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伊索寓言的故事十則

伊索寓言的故事

伊索寓言的故事十則

  《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蒐集有古希臘民間故事。伊索寓言的故事十則,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籬笆與葡萄園

  一個愚蠢的年輕人繼承了父親的家業。他砍掉葡萄園四周所有的籬笆,因為籬笆不能結葡萄。籬笆砍掉以後,人和野獸都能隨意侵入葡萄園。沒過多久,所有的葡萄樹全都被毀壞了。那蠢傢伙見到如此情景,才恍然大悟、雖然籬笆結不出一顆葡萄,但它們能保護葡萄園,它和葡萄樹一樣同等重要。

  這故事是說,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

  二、父親與女兒

  父親有兩個女兒,一個嫁了菜農,另一個嫁給了陶工。過了些日子,父親來到菜農家裡,問女兒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女兒說一切都很好,只是有一事須祈禱神明,那就是請求多下雨,好好地澆灌那些蔬菜。不久之後,他又來到陶工家裡,問女兒過得如何。女兒說什麼都不缺,只禱告一件事,請求天氣晴朗,陽光充足,使陶器更快地乾燥。父親對她說道、“你望出太陽,你的妹妹卻盼下雨,那麼我又為誰祈求呢?”

  這故事是說,那些同時想做兩件截然不同的事的人,必然任何一件事都幹不成。

  三、馬與驢子

  從前,有個人趕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子上路。路途中,驢子對馬說、“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請幫我分擔一點我的負擔吧。”馬不願意,驢子終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於是,主人把所有的貨物,包括那張驢子皮,都放在馬背上。這時,馬悲傷地說、“我真倒黴!我怎麼會受這麼大的苦呢?這全因不願分擔一點驢的負擔,現在不但馱上全部的貨物,還多加了一張驢皮。”

  這故事說明,強者與弱者應相互幫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四、狐狸與面具

  狐狸走進演員的家裡,仔細察看他所有的家當後,發現了一個製作精巧的妖怪面具,便連忙把它拿在手裡說、“喂,這是誰的頭,真可惜沒有腦子!”

  這故事是說那身體魁偉而缺乏思想的人。

  五、鷹與烏鴉

  鷹從高巖直飛而下,把一隻羊羔抓走了。一隻烏鴉見到後,非常羨慕,很想仿效。於是,他呼啦啦地猛撲到一隻公羊背上,狠命地想把他帶走,然而他的腳爪卻被羊毛纏住了,拔也拔不出來。儘管他不斷地使勁拍打著翅膀,但仍飛不起來。

  牧羊人見到後,跑過去將他一把抓住,剪去他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帶著烏鴉回家,交給了他的孩子們。孩子們問這是什麼鳥,他回答說,“這確確實實是烏鴉,可他自己硬要充當老鷹。”

  這故事是說,仿效別人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僅得不到什麼益處,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幸,並受世人的嘲笑。

  六、口渴的鴿子

  有隻鴿子口渴得很難受,看見畫板上畫著一個水瓶,以為是真的。他立刻呼呼地猛飛過去,不料一頭碰撞在畫板上,折斷了翅膀,摔在地上,被人輕易地捉住了。

  這是說,有些人想急於得到所需的東西,一時衝動,草率從事,就會身遭不幸。

  七、老獅子與狐狸

  有一頭年老的.獅子,已不能憑藉力量去搶奪食物了,心想只能用智取的辦法才能獲得更多的食物。於是,他鑽進一個山洞裡,躺在地上假裝生病,等其他小動物走過來窺探,就把他們抓住吃了。這樣,不少的動物都被獅子吃掉了。狐狸識破了獅子的詭計,遠遠地站在洞外,問獅子身體現在如何。獅子回答說、“很不好。”反問狐狸為什麼不進洞裡來。狐狸說道、“如果我沒發現只有進去的腳印,沒有一個出來的腳印,我也許會進洞去。”

  這是說,聰明的人常常能審時度勢,根據跡象預見到危險,避免不幸。

  八、狐狸與鶴

  狐狸請鶴來吃晚飯。然而他並沒有真心真意地準備什麼飯菜來款待客人,僅僅只用豆子做了一點湯,並把湯倒在一個很平很平的石盤子中,鶴每喝一口湯,湯便從他的長嘴中流出來,怎麼也吃不到。鶴十分氣惱,狐狸卻十分開心。後來,鶴回請狐狸吃晚飯,他在狐狸面前,擺了一隻長頸小口的瓶子,自己很容易地把頭頸伸進去,從容地吃到瓶裡的飯菜,而狐狸卻一口都嘗不到。狐狸受到了應得的回報。

  這是說若要他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須尊重他人;同時,告訴我們,對待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最好的辦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九、山羊與驢

  有個人飼養著山羊和驢子。主人總是給驢子喂充出國足的飼料,嫉妒心很重的山羊便對驢子說,你一會兒要推磨,一會兒又要馱沉重的貨物,十分辛苦,不如裝病,摔倒在地上,便可以得到休息。驢子聽從了山羊的勸告,摔得遍體鱗傷。主人請來醫生,為他治療。醫生說要將山羊的心肺熬湯作藥給他喝,才可以治好。於是,主人馬上殺掉山羊去為驢子治病。

  這故事說,凡是策劃作惡的人,將自食其果。

  十、猴子與漁夫

  有隻猴子坐在一棵大樹上,看見漁夫在河裡撒網,便仔細看他們的動作。一會兒,漁夫們收起了網,吃飯去了。猴子便連忙從樹上爬下來上爬下來,想要去模仿漁夫捕魚。但他一拿起網,反把自己套住了,差一點被淹死。猴子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是活該!我沒有學會撒網,還抓什麼魚呢?” 這故事說明,不要不假思索地模仿不適合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