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教案
教學目標:
1、 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徵意義。
2、啟用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 朗讀感悟法。
2、 問題法。
3、 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悽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②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麼誰願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悽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悽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 "悽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悽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麼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麼會這樣哀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聖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於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徵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裡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的籬牆"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於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餘幾個形象則屬於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麼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於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徵。(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瞭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徵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後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徵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徵,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鬱、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徵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於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絡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麼?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參考:
①:"雨巷"象徵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雨巷"象徵了大革命失敗後,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徵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後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徵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後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後,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⑿: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鑑賞就是欣賞者透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 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聖陶先生曾經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麼美的享受?
明確: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迴反覆、迴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複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裡重複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迴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覆,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迴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覆迴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佈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雨巷 我 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課時
一、 匯入
1、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戴望舒的《雨巷》,請大家開課本第6頁。(板書課題)
2、 我們今天繼續來感受這首詩歌的音樂美,也就是它的藝術特色。(板書:音樂美)
指名一位同學來說說它美在哪裡?(板書:首尾呼應)
我們昨天還講到了這首詩一共有幾節?(7節)
每一節有幾行?(6行)
那是不是每一節都壓韻了呢?(由此引出一個語法常識:壓韻)
二、 講述詩歌的音樂美
㈠ 壓韻。
1、那哪位同學來告訴我,究竟什麼是“壓韻”?
參考:許許多多的詩歌,順口溜,都是要押韻的,否則就不好聽,聽的人也記不住,聲音就不美麗。這,就是押韻的好處。
明確:詩歌的壓韻是指詩句的最後一個字與下一句的最後一個字的最後一個字在韻上要一致。由於押韻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韻腳”。 押韻時可以每句都用,有時候還可以隔句或隔幾句才用韻,有時候可以轉換壓韻,但一首詩歌總體上的韻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壓韻能使詩歌富有韻律美。
2、大家再來看看課文,是不是每一節都壓韻了?(是)
每一節又壓了幾次韻呢?(和同學一起找出每一節的韻腳,指明壓的ang韻,1-7節壓韻次數分別為3、2、3、2、2、3、3)
明確:全詩一共7節,每一節都是6行,每一節壓韻兩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裡又重複一次韻腳,有意的使同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裡反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迴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板書:壓韻)
㈡ 反覆。
1、 大家看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覺得寫的好嗎?(好)
2、 大家都覺得這一句寫的好,那是因為他用了一種很特殊的修辭手法,有沒有同學知道是什麼修辭手法?(反覆)(板書:反覆)
3、 誰告訴老師,什麼是“反覆”呢?
明確: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的重複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組,這種修辭方法稱為反覆。
4、 很好。是課文中還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覆嗎?請找出來(共四處)
5、 詩句的重疊反覆,構成聲音和情感的迴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嘗試著自己寫寫詩,寫好了可以拿給我欣賞一下,寫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反覆這種修辭手法。
㈢ 排比。
1、 大家找找課文裡還用了其他的修辭手法沒有?(排比。找出詩句)
明確:“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板書:排比)
㈣再次齊讀。
下面就請大家再一次一起帶這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感受它的音樂美。
三、 課外拓展
1、 這首詩確實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課後儘量把這首詩背下來。
2、 “雨巷詩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傑出的詩人,關於他的生平和經歷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些資料來了解。現在還有時間,所以我再讓同學們欣賞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記憶》、《獄中提壁》、《遊子謠》)
四、 佈置作業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今天我要給大家佈置一個作業。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編成小說或者散文。當然我不作硬性的要求,你如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