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小故事:積善梳

寓言小故事:積善梳

寓言小故事:積善梳

  積善梳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

  面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儘量多的賣給和尚。”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涮嗎?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只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

  負責人交待:“以10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10日到。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

  怎麼賣的?”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遊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把。”“怎麼賣的?”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髮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髮。”住持採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

  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木梳賣給和尚,聽起來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推銷術,卻有不同的結果。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開發出新的市場來,那才是真正的營銷高手。

  怪人之怪言的深刻啟示

  多少名人的名言都忘記了,可一個古怪老者的話——“怪言”,我卻幾十年銘記在心,難以忘記。

  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學,我們的大雜院裡住著一個很古怪的老者,私下別人都叫他“怪人”。他的古怪有很多方面,但使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個,就是談話時愛和人抬槓。所以對他的愛抬槓印象深刻,是因為他的一句抬槓之言,對我的人生態度及事業影響很大。

  那時,一個院子裡的人吃飯,都要到大門口的過道下“聚餐”,好像在那裡粗茶淡飯就變成了山珍海味。或坐著、或蹲著,邊吃邊聊,海闊天空。有一次,聊的話題是什麼饃最好吃。大家都說:“油膜最好吃。。”而這老者卻說:“玉米麵煎餅最好吃。”大家都說油膜最好吃是有道理的:那個年代,玉米麵能天天吃上就很不錯了,兩三個月甚至半年能吃上一次油膜就是很享受的了。有人就問老者:“為什麼說玉米麵煎餅最好吃?”老者抬槓道:“油饃好吃你們為什麼不天天吃,玉米麵煎餅天天吃就是最好吃。”

  老者有許多怪言,我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可這句“玉米麵煎餅天天吃就是最好吃”我卻記憶猶新。因為,儘管那是抬槓之言,但我卻受到了啟示,從中發現了可以借鑑的深邃之意——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珍惜擁有,欣賞擁有。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中,一定階段、一定條件、一定環境等具體情況下所遇到的、所擁有的,有許多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難以改變的。這時若用“既遇之則受之,既有之則愛之”的態度去對待,往往是最佳的選擇。幾十年來,我就是以這樣的態度對待生活、學習、工作和事業的。

  上小學時,我就對物質的化學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上初中時就立志要當一個化學家。77年參加高考時,報的自願全是化學專業,化學還得了滿分。可由於報的自願太高,所報院校未能錄取,而被調劑到了醫學院校的西醫臨床專業。上了醫學院校,要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當然不高興。但此時想起了老者之言給我的啟示,就勸說自己:接受學醫現實,欣賞醫學專業。這時我就積極地去想醫學對人類的重要性:治病救人,維護人之健康。於是就“既學之,則愛之”,把它看成最好的專業。思想與情緒問題解決了,自然就很努力,從而使自己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

  81年畢業,我被分配到了新鄉醫學院中藥研究室。儘管沒有從醫而要從事中藥研究,但我積極去想它的重要性: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對人類非常重大的貢獻,中醫藥的現代研究有很多工作要做。於是就“既幹之,則愛之”,把它看成“最好的”而努力工作。由於工作認真細緻及刻苦專研,在新鄉醫學院的幾年裡,與人合作完成了許多研究課題,有多篇論文發表在《中成藥研究》、《藥學通報》等國家級雜誌上。

  因兩地分居,85年調回到了本縣防疫站。由於沒有從事人們仰慕的臨床醫療專業,心裡不滿意。但此時我就按老者怪言的啟示去做: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珍惜和欣賞回到家鄉,回到妻子身邊所擁有的工作。於是就努力地去想預防醫學的重要性:預防為主,能讓人不得病少得病比給人治病更重要。有了思想上的重視與情感上的欣賞,必然會全身心投入地工作。除了很好地完成工作,我還積極搞技術創新和理論研究,時至今日,共在《中華預防醫學》、《中國公共衛生》、《中國衛生檢驗》、《健康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實際上,古今中外許多有很有成就的人,由於種種原因,學了原先並不喜歡的專業,幹了原先並不樂意的工作。但他們卻都能面對難以改變的的現實,既學之則喜之,既幹之則愛之。例如,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河南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王立群教授,原先感興趣的是理科,可學校調劑成了文學專業。於是,他“既學之則愛之則專之”,在文史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國內知名學者。

  老者之怪言,不僅使我受到了很大啟示,還使我產生了很多聯想:假如每個領導幹部都能珍惜人民給他的權利,大公無私;假如每個公民都能珍惜自己的工作,愛崗敬業;假如每個國民都能珍愛國家,為國分憂,精忠報國;假如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珍惜親情,體諒對方,親親熱熱;假如每對夫婦都能珍惜愛情,欣賞對方,恩恩愛愛;假如每個社會成員都能珍惜他人人格,互尊互敬,和和氣氣;假如……假如……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是多麼和諧;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多麼強大,我們的人民將會是多麼幸福!(作者:張人)

  小和尚

  小和尚從小在寺廟裡長大,對廟外面的事非常好奇。他看見俗人可以吃肉,他便也想吃肉,他見俗人娶媳婦他也想娶媳婦。他忍不住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老和尚。

  老和尚聽了他的話變得心事重重,考慮了一夜之後對他說:“你走吧!你已經動了世俗的念頭,再留在寺裡無益。”

  小和尚高興的還了俗,以為出寺後就可以學著俗人一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可是他沒想到酒肉都是要花錢才能買到的,可他一分錢都沒有,唯一的本事就會念經。

  這一天,他走的又渴又餓,來到了一家酒店裡,對酒店老闆說:“施主!求求你給我一碗肉吧!我會為你念經祈福的。”

  酒店老闆聽完氣得火冒三丈,大吼道:“那裡來個假和尚?快打出去。”

  小和尚嚇得撒腿就跑,不久他就餓的兩眼發昏,只好走回了廟裡。

  老和尚見小和尚跌跌撞撞地回來,奇怪地問:“你怎麼回來了?”

  小和尚嘆了口氣說道:“我出去這幾天彷彿經歷了一世,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任何食物都要靠自己的本領得到,而我就會誦經,所以我只能當和尚吃素食了。”

  又是三個和尚

  臨睡前,孩子又拉著我給她講故事。她現在已經長大了許多,唸了不少書,對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之類的童話,早已經不感興趣,因此,我只能給她換換口味。我決定給她講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從前啊,一個寺廟裡住著一個和尚,他每天挑水,打水,維持日常生活。後來,來了另外一個和尚,就變成了兩個和尚,他們一起挑水打水,很是快樂……”快說到三個和尚的時候,我頓了頓,決定吊一下她的胃口。

  “三個和尚怎麼了?”女兒驚奇地看著我。

  “三個和尚坐在地上,誰也不去打水了。因為扁擔只能用來一個人挑水或者兩個人抬水,不可能同時讓三個人工作。於是,他們開始推來推去……”

  “爸爸,你說的是三個和尚,對嗎?”女兒問我。

  “是的。”我點了點頭。

  “他們的時間跟我們的一樣吧?一年365天,並且是一週7天?”女兒接著問。

  “正確!”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把作息時間排好呢?例如,每兩天換一個和尚挑水。這樣,每週還有一天時間休息,勞逸結合,多好!”女兒用誠懇的眼神打量著我。

  “他們沒有想到這一點,反正就是推三阻四的……”我想把這個故事繼續講下去,於是只好為故事中的幾個和尚找盡藉口。

  “爸爸,這三個和尚應該比我大啊?要不然的話,他們怎麼可能挑得動一大桶水?既然他們比我大,按理來說,應該比我有見識。再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們可比臭皮匠有文化多了,還會念經,他們怎麼可能沒想到類似於這樣的方法呢?”

  我無語。

  “爸爸,你不覺得這個故事很奇怪嗎?人都是怕渴的。他們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會去想辦法找水喝,還怎麼可能繼續呆在寺廟裡乾等著呢?”

  我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什麼。

  “爸爸,你怎麼不說話呢?接著講故事啊。”

  ——《太原晚報》

  給別人讓路也是給自己讓路

   有一紳士在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紳士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紳士又走上了橋。走到橋中央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第三次他再也不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過盡後,才匆匆上了橋。眼看就要到橋頭了,迎面趕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紳士這次不甘心回頭,於是,摘下帽子向農夫致敬:“親愛的農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呢?”農夫不幹,把眼一瞪,說:“你沒看到我推車要趕集嗎?”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

  這時河面飄來一隻小舟,舟上坐著一個胖和尚。和尚剛到橋下兩人不約而同請和尚給他們評理。

  和尚雙手合十,看了看農夫,問他:“你真的很急嗎?”農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集了。”和尚說:“你既然急著去趕集,為什麼不盡快給紳士讓路呢?你只要退那麼幾步,紳士便過去了,他一過,你不就可以早點過橋了嗎?”

  農夫一言不發,和尚便笑著問紳士:“你為什麼要農夫給你讓路呢?就是因為你快要到橋頭了嗎?”紳士爭辯道:“在此之前我已經給許多人讓了路,如果繼續讓農夫的話,便過不了橋了。”

  “那你現在是不是就過去了呢?”和尚反問道,“你既已經給那麼多人讓了道,再讓農夫一次,即使過不了橋,最起碼保持了你紳士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紳士聽了後漲的滿臉通紅。

  好好活著

  大熱天,太陽很毒,寺院裡的花 兒在烈日下漸漸沒了精神。等傍晚小和尚來給花兒澆水的時候,發現那些花已經被曬得不成樣了。小和尚心疼地說:“看來這花是救不活了。”

  老和尚見狀不言語,只是給花澆水。沒多久,那些耷拉著腦袋的花朵,居然全抬起頭來,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被曬了一天還能撐著不死。”

  老和尚笑了:“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歪著腦袋問。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因為怕死而拜佛燒香的,死後未必能成佛。你想他今生也能好好地活著,他卻偏不好好過,老天何必給他死後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