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當語言死亡時閱讀答案

當語言死亡時閱讀答案

當語言死亡時閱讀答案

  【原文】

  當語言死亡時

  陳賽

  ①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發布的《瀕危語言圖譜》,全世界有7000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語言將在本世紀消亡,80%—90%則在未來的200年滅絕。相比之下,動植物的滅絕速度慢得多。

  ②語言的消亡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平均每隔兩個星期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而且悄無聲息。

  ③中國雖然不在語言瀕危的熱點地帶,但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的黃成龍博士介紹說,中國有129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種語言處於瀕危狀態,比如雲南的阿奴語、東北的赫哲語、新疆的塔塔語、甘肅的裕固語、中部的土家語等。

  ④語言的生命力在於代際的傳承,而不在於人數。小的語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語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國有1000萬滿族人,但能說滿語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隨著最後一批會說滿語的老人的死去,滿語將徹底死亡。也許它的書面語言還會繼續存在,但沒有了代際的傳承,它只是一個無意義的空殼。

  ⑤語言的死亡通常有兩種方式:第一,說這種語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說這種語言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母語,轉而使用另一種語言。過去200年間,殖民主義是最大的破壞者,歐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消滅了150多種土著語言,在北美掃蕩了300多種土著語言;現在則是全球化,經濟和社會的壓力逼迫人們從村莊搬到城市,他們的母語時時處在強勢語言的壓制之下。

  ⑥據統計,世界80%的人口講83種主要語言,剩下的'6000多種語言,絕大多數從未有過文字記載,沒有字典,沒有書,你在任何圖書館或者資料庫裡都找不到它們的資料。一切資訊只儲存在人們的記憶裡,因此尤其脆弱。當我們失去一種語言,同時也失去這種語言中所包含的若干個世紀以來關於時間、季節、天文、地理、海洋生物、醫學、植物、歷史、神話、音樂,以及種種日常事務的知識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這些統稱為“人類知識庫”。

  ⑦人類學家瑪格麗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談到她對於這個世界最大的憂慮:“我們的世界將被衝擊成同一的、沒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類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單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態裡。”或許,語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於損失多少歷史、文化或者物種的知識,而是我們在某一個早晨醒來時,甚至不記得這個世界曾經有過不一樣的可能性。

  【問題】

  11.本文圍繞“語言死亡”,從語言死亡的現狀、【 】、【 】、【 】四個方面作了說明。(3分)

  12.第③段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13.第⑥段中加點的“據統計”一詞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1.語言死亡的原因、語言死亡的方式、語言死亡的後果(每點1分)。

  12.舉例子、列數字(2分)。列舉了中國處於瀕危狀態的幾種語言,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語言的消亡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1分)。

  13.不能去掉。因為“據統計”表明說明的內容是有科學依據的,具有權威性(1分)。如果去掉,就體現不出它的真實可靠性(1分),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