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余光中> 余光中《紗帳》原文賞讀

余光中《紗帳》原文賞讀

余光中《紗帳》原文賞讀

【余光中《紗帳》原文】

  小時候的仲夏夜啊

  稚氣的夢全用白紗來裁縫

  圓頂的羅帳輕輕地斜下來

  星雲□□的纖洞細孔

  仰望著已經有點催眠

  而捕夢之網總是密得

  飛不進一隻嗜血的刺客

  ————黑衫短劍的夜行者

  只好在外面嚶嚶地怨吟

  卻竦得放進月光和樹影

  幾聲怯怯的蟲鳴

  一縷禪味的蚊香

  招人入夢 向幻境蜿蜒————

  一睜眼

  赤紅的火已半床

【余光中作品風格】

  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 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迴歸。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在臺灣早期的詩 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 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 ,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20世紀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且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一唱三嘆,含蓄雋永,意 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他因此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 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的名字已經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的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