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伍子胥傳(節選)》閱讀訓練及答案

《伍子胥傳節選》閱讀訓練及答案

《伍子胥傳(節選)》閱讀訓練及答案

  伍子胥傳(節選)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鄭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內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慾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於鄭。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吳,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將。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至於兩國舉兵相伐。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鍾離、居巢而歸。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復遣公子光。”公子光謂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於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讎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內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於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軫,及平王卒,軫竟立為後,是為昭王。吳王僚因楚喪,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吳國內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楚誅其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孫伯嚭亡奔吳,吳亦以嚭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將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後聞闔廬弒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於舒。闔廬立三年,乃興師與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吳反二將軍。因欲至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乃歸。

  (選自《史記?伍子胥傳》,有刪減)

  【專項強化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子建又適晉 適:到

  B.會自私慾殺其從者 會:適逢

  C.願復遣公子光 願:願望

  D.遂禽故吳反二將軍 禽:活捉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將其寫在句後的括號裡。

  (1)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 善( )

  (2)至於吳,吳王僚方用事 用事( )

  (3)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 將( )

  (4)吳王僚因楚喪 喪( )

  難點解析:

  第1題對實詞的考查,除了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之外,更要注意詞類的活用、通假字現象等。如C項“願”,名詞活用作動詞;D項“禽”是通假字,通“擒”。

  第2題是直接解釋實詞的含義,解答時,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

  【綜合訓練題】

  《伍子胥傳(節選)》閱讀訓練及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將 ②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

  B.①太子能為我內應 ②乃召伍員以為行人

  C.①事未會 ②會自私慾殺其從者

  D.①到昭關,昭關欲執之 ②欲殺王而自立

  4.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伍子胥帶公子勝亡命天涯、屢不得志的一組是( )

  ①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

  ②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

  ③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

  ④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⑤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

  ⑥彼伍胥父兄為戮於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讎耳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晉頃公作為國君,善於任用賢人。他認為鄭人信任公子建,就讓公子建作內應,內外夾擊,最終滅掉了鄭國。

  B.漁夫重義輕利,拒不接受贈劍。伍子胥渡河以後,贈寶劍給漁父,漁父只是為救他,連“賜粟五萬石,爵執珪”都不在乎,更不用說“百金劍”了。

  C.國家與國家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任何事都不能斤斤計較。楚國和吳國因邊境“兩女子爭桑相攻”,而相互“舉兵相伐”,導致戰亂。

  D.伍子胥勇敢機智,謀略過人。他一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受到吳王闔廬的重用,參與國家大政的謀劃。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至於吳,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將。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2)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將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

  參考答案:

  1.C( “願”是希望的意思。)2.(1)友善;(2)掌權;(3)率領;(4)喪。3.D (A項中的兩個“將”,分別是“將領”“率領”的意思;B項中的兩個“為”分別是“為了”“作為”的意思;C項中的兩個“會”分別是“準備好”“適逢”的意思。只有D項中的兩個“欲”是“想要”的意思。)4.B (①說的是伍子胥和公子建,並非公子勝;④是講伍子胥受到重用;⑥講的是伍子胥欲報父兄之仇,勸吳王伐楚。)5.A (晉頃公以公子建作內應,並沒有滅掉鄭國。公子建被誅。)6.(1)到了吳國都城,正是吳王僚在掌權,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便透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了吳王僚。(2)前吳王僚派遣兩位公子率領軍隊進攻楚國,被切斷了後路而不能撤回。

  參考譯文

  伍子胥到宋國之後,正遇上宋國發生華氏內亂,伍子胥就和太子建一道跑到鄭國。鄭國對他們很好。太子建又到晉國去,晉頃公說:“太子既然與鄭國相友善,鄭國也很信任太子,如果太子能為我作內應,我從外面來進攻,那我們一定能夠把鄭國滅掉。滅掉鄭國,就封給太子。”太子便回到了鄭國,事情還沒有準備就緒,適逢太子因為一件私事要殺掉他的一個隨從。這個隨從知道他們的密謀,就把這件事報告了鄭國。鄭定公和子產殺了太子建。太子建有個兒子名叫勝。事發後,伍子胥害怕了,便與勝一起逃往吳國。到了昭關,昭關的守吏想捉住他們。伍胥只好與勝獨身步行,幾乎不能逃脫。追捕他們的人緊跟在後,伍子胥逃到江邊上,江上恰有一位漁翁划船而來,知道伍子胥情勢緊急,就將子胥擺渡過江。伍子胥過江以後,解下佩劍說:“這柄劍價值百金,就送給您老吧!”漁翁說:“楚國的法令規定,捉到伍子胥的人賜給粟米五萬石,封予執珪之爵,那又何止一把值百金的寶劍呢!”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劍。伍子胥還沒有走到吳國都城就生起病來,只好半道上停下來,討飯度日。到了吳國都城,正是吳王僚在掌權,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便透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了吳王僚。

  《伍子胥傳(節選)》閱讀訓練及答案,

  過了較長的'時候,楚國邊境地方的鐘離與吳國邊境地方的卑梁氏,都以養蠶為業,兩個女子採桑時相互爭搶打了起來,楚平王對此大為氣憤,以至於鬧到兩國動用軍隊廝殺起來。吳派公子光進攻楚國,攻克了鍾離、居巢兩地,收兵回國。伍子胥對吳王僚說:“現在正可以一舉攻破楚國,希望再派公子光率軍伐楚。”公子光卻對吳王僚說:“那伍子胥因為父兄都被楚王殺了,所以勸說大王攻打楚國,他只不過是想替自己報仇而已。進攻楚國並不能一舉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國內有自己的謀劃,想殺掉吳王僚而自己立為王,在這種情形下不便向他講對外採取行動的事,便推薦了一位名叫專諸的勇士給公子光,自己與太子建之子勝隱退到鄉下種田去了。

  過了五年,楚平王死了。當初,平王從太子建那裡奪走的秦國女子生下的兒子叫軫,等到平王死了,軫便即位為王,這就是昭王。吳王僚趁著楚國有喪事,派遣兩位公子率軍去偷襲楚國。楚國派軍隊堵住了吳軍的後路,使吳軍無法退回。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就讓專諸突然襲擊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廬。闔廬做了吳王,志滿意得,就召回伍員任命他為“行人”之官,參與國家大政的謀劃。

  楚國殺掉了它的大臣郄宛和伯州犁。伯州犁的孫子伯嚭逃出了楚國,投奔了吳國。吳王也任命伯嚭做大夫。前吳王僚派遣兩位公子率領軍隊進攻楚國,被切斷了後路而不能撤回。後來,他們聽說闔廬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就帶著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將他們封在舒。闔廬為王三年,出動軍隊與伍子胥、伯嚭進攻楚國,攻克了舒地,活捉了以前叛吳降楚的兩個將軍。本來準備乘勝進軍郢都,將軍孫武說:“人民已經很疲勞了,不能再繼續作戰了,暫且等一等吧!”於是吳軍便返回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