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爆米花》的閱讀理解及答案
看到那個老頭把攤子紮在了自己的視窗邊,老常就把眉頭擰成了刺。在老常眼裡,他這個視窗是自家連線外界的一個黃金通道。現在,這個髒兮兮的老頭把攤子紮在自己的黃金通道邊兒,明擺著會妨礙到自己的生意。不過老常沒有即時發言。說到底這個巷子口又不是他的地。他得看看情況再定。
退休了之後,老常就在小臥室的左牆上安了塑鋼推拉玻璃窗,開了一個小賣部。賣的無非是油鹽醬醋、香菸糖果,再裝部公用電話。原想打發日子,沒想到一日裡居然能寬寬鬆鬆地賺個二三十塊,很可觀。老頭把三輪車上的東西一一取下,放在了老常的眼皮底下,幾樣東西初看起來都是有些怪異的,不過老常對它們的用處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那都是爆米花的器具。老頭在牆上敲了個打子,把一張紙片掛在了牆上。
爆玉米花每鍋需用兩斤半玉米,工價三元。做大米糕每鍋需用兩斤半大米、一斤半白糖、半斤油,工價六元。
老常敲了敲窗戶,衝老頭招了招手。老頭慢悠悠地走過來。老常問他:“誰讓你在這裡擺攤兒的?有沒有跟居委會說?有沒有跟城管上說?有沒有跟工商上說?有沒有跟稅務上說?”似乎他是居委會、城管、工商和稅務的代言人。老頭一個字都沒咬聲,等老常通通說完了,他從口袋裡摸出十塊錢,打窗戶遞了進去。老常嚥了一口唾沫,接了錢道:“要什麼?”“你多照應。”老頭說。口音和老常推斷的一樣,不是本地人。
“什麼?”
“你多照應。”
老常明白了。看了看錢,有些不忍,又遞回去:“其實,也不是錢的事。”
“我一週就來一次。”老頭又說了一遍那四個字,“你多照應。”
老常沉默了一會兒,把那十塊錢收了起來。老頭掛身離開,坐在馬紮上,開始忙活起來。
老頭穿著深藍色的中山裝,深藍色的褲子,臉看著總像是洗不乾淨的樣子,浮著些黑黑的煤灰。偶爾把帽子摘下來彈灰的時候,會發現這其實是個眉眼很周正的'老頭。或許是因為新鮮,一開張就引來四五個主顧了。老頭就從包裡構出一揮硬紙,上面寫著號碼。一一把紙片發了去,讓主顧按著號來。眾人拿著這些紙片都笑了,說老頭還挺講秩序的,老頭沒說話。十有八九都是做大米糕的。
老頭把大米裝進轉鍋裡,擰緊蓋子,就一手拉風箱,一手搖轉鍋,一般十分鐘,氣壓就足了,老頭就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把燒得肚皮白亮的轉鍋從炭爐上取下,鍋口對準上鐵捅下麻袋的那件黑物事。用一根鐵撬槓穩穩地插進鍋口的閥門開關,身子微微後傾,靜一靜,聚聚神,然後突然用力一揣。轟!一聲震響,黑麻袋便在這一瞬間被氣浪充起,鼓囊囊,飽漲漲。與此同時,老頭的腳下騰起一陣白雲般的燎繞氣霧,一股濃烈的芳香便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老頭迅速地解開麻袋尾部的繩子,把米花倒進塑膠盆中。接著他在炭爐上坐上一個小鐵鍋,把油倒進去,把糖放進去,開始熬糖稀。泛著白沫滾滾熱的時候,就把糖稀倒進紅塑膠盆裡,和大米花攪拌勻了。把這些又軟又熱的混合物倒進那個大方白鐵盒子裡。然後用木片,把大米花在白鐵盒子裡壓瓷實,這就成了大米糕。在鐵盒裡冷卻堅硬之後,用刀子割成小塊,給主顧裝進塑膠袋裡,這一鍋才算徹底清工。在給主顧裝袋之前,老頭都要從中揀出兩塊,放進小紅塑膠盆裡。塑膠盆的前面寫著四個字:免費品嚐。
老頭在眾人的目光中一五一十地進行著這一切程式。等待著的主顧們有些無聊,就會說起往日的爆米花。都是在鄉下待過的,都有過在鄉村生活的歷史,對著爆米花自然也都有記憶。
“那時候來我們村做爆米花的那個人總穿著一件黑棉襖,騎著個二八的飛鴿車,車的後座上是兩個大筐,筐裡裝著這些裝置。然後我們就排隊。大人們沒空,只有小孩子排。那時候爆的都是玉米……”
“爆玉米,兩毛錢一鍋。放糖精再加一毛。”
“那時候大米金貴啊!一個月一人只能買一斤大米,誰敢拿它去做零嘴吃?”
“嘿嘿,逢到誰家爆大米的時候,要麼去地上檢些吃,要麼順便到人家籃子裡抓一把,也沒人說什麼。那時候的人,都是厚道的。”
“現在的人也厚道。你看,不是還讓免費品嚐嗎?”
“那也是師傅定的規矩好。他不定規矩,誰肯讓咱們嘗一口?”
(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常這個人物是小說的線索,全文是透過他的所見所聞來敘述的,並且他與賣爆米花的老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B.開頭提到老常退休後開小賣部掙錢,以及刁難在視窗邊賣爆米花的老頭,可以看出老常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市民。
C.文中詳寫老頭制大米糕的過程,並運用動作描寫來突出老頭勞動者的形象,也透過衣著描寫說明老頭生活的不易。
D.老頭擺出推位就有主前來體現了現代人對爆米花的深切懷念,也暗示了城裡人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與關照
5.小說為什麼在題目中強調“最後”?請結合文字簡要說明。(6分)
6.小說最後以群眾的對話來結,這樣安排有何用意?請結合文字簡要分析。(6分)
4.答案C
命題透析本題考查對小說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鑑賞的能力。
思路點撥
A.“線索”的說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