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原文詞語注音

魚我所欲也原文詞語注音

魚我所欲也原文詞語注音

  魚我所欲也為文學家孟子所寫,告訴我們關於捨生取義的哲理,具有很好教育意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魚我所欲也原文詞語注音,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歟(yú)?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qiè)之奉為(wéi)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所識窮乏(fá)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wèi)失其本心。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闢】

  “闢”通“避”,躲避。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

  【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

  一詞多義歸納

  是: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這種

  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這種做法

  為:

  鄉為身死而不受  為:寧願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為:為了  (第二個)為:接受

  而:

  呼爾而與之  而:表修飾,不譯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而:錶轉折,卻

  於:

  所欲有甚於生者  於:比

  萬鍾於我何加焉  於:對

  出處

  選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中心論點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或者是“捨生取義。”解題: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

  註釋

  1.熊掌:熊的腳掌,古人認為是珍貴的`食品。

  2.得兼:同時獲得。得:獲得。

  3.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捨棄魚肉而選擇熊掌。取:選取。

  捨生而取義者也:捨棄生命而選擇正義。取:求取 義:正義,道義。

  4.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過; 於:比。

  5.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隻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6.所惡:討厭的(事物)。惡,憎恨,討厭。

  7.患:禍患,災難。

  8.闢:通“避”,躲避。下文同義。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1.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12.不為:不願意這樣做。

  1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透過某種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卻不用它。由是,按照這種方法。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更多魚我所欲也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