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寓言故事3則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當時一些思想家把寓言當成辯論的手段。
守株待免
宋國有個種田的人,他的田裡有棵樹。
有一次,一隻兔子跑過來,由於跑得太急,一頭撞到樹上,把脖子撞斷死掉了。這個人毫不費力地揀到了這隻免子。
打這天起,他乾脆放下農具,連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這棵樹下,希望還能撿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檢不到了,他的行為反倒成了宋國人談論的笑料。
寓意:收穫從勞動中來。不要因為一次偶然的收穫,就放棄了勤勞的美德。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裡,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韓非《韓非子·說難》
寓意:以親疏來判斷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誤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來。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愚公移山
傳說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萬丈,方圓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漢,年紀快九十歲了。他家的大門,正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得繞著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對他們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開出一條直通豫州的大道,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她說:"像太行、王屋這麼高大的山,挖出來的那些石頭、泥土往哪裡送呢?"
大家說:"這好辦,把泥土、石塊扔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沒地方堆。"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領全家老小開始挖山。
他的鄰居是個寡婦,她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兒子,剛剛換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來幫忙。
大家乾得很起勁,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這人很精明,人們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挖山運土不止,覺得很可笑,就去勸告愚公:"你這個人可真傻,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天?用盡你的力氣,也拔不了山上的幾根草,怎麼能搬動這麼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嘆口氣說:"我看你這人自以為聰明,其實是頑固不化,還不如寡婦和小孩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幾年了。可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直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長高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它們挖平呢!"
聽了這些話,那個自以為聰明的智叟,再也無話可說了。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報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動了,他就派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大山揹走,一座放到朔方東邊,一座放到雍州南邊。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北面,就沒有高山阻擋了。
寓意:只要有頑強的毅力,堅定的決心,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再大的困難也能夠克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苦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列 子《列子·湯問篇》
列 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禦寇,春秋末鄭國人。 《列子》,共8篇,儲存了很多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多數是採用民間傳說。也有人說《列子》並非列子所著,而是後人假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