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有關雨巷的賞析

雨巷的賞析

有關雨巷的賞析

  導語:撐著傘,獨自徘徊在江南的小巷裡。青石板上傳來踏踏的聲音。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有關雨巷的賞析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雨巷的賞析

  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餘杭縣人。早年曾參加新月社,後成為《現代》雜誌的主要成員之一。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本詩發表於1928年的《小說月報》,他因此贏得了“雨巷詩人”的稱呼,是中國19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的代表詩人。

  《雨巷》發表於1928年。這是一首象徵詩作。由於運用了象徵意象,所以其中所蘊涵的意義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但是欣賞者可以透過對寫作背景的瞭解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而對其中的涵義做出個性的理解。

  首先從詩作的表層語義上來看,這是一首愛情詩。它描寫了一個一見鍾情且失之交臂的愛情故事。有人將這樣的愛情進一步坐實,再結合詩人1928年前後的愛情經歷而把它看作是詩人與女友曹某的一段愛情的寫照和記錄。其次,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與信仰的失落與追求有關的詩作。中國傳統詩學有以香草美人喻政治境遇的傳統,如屈原的《離騷》。作品中的“我”尋找的姑娘可以被看作是某種信仰,它本來存在,但是後來失落,但是“我”仍然執著地尋找。有人同樣進行了進一步的坐實,結合1927年後中國社會形勢以及作家自己的精神,認為這樣的詩作就是寫詩人大革命失敗後的心態的。作者早年曾經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革命失敗後,信仰失落,對國家的前途,個人的前途都充滿了失望和迷惘。因此,在這首詩裡詩人在低沉的調子裡,抒發了自己沉重而又不乏堅韌的情緒。再次,這首詩同樣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我失落情緒的寫照。作品中的“我”是憂愁和迷惘的,而所要尋找的“姑娘”也同樣是憂愁和迷惘的。姑娘的情緒和形象正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寫照,或者說就是詩人的“鏡相”。在連綿細雨中,詩人懷著痛苦而朦朧的“希望”,“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詩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獨傷感的,是自戀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裡,卻也寄寓著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失望和痛苦的情緒。

  這首詩是戴望舒現代派詩歌創作的代表作。具體表現為:

  (1)運用象徵進行抒情。《雨巷》中的許多意象諸如“雨巷”“姑娘”“頹牆”等都被賦予象徵意味。就是其中的情節——在雨天裡遇到一個姑娘,並和她失之交臂的過程,也都具有象徵意蘊。詩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調又具有現代性。

  (2)這首詩具有音樂美。作品音節優美,韻腳鏗鏘,每節壓韻兩到三次,運用復沓和重複的手法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這首詩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體現了戴望舒早期的藝術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詩歌理論的影響。葉聖陶曾說:“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3)詩作意象具有中國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現代派的情韻。詩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傷”的詩風是純粹中國傳統美學具有神韻上的血緣關係;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頹廢,又具有西方現代派的特性。在這首詩中,戴望舒受法國象徵派和中國古代詩詞的影響很深,從而刻意追求詩歌意象的朦朧。

  《雨巷》賞析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裡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裡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裡,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裡,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拓展閱讀】

  踢踏......踢踏......你的腳步聲在空寂的巷子迴響。

  你一襲單薄的衣裳,走在溼漉漉的小巷。你聽見自己的腳步,伴著自己的心跳,一直往前。一串水靈靈的腳印,瞬間鐫刻在青石板上。你偶爾俯下身來,眨巴著眼睛,伸出手,慢慢的撫摸這些還有自己體溫的記憶,眼裡閃過一絲淡淡的憂傷。

  你忘記帶傘?你沒有傘?

  你沒有看見一個丁香一樣結著幽怨的姑娘:一把紅色的油紙傘,一件蘭花花衣裳,一條長長地獨辮子,在扭動的肩背上飄蕩。

  一股淡淡的花香,悄悄地襲來。你抬起頭,看著巷子的兩旁比季節還幽深的宅院,大多是冷冷的牆。不經意間,你看見一扇窗開著,在潮溼的微風裡搖晃。你看見一朵花一樣的姑娘,靜靜地在窗前開放,雕花窗欞,斜倚著孤孤單單單的惆悵。

  你不知道門在哪裡。你想,那門前,是否會有兩個石獅子,蹲在那裡已經百年、千年?你想你跨進去,走在鵝卵石鋪就的曲徑上。水蛇般的路,扭過花叢,扭過竹林,扭過滴雨的迴廊;幾隻鴛鴦在伸向荷塘的太湖石下面,恬靜地梳理著被雨打溼的羽毛,五彩的羽毛在水面閃亮。

  你想你走進一扇門。一曲古琴響起,彷彿走進李煜哀傷的殿堂,滿目空蕩蕩。所有的牆面,只見斑斑駁駁的歲月,在幾道漏水的痕跡裡流淌。

  你想你伸出手,撫摸閃著棗紅色的樓梯欄杆,撫摸這些走過的人們不經意留下的時光的包漿。你拾級而上,一再放輕的腳步,還是發出幽幽的空響。你彷彿也聽見了你胸口的心跳,聽見了心跳聲裡,一團火焰在窒息的空氣裡呼呼作響。

  你想你走上樓,走過長長的走廊,彷彿走進一個恍恍惚惚的夢,不知道將要看見什麼,那個女子,是否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

  琴聲停了。

  你想,你走進一間屋子,走近那個古琴。你撫摸依然溫熱的琴絃,撫摸著龜裂的琴身。那斑駁的痕跡,定然是穿越了時間的風雨。那麼,它最早的主人,今在何方?

  你被一種清香擊醒。

  那一刻,你知道你的身後是誰,你知道那個在巷子裡看見的那扇窗裡的那個女子此刻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你想:她此刻一定用一雙純淨如水的眼睛,靜靜地看著你的背影,等待你慢慢的轉過身來,然後,和那雙眼睛註定了的一次碰撞。你想:她穿著怎樣的衣裳?她的眉宇間,是怎樣的一世憂傷?她的眼角,會不會瞬間有無聲的眼淚流淌?那顫顫的嘴角,會不會像是一彎荷塘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