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讀書筆記精選

《魚我所欲也》讀書筆記

《魚我所欲也》讀書筆記精選

  導語:《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魚我所欲也》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篇一:《魚我所欲也》讀書筆記

  那是一個晴朗的晚上,我在明亮的日光管燈下一口氣讀完了《魚我所欲也》這篇文言文。讀完後,心裡久不平靜。

  當面臨生死抉擇時,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文中孟子關於“義”的論說,對我不無啟迪。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決不僅僅停留於“活著”。

  這篇文言文我感受最大的是第一自然段。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得到的,(但如果)兩者不能同時獲得,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譯文)。這是人之常情,物有好壞,自然應該是取優舍劣。

  生命,是我需要的;道義,也是我需要的,(但如果)兩者不能同時獲得,就捨棄生命而選擇道義(譯文),生命固然可貴,但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可貴、更重要的。過就是“捨生取義”,做人不能為了苟且求生而不擇手段。死亡,是我所憎惡的,但所增惡的東西還有超過死亡的,即使面臨再大的災難也不能躲避(譯文)。

  做人不應該苟且求生,假如要背信棄義地過完長久的一生,那還不如捨棄生命的'長久,選擇道義,光明正大地,充分地去利用短暫的一生。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道義,為了求生而不擇手段,那這種人就算活下來也沒什麼意義。

  這就是我讀此文言文的最大收益。

  篇二:《魚我所欲也》讀書筆記

  早在二千多年前,孟子就告訴世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生和義不可兼得。在魚和熊掌之間,特別是在生與義之間只能擇其一時,要捨生取義.這是孟老夫子寫這篇文章的本義.

  然,世代之人,不懂此道理者,不能正確決擇、取捨者十之八九。我也是這十之八九當中的一個。就我的人生閱歷而言,凡不能遵循此道理者,多有煩惱,為此付出了代價。甚至更沉重的代價。

  得到就意味著失去;失去就意味著可能得到。

  對於學生而言,選擇學習和選擇不學習,都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透過十多年的刻苦學習,為他的未來人生道路,積累了必備的知識和能力,他前面的路會越走越寬,可謂先苦後甜。然而,在他選擇寒窗苦讀之時也確實失去了享樂和閒暇,怎一個苦字了得。而選擇不學習,選擇了玩耍,選擇了享樂,選擇談情說愛,選擇上網遊戲,他的路會越走越窄,待回過神之後,再怎麼捶胸頓足也與事無補,他只能為自己當出的選擇埋單。

  對於處於婚戀年齡中的青年而言,也存在著取捨的決擇。選擇了A的同時就意味著失去了BCD,儘管人的本性不只需要一個,還有許多需求,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能做唯一的選擇,遊戲規則就這麼規定的,有什麼辦法哪。他們的選擇也存在正確與錯誤之分。有的人因為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配偶,也就選擇了幸福;反之,由於選擇了錯誤的伴侶,就必定選擇了與痛苦為舞。

  類似的選擇還有很多很多,諸如如何擇業,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等等,都需要去選擇,去取捨。

  選擇和取捨的過程是痛苦的。以擇偶為例,怎樣才能從眾多的人中選擇一個自認為最好的,最適合的,極其困難痛苦,因為只能在ABCDEF .......之中選擇一個.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無法象選商品時可以貨比三家,或被允許試用。但擇偶卻只能憑當前的感覺中選擇一個,可是透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才發現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多麼的錯誤,多數人由於某種原因會吃下自己釀成的苦果,彼此之間或麻木;或生活在痛苦之中;或處於冷戰之中;或大小戰爭不斷。其中也不乏重新進行取捨的人,也就再次陷入思前想後,顧左怕右的痛苦折磨之中。人非草木,怎能無情,想到多年的夫妻共同生活,想想共同努力築起的愛巢所付出的心血,想想孩子企盼和無奈的眼神。有些人重新選擇取捨之後卻發現新的選擇比原來的選擇還要遭。吾乎矣哉!人總是時不時地處於兩難當中。但不管怎樣,人必須要選擇取捨,除非做最後的選擇,或出家,或一走了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我並不是悲觀之人,我覺得只要懂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只在其中擇其一,心不貪,常知足;莫逃避,勇面對;無邪念,正心態;去激動,多理智;顧大局,不片面。這樣我認為就能幸福多多,煩惱少少。

  篇三:《魚我所欲也》讀書筆記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就如孟子所說的,生存,是你想要的;道義,也是你想要的。兩者都不可同時獲得,那麼你會選擇哪一樣呢?

  孟子是這樣回答的:捨生而取義者也。

  是呀,作為一個擁有美德的好公民,應該要放棄生存的機會來佔有道義!這就是“生與義”之間的價值比較埃與其苟且偷生,倒不如寧可失去寶貴的生命,而做出擁有正義的事。於其過自己的孤獨生活,倒不如與更多的人一起過著充滿“愛”的生活!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往往有許多人都會因自己的金錢、名利以及權威的誘惑下而失去了正義的心靈。也會有不少人因自己天生的羞惡而陷入了自身與不義的事情中。當然,也會有一種心有正義的人:他們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並且捨己為人!

  生活中,以上的兩種人都隨處可見。假如有個人在馬路上找東西,沒有留意到汽車的漸漸逼近。那麼上前給那人伸出雙手並且為了他人而不惜一切所表現出的就是一種捨身取義的行為;相反,理都不理會的走自己的路,那麼那個人便可以用“躬行不義一詞來形容!

  是啊!義比生更可貴,而不義則比死更可惡。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把“義”放在第一位,並且應該在必要時“捨身取義”,向社會,像全世界做出貢獻!因為,“義”與“生”之間的比較中,“義”將會是最後的,也會是永恆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