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有哪些經典寓言故事

有哪些經典寓言故事

有哪些經典寓言故事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一般的都比較短小。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

  山羊與斑豹

  一隻山羊初次見到一隻美麗的斑豹時,它對斑豹身上漂亮的斑紋極為喜愛,羨慕不已。於是,山羊便興高采烈地走到斑豹面前,禁不住喜悅之情去撫摸斑豹身上美妙的斑紋。

  斑豹卻對送上門來的獵物毫不留情,它兇殘而又津津有味地吞食了這隻可憐的山羊。

  這隻山羊臨死時悲嘆道:“我真愚蠢,我原以為凡是美麗的'東西都是善良可愛的,結果卻因愛美之心葬送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有些美麗的東西也是致命的陷阱。

  “聰明”與“愚笨”

  一天,“愚笨”與“聰明”相遇了。

  “愚笨”疑惑地問“聰明”:“大家都叫你聰明,你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應該感到滿足,應該悠閒一點兒了,為什麼還在繼續刻苦學習?”

  “聰明”說:“如果我滿足現狀,停滯不前,就無法聰明瞭。”

  “愚笨”問:“我覺得自己也很聰明,為什麼大家都叫我愚笨呢?”

  一位寓言家聽後深有感觸地說:“聰明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的聰明,這是它最大的聰明;愚笨總覺得自己很聰明,這是它最大的愚笨!”

  分粥

  猴山有一群猴子,不多,只有7只。它們唯一的食物是飼養員每天送來的一桶粥。可是這些猴子的食量太大,每天的粥都不能填飽它們的肚子。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於是大家坐下來進行研討。

  猴甲曾經看見山下的村民在做一些重要決定時往往採取抓鬮兒的方法,於是建議引進人類這一方法,眾猴一致同意。

  一連幾天,猴乙都沒抓中鬮兒。猴乙心想:抓中鬮兒的猴子能夠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多分一瓢粥。萬一我一直不能抓中鬮兒,豈不虧了?於是它建議採取輪換制度。猴乙的建議說到了眾猴的心坎上了,大家都想利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混個“肚兒圓”。這樣一來,每隻猴子只有一天是吃飽喝足的,那就是自己履行神聖職責的那一天。

  這樣過了幾個星期,群猴激憤。猴丙建議說,還是選個領頭的吧。你看山下的人,鄉里有個鄉長,村裡有個村長,一桌人吃飯時還要選個“桌長”呢!猴丙的話得到了眾猴的一致擁護。於是它們推選出德高望重、見多識廣的猴丁擔任猴山的“山長”,具體負責分粥事宜。

  猴丁宣誓就職後,猴山就熱鬧了。眾猴為了多分一口粥,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拼命地去巴結“山長”,結果搞得猴山烏煙瘴氣,怨聲載道。

  眾猴痛定思痛,意識到權力過大容易產生強權思想,強權思想容易產生腐敗。大家不甘心就這樣被自己捧上臺的猴子折磨自己,最後一致決定罷免“山長”,實行民主化管理。由3只猴子組成分粥委員會,由4只猴子組成監督委員會,兩個委員會各司其職。誰知好景不長,監督委員會認為分粥委員會假公濟私,集體權力部門用,部門權力個人用;分粥委員會指責監督委員會仗著人多勢眾,侍強欺弱,無理取鬧。雙方就這樣互相攻擊,無休止地扯皮,等到鬧夠了,粥早已涼了。

  猴子們又坐下來開“圓桌會議”。它們最終做出決議:7只猴子輪流分粥,但分粥的那隻猴子要等其他猴子挑完後才能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隻猴子在分粥時都儘量分得平均。

  從此以後,猴子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吃不飽了,都快快樂樂、和和氣氣地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