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的精細閱讀之《魚我所欲也》
一、文章內容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官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文學常識
1、本文出自《孟子o告子上》,作者孟子,戰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
三、語音
簞(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惡(wù)
四、通假字
1、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2、故患有所不闢也闢:通避,躲避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4、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1、為
(1)今為(為了)
(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做)之
(3)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做、採用)也?
(4)鄉為(肯、情願)身死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