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余光中> 余光中鄉愁賞析圖片

余光中鄉愁賞析圖片

余光中鄉愁賞析圖片

  余光中《鄉愁》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思鄉之作,引發無數的中華兒女思念祖國大陸的情感。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余光中《鄉愁》賞析,歡迎閱讀!

  余光中鄉愁賞析篇一: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文學史上常新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歌,《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韻動人的一曲。 他的鄉愁詩歌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濃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漂泊在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予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歌的結尾也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白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的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織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 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變的撩人秋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現實感。”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鄉愁詩歌不可比擬的深度。

  《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韻律,其中“小小” “”窄窄“矮矮”“淺淺”在同一位置的重疊詞的連用,使得全詩低迴往復,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彎”的數量詞的運用,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鄉愁》是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余光中鄉愁賞析篇二: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

  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