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岳陽樓記> 閱讀《岳陽樓記》的內容

閱讀《岳陽樓記》的內容

閱讀《岳陽樓記》的內容

  (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1)薄暮冥冥  薄:(      )

  (2)靜影沉璧  璧:(      )

  (3)朝暉夕陰  暉:(      )

  (4)泉香而酒冽 冽:(      )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篇文章描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其目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試比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范仲淹 歐陽修

  2、(1)迫近,臨近

  (2)圓形的玉

  (3)日光

  (4)清

  3、(1)不因外物之優、個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個人之失而悲。

  (2)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而寄託在喝酒上。(意對即可)

  4、甲文寫的是陰雨連綿,滿目蕭然和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的晴好天氣。目的是寫遷客騷人見到完全不同的景物,所產生的覽物之情截然不同,目的是說明他們“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變化,從而引出自己的觀點。乙文寫一日朝暮,一年四季的景物變化,目的是寫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是作者的.最高理想。(意對即可)

  5、同的方面:《岳陽樓記》提出“後天下之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

  異的方面:《岳陽樓記》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規勸滕子京,並勉勵自己,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記》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