趕,待追上後,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從此以後,有時並沒有狼來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隻羊,和狗一起分享。後來,牧羊人覺察到它的行為,便將它吊死在樹上。

  這故事說明,惡劣的本性難以改變。

  牧羊人與狼崽

  牧羊人發現了一隻小狼,帶回家餵養。小狼長大後,牧羊人教它去偷搶附近別人家的羊。已馴化的狼卻說:“你要我養成了偷搶的習慣,那最好首先請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別丟失了。”

  這是說,唆使別人幹壞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

  野驢和狼

  有一天,野驢的腳被刺紮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十分痛苦。一條狼見到了受傷的野驢,想要吃掉這唾手可得的獵物。野驢請求他說:“你幫我拔出腳上的刺,消除我的痛苦,使我毫無痛苦地讓你吃。”狼用牙齒把刺拔出來,野驢不再腳痛了,頓時,他的腳也有力了,便一腳踢死了狼,逃到別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這故事說明,對敵人行善,不僅得不到好處,還會遭到不幸。

  小羊羔和狼

  狼追趕小羊羔,小羊羔逃到一座廟中躲藏。狼向他叫喊:“和尚如把你捉住,會把你殺了去祭神。”羊羔回答說:“在廟中祭神,比讓你吃掉好得多。”

  這是說,無論遭到怎樣的危險,也比死在惡人手中好。

  狼醫生

  驢子在牧場上吃草,看見一隻狼向他跑來,便裝出瘸腿的樣子。狼走過來,問他腳怎麼啦。他說越過籬笆時,踩著了刺,扎傷了腳,請狼先把刺拔掉,然後再吃他,免得扎傷喉嚨。狼信以為真,便抬起驢的腿來,全神貫注地認真檢查驢的蹄子。這時,驢子用腳對準狼的嘴使勁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齒。狼十分痛苦地說:“我真活該!父親教我做屠戶,我幹嘛要去做醫生呢?”

  這是說,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往往會遭到不幸。

  狼與狗打仗

  有一次,狼與狗宣戰。一隻希臘狗被選為狗將軍,他遲遲沒有應戰,狼卻不斷地大肆威脅他們。希臘狗說道:“知道我為什麼猶豫不決嗎?戰前謀劃至關重要。狼的種類與毛色幾乎相同,我們卻種類不同,性格不同,加上我們毛色五顏六色,有的黑色,有的紅色,還有的是白與灰色。帶領了這些完全不能統一的狗,如何能去應戰呢?”

  這是說,人們必須團結一致、一心一意,方能戰勝敵人。

  狼、羊群和公羊

  狼派使者到羊那裡去,說羊群若把守護他們的狗抓住殺了,便與他們締結永久的和平。那些愚蠢的羊許諾了狼。這時,有隻年老的公羊說:“怎麼使我們信任你們並與你們一起生活呢?有狗保護我們時,你們還攪得我們不能平安地吃食呢。”

  這是說,人們不能相信壞人假惺惺的誓約,而放棄自己的安全保障。

  占卜者

  占卜者坐在市場裡收錢算卦,忽然有人趕來告訴他,他家的門被撬,家裡的所有東西都被偷走了。占卜者大吃一驚,氣得跳了起來,唉聲嘆氣地趕回家中,察看所發生的事。一位旁觀者見此便說:“喂,朋友,你不是宣稱你能預知別人的禍福嗎,怎麼連自己的事情都沒預測到呢?”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連自己的事都預料不到,卻揚言可以預測未來的人。

  蜜蜂和牧人

  有個牧人發現樹洞裡有蜂蜜,就連忙上去想偷走。這時,從各處飛回的蜜蜂一下就把他包圍了,並準備用毒刺刺他。牧人立刻說:“我走,我走。我一點兒蜂蜜也不要,只要你們別刺我。”

  這是說,不義之財不可取,否則將危害自己。

  養蜜蜂的人

  有人走進養蜂人家裡,見主人不在,便將蜂蜜和蜜粉偷走了。養蜂人回來看見蜂箱空了,就在蜂箱旁尋找不見的東西。這時,採花回來的蜜蜂看見他,都圍住他用針刺。那人痛苦地對蜜蜂說:“啊,壞傢伙!你們不懲治那偷蜜的人,卻一個勁地來刺愛護你們的人。”

  這是說,愚蠢無知的'人不去提防壞人,卻戒備朋友,以友為敵。

  僧人

  僧人們有一頭驢子,他們常常讓驢子馱著行李四處雲遊。有一天,驢子勞累致死,僧人剝下他的皮,用皮繃了一面鼓,敲打著它來化緣。別的僧人遇見他們,問他們的驢子哪裡去了。他們說:“死了。可現在,他遭到更厲害的捱打,如果他還活著決受不了。”

  這是說,有些僕人即便擺脫了奴役,可改不掉他們的出身。

  年輕人與屠夫

  兩個年輕人去一家店鋪裡買肉。當屠夫轉身忙著做事時,一個人偷了一塊肉,並把肉放到另一個的懷裡。屠夫回過身來,四處尋找那塊肉,責怪他們。那偷肉的人發誓說沒拿,懷裡藏著肉的人發誓說沒偷。屠夫識破了他們的詭計,說道:“即使你們發假誓騙過我,也騙不過神明。”

  這故事說明,騙人的假誓言總是會被識破的。

  年輕的浪子與燕子

  年輕的浪子把傳下來的祖業都揮霍一空,僅剩身穿的一件外衣。一天,他看見有一隻燕子提早季節飛回,以為春天到了,不再要穿外衣了,便拿去賣了。不久一陣凜冽的北風襲來,非常寒冷,凍得他四處躲藏,碰巧見到燕子凍死在地上,便對他說道:“喂,朋友,你把我倆都毀了。”

  這故事說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是十分危險的。

  吃肉的小孩

  牧人們在野外祭祀,烹製了一隻山羊,請來附近的人們共享。有個貧窮的女人,帶著他的孩子也來了。正當大家吃得高興時,那孩子因吃了太多的肉,肚子痛。他痛苦地說:“媽媽,我要把肉吐出來。”他媽媽說:“孩子,那不是你的,僅僅是你所吃下去的罷了。”

  這故事是說,有些人隨隨便便就拿別人的東西,欠別人的債,當被討還時,卻是那麼痛苦。

  小孩與烏鴉

  有一天,有個女人去為還不會說話的孩子算命,算命先生預言孩子將會被烏鴉所害死。她非常害怕,便做了一個大箱子,把孩子放在裡邊保護起來,她定時開啟箱子,給孩子送飯菜和水。有一次,她正開啟箱子蓋給孩子送水,孩子頑皮地把頭伸出來,不巧箱子上的鴉嘴形的搭扣砸在孩子的腦門上,把他砸死了。

  這是說,該來的災難是躲不掉的,只有提高自己與災難抗爭的能力。

  小孩與畫的獅子

  有個膽小的老人有個獨生子,他勇敢而且天生喜歡打獵。有一次,老人夢見兒子悲慘地被獅子咬死。他極害怕這夢變為現實,便特別建造了一座懸空的漂亮房子,將兒子鎖在裡面,把他保護起來。為了讓兒子高興,老人在牆上畫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也畫有獅子。然而,那孩子越看畫越煩惱。有一次,他站在獅子畫的旁邊,說道:“喂,你這可惡的野獸,為了你和我父親荒唐的夢,我才被關在這種像牢房一樣的房裡。”說著說著,便揮動拳頭用力向牆打去,好像要把那獅子打死。不料一根刺鑽到他指甲裡去了,他疼痛難忍,最後發炎引起高燒不退,沒多久便死了。原本是一頭畫在牆上的獅子,竟把孩子害死了。這位父親精心的安排對孩子有害無益。

  這是說,人們要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而不要用什麼心計去迴避它。

  人和蟈蟈

  有個窮人捉蝗蟲時,捉到了一隻叫聲嘹亮的蟈蟈。那人正要弄死它時,蟈蟈說:“你為什麼無緣無故地要弄死我?我既沒危害莊稼,又沒破壞森林。我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還能讓人們高興,也許是吵鬧一點,除此之外,無可挑剔。”那人聽後,就把蟈蟈放走了。

  這故事是說,正確的道理是能說服人的。

  跳蚤與運動員

  有一次,有隻跳蚤跳到正在奔跑的運動員腳上,不停地咬他。他十分氣憤,準備用手指捏住跳蚤。可跳蚤憑著天生的本領,一竄就逃跑了,保住了小命。運動員嘆息地說:“赫拉克勒斯呀,如果你是這樣幫助我去對付那小小跳蚤的話,又怎樣幫助我去戰勝強勁的對手呢?”

  這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為那些無關緊要的事去求神,而要在遇到重大困難時再去求神。

  騾子和強盜

  兩匹滿載揹包的騾子長途跋涉,一匹馱著裝滿財寶的揹包,另一匹馱著裝滿穀物的揹包。馱著財寶的騾子昂著頭,不斷地搖動系在頸部的鈴,使之發出清脆的聲音。他趾高氣揚地走著,彷彿知道所載東西的價值。而那一匹馱著穀物的騾子卻以恬靜、安閒的步伐跟著走。突然,一班強盜從隱蔽的地方衝出來打劫,在格鬥中,一個強盜用一把短刀刺傷了那馱財寶的騾子,將財寶搶劫一空,而那馱著穀物的騾子根本沒有引起強盜的注意。受傷的騾子哭訴他的不幸,另一匹卻說:“我很高興強盜不看重我,我沒一點損失,也沒有受傷。”

  這故事是說,財富並不值得誇耀,倒是要小心它會帶來災難。

  兩個士兵和強盜

  兩個士兵一起趕路,途中,他們被一個強盜所劫。一個馬上逃躲到一邊,另一個勇敢地迎上去,與之搏鬥,殺死了強盜。這時,那膽子小計程車兵跑過來,抽出劍,並將外衣丟開,大聲說:“我來對付他,我要讓他知道,他所搶劫的是什麼人。”這時,那名勇敢計程車兵說:“我只願你剛才能來幫助我,即使只說些話也好。因為我會相信這些話是真的,更會鼓足勇氣去抗敵。而現在還是請你將劍插進裡,管住你那毫無用處的舌頭吧。你只能欺騙那些不知道你的人。我親眼見到了你逃跑的速度,十分清楚你的勇氣是不可靠的。”

  這故事是說,有些人在事快要成功或已經成功後,企圖把自己打扮成英雄,而在奪取成功的過程中,他們卻袖手旁觀。

  補鞋匠改做醫生

  補鞋匠窮得絕望了,他不能靠手藝來維持生計,便跑到另一個城市去行醫,因為那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在那裡,他靠吹牛,賣一種可治百病的假藥,騙取了人們的信任和好名聲。有一次,他自己得了重病。那城裡的官老爺想試驗一下他的醫術究竟怎樣,便拿來一隻杯,倒滿一杯水,謊稱這水是補鞋匠治百病的藥和毒汁混和起來的,命令他喝下,並允諾給一筆酬金。補鞋匠知道自己的藥無解毒功效,害怕喝了毒汁死亡,便招出自己毫無醫藥知識,只是靠吹牛來賣假藥,被人們盲目稱讚而成名。官老爺召集市民大會,告訴大家說:“你們都愚笨至極,竟毫不懷疑地將自己的頭託付給這樣一個無用的人。在別的城市,大家連腳上穿的鞋都不願意要他做。”

  這個故事是說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江湖騙子。

  兄和妹

  父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以他的美貌而聞名,而女兒卻以奇醜出名。有一天,兄妹倆偶然在鏡子裡看見了自己的面目。哥哥自誇他的美貌,妹妹十分生氣,難以忍受哥哥的自我讚揚,她似乎覺得哥哥的自誇是在嘲笑自己。為了報復哥哥,她便跪倒在父親跟前,抱怨說哥哥是男孩子,卻要了應屬於女孩子的美貌。父親連忙擁抱住兄妹倆,給他們每人親吻和撫愛,並說:“我願你們倆每天都去照照鏡子。我的兒子,你不可讓惡行來汙損你的美貌;我的女兒,你可以用你的美德來彌補美貌的不足。”

  這故事是說外表的美貌和內心的美德合而為一,才能使人真正的美麗。

  烏鴉和羊

  一隻討厭的烏鴉站在羊背上。羊很不情願地載著他前前後後走了很久,然後說:“你如這樣子去對待狗,他早就會用銳利的牙齒來報答你了。”聽完這話,烏鴉回答說:“我輕視弱者,服從強者。我知道能欺侮誰,應該奉承誰。我就是這樣延長生命一直到老。”

  這是說那些唯利是圖的小人總是欺弱怕強。

  說大話的燕子與烏鴉

  燕子對烏鴉說:“我是漂亮的姑娘,是名雅典人,是公主,是雅典國王的女兒。”她又說忒柔斯奸了她,還割去了她舌頭。烏鴉說:“你舌頭割去了,還這麼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你若有舌頭,還不知將會怎麼樣吹牛呢?”

  這是說,那些好吹牛說大話的人,往往在自己的謊話中原形畢露。

  鴿子與烏鴉

  有隻鴿子被人飼養在舒適的鴿舍裡,他到處吹噓自己生了很多小鴿子。烏鴉聽後,說:“喂,朋友,你別驕傲了,你生得越多,你就越為他們的生活操心。”

  這故事是說,多一個孩子多操一份心。

  白嘴鴉與烏鴉

  烏鴉能為人們占卜吉凶,預測未來,被人們視為神鳥。白嘴鴉十分羨慕,也想這樣做。他看見有些行人路過時,便飛到一棵樹上,大聲地叫了起來。行人們驚奇地聽到白嘴鴉的聲音,轉過頭來看了看。其中一個人說:“朋友們,我們趕快走吧,這是一隻白嘴鴉,他的叫聲毫無作用。”

  這故事是說,無能者嫉妒強者,往往達不到目的,而且還會遭到眾人的恥笑。

  烏鴉

  烏鴉非常羨慕天鵝潔白的羽毛。他猜想天鵝一定是經常洗澡,羽毛才變得如此潔白無瑕。於是,他毅然離開了他賴以生存的祭壇,來到江湖邊。他天天洗刷自己的羽毛,不但一點都沒洗白,反而因缺少食物飢餓而死。

  這故事是說,人的本性不會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

  烏鴉與狐狸

  有隻烏鴉偷到一塊肉,銜著站在大樹上。路過此地的狐狸看見後,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他便站在樹下,大肆誇獎烏鴉的身體魁悟、羽毛美麗,還說他應該成為鳥類之王,若能發出聲音,那就更當之無愧了。烏鴉為了要顯示他能發出聲音,便張嘴放聲大叫,而那塊肉掉到了樹下。狐狸跑上去,搶到了那塊肉,並嘲笑說:“喂,烏鴉,你若有頭腦,真的可以當鳥類之王。”

  這故事適用於愚蠢的人。

  烏鴉與赫耳墨斯

  有隻烏鴉被捕鳥夾夾住了,他祈求阿波羅,說他若能脫險,將供奉貴重物品。阿波羅解救了他,但他把許的願丟到了腦後。不久,他又被捕鳥夾夾住了,他再不敢求阿波羅,只好向赫耳墨斯許願。赫耳墨斯對他說:“你這壞東西,你背棄和欺騙別人,我怎麼還會相信你呢?”

  這故事是說,那些忘恩負義的人遇到災難時,誰也不會去救他。

  蚱蜢和貓頭

  一隻貓頭每到晚上才出來吃東西,白天就睡覺。有一天,正當他睡得很香時,被一隻蚱蜢的聲音吵醒了,他沒法入睡,便急切地請求蚱蜢停止叫聲。蚱蜢卻根本不理他,仍然叫個不停。貓頭越不斷地請求,蚱蜢反而越叫得響。貓頭被弄得無可奈何,煩燥不安。突然他想到一個好計策,便對蚱蜢說:“聽到你動聽的歌聲,我已睡不著了。你的歌聲如同阿波羅神的七絃琴一樣動聽。我將把青春女神赫柏剛送給我的仙酒拿出來,痛痛快快地暢飲一場。你若不反對,就請上來一起喝吧。”蚱蜢這時正很渴,又被這讚美辭弄得高興得忘乎所以,什麼也沒想就急忙地飛了上去。結果,貓頭從洞中衝出來,把蚱蜢弄死了。

  這故事是說有些人有一點點本事就飄飄然,忘乎所以,忘記了自己的地位和處境,結果,自找苦吃。

  黃蜂和蛇

  一隻黃蜂坐在一條蛇頭上,不停地用刺去叮扎他,差一點置蛇於死地。忍受著極大痛苦的蛇不知所措,他無法迴避這個小小的仇敵,怎麼也嚇不跑黃蜂。這時,一輛滿載笨重木材的貨車駛來,蛇便有意地將頭放到車輪底下,並說:“讓我和仇敵同歸於盡吧!”

  這故事說明,與其備受敵人的折磨,不如與他們同歸於盡。

  行人與烏鴉

  幾個人外出辦事,正趕著路,偶遇一隻獨眼烏鴉迎面飛來。他們抬起頭看了看烏鴉,其中一人說這是一種凶兆,勸大家趕快回去。另一個人卻說:“烏鴉如何能預示未來呢?他若能預知,為什麼不事先防止自己不瞎眼呢?”

  這是說,那些對於自己的事都考慮不周的人,也就沒資格教訓他人。

  蝠、荊棘與水鳥

  蝠、荊棘、水鳥商定,合夥經商為生。於是蝠借來錢作為資金,荊棘帶來了他自己的衣服,水鳥帶著赤銅,然後,他們裝好貨,揚帆遠航。在海上不巧碰到了強大的風暴,船了,所有的貨物全沉沒了。幸運的是,他們被海浪衝到岸上,未被淹死。從此以後,水鳥總是站到水中,想把丟失的赤銅找回來;蝠怕見債主,白天不敢出來,只有夜間才出來覓食;荊棘則到處尋找衣服,總把過路人的衣服抓住,看是否是自己的。

  這故事說明,許多人在一件事上失敗過,以後凡做這事就格外地仔細認真。

  蝠與黃鼠狼

  蝠掉落在地上,被黃鼠狼叼去,他請求饒命。黃鼠狼說絕不會放過他,自己生來痛恨鳥類。蝠說他是老鼠,不是鳥,便被放了。後來蝠又掉落了下來,被另一隻黃鼠狼叼住,他再三請求不要吃他。這隻黃鼠狼說他恨一切鼠類。蝠改口說自己是鳥類,並非老鼠,又被放了。這樣,蝠兩次改變了自己的名字,終於死裡逃生。

  這故事說明,我們遇事要隨機應變方能避免危險。

  寒鴉與烏鴉

  有隻寒鴉身體格外強壯,比其他寒鴉大得多。於是,他就瞧不起自己的同伴,自以為是地跑到烏鴉那裡,想與他們共同生活。烏鴉們很快從他的形狀和聲音中認出他是寒鴉,並一齊啄趕他,把他驅逐出來。被趕出來後,他又只好回到寒鴉那裡。然而曾受到他的侮辱的寒鴉們十分憤慨,一致不同意收留他。

  結果,這隻寒鴉就變得無家可歸了。

  這故事是說,那些看不起自己的親人和同伴的人,既不會受到外人的歡迎,又會被同胞們所不齒。

  欖樹和無花果樹

  冬天,欖樹譏笑無花果樹說:“我一年四季常青,永遠漂亮,而你的樹葉到冬天就會凋落,僅在夏天美麗。”正當他誇誇其談時,天突然下起了大雪,雪花飄飄而來。雪花全都壓在枝葉茂的欖樹上,一會兒就把他壓垮了,美麗也隨之消失了。而光禿禿的無花果樹,一點也沒被雪傷害。

  這是說,有時候美麗外表會給人們帶來危害。

  冬天與春天

  冬天譏笑春天,專挑他的毛病,並責備他說,只要春天一到,人們就不再安靜了,有的走進原野山林觀賞風景,高興地把採集來的鮮花插在頭上;有的揚帆遠航,漂洋過海到別的國家遊玩,毫不擔心什麼狂風暴雨。他又說:“我卻如同一個威嚴的帝王,我對天發令,使人們害怕狂風暴雨和大雪;我對地發令,使人們害怕天寒地凍;我強迫人們老老實實地只呆在家裡度日。”春天說道:“正因如此,人們希望儘早地告別冬天。人們認為我的名字就是美麗。宙斯也說,春天是所有名字中最美的。因此,人們總是盼望春天來到。”

  這是說,威逼強迫只能使人產生反感,和溫卻使人嚮往。

  強盜與桑樹

  強盜在路上殺了一個人,被路過的人們追趕。他帶著一身血跡逃跑。迎面而來的行人問他,雙手為什麼染紅了,他說他剛才從桑樹上爬下來。正說著,那些追趕的人來了,抓住了他,把他吊死在桑樹上。那桑樹對他說:“我很高興幫助人們處死你,因為你殺了人,卻把事情賴到我身上。”

  當被別人毀謗為惡人的時候,有些本性善良的人,也往往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反擊。

  百靈鳥葬父親

  據古代的傳說,百靈鳥生於地球未出現之前。她父親死於一場大病,因當時還沒有地球,她找不到地方為父親做墳墓。停喪五天後,她心中慌亂,就將父親葬在自己的頭上。從此以後,她頭上就有了冠毛,人們傳說那是她父親的墳山。

  這故事是說青年人的第一責任是孝敬父母。

  麻雀和野兔

  一隻野兔被老抓住了,他十分悲傷和痛苦,他的哭叫聲如同孩子哭一般。這時,一隻麻雀指責他說:“你飛快的速度怎麼不見了?你的腳為什麼跑得這麼慢?”麻雀正說著,一隻老飛來,突然抓住他,將他吃掉了。野兔見後,心安地說:“唉!他剛才還幸災樂禍,現在自己也遭到同樣不幸的命運了。”

  這是說,見人遭受危難時,切不可幸災樂禍。

  鸚鵡與貓

  有人買回一隻鸚鵡,精心地飼養,讓它自由自在地生活。這隻被馴養的鸚鵡,高興得不停地叫喚。一隻家貓看見了它,問它是誰,哪來的。它答道:“我是主人剛買來的。”貓說:“你這膽大的東西,怎麼剛來就這麼嘰嘰喳喳地叫。我是這裡長大的,主人都不允許我這樣做。有時若這麼做了,他會大發脾氣,趕我出去。”鸚鵡回答說:“好管家太太,你最好趕快出去。主人喜愛我悅耳的聲音,而討厭你的叫聲。”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總是對別人妄加評論的人。

  燕子與鳥類

  從前,有一種能產生粘鳥膠的樹,當這種樹剛發芽時,燕子預感到鳥類將大難臨頭。於是,她召集鳥類,勸說他們一定要把所有這種樹弄死。如果做不到,就馬上飛到人那裡去,向他們求助,請求他們不要用粘鳥膠來捕捉鳥類。所有的鳥都取笑燕子,認為她是說傻話。燕子無奈便獨自飛到人那裡,請求保護。人們認為她聰明、機智、善良,便答應了她的請求,允許她和人們住在一起。結果,別的鳥類都常被人捕捉,成為人們的美食。唯獨燕子倖免於難,在人們家裡平平安安地築窩,無憂無慮地生活。

  這故事說明,未雨綢繆的人能避免危險。

  天鵝

  有個富人養著家鵝和天鵝,他們的用處卻不一樣:養天鵝完全是因為他善於唱歌,養家鵝僅為吃肉。有一次,主人準備將家鵝派上用場,時值夜晚,辨別不出哪是家鵝哪是天鵝,天鵝被作為家鵝抓了出去。這時,他唱起歌來,以表他的悲哀。歌聲道明瞭天鵝的本性,使他倖免於死難。

  這故事說明,音樂常常使生命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