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中國的月亮閱讀附答案

中國的月亮閱讀附答案

中國的月亮閱讀附答案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獲取知識,從而可能改變命運。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的月亮閱讀附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的月亮

  ①太空中那塊“離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頭,一跟多情的人類接觸,它的生命就開始豐富起來。本來無情的月,卻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許多民族,文明的、野蠻的,都有著古老的關於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從現代觀點看來,不幸不但沒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證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現代的教育家緊張,在講述的時候忘不了補充一句“那是假的,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月亮……”這一聲“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現代那種“科學月亮”實在太要命。

  ②不過月亮所交的朋友當中,也不是全都冷麵無情。它運氣很好,交上了一個真正愛月的民族,那就是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在文學作品中賦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話。月亮照著漢朝的宮殿,照著唐朝的長安;也照著統一飯店,照著違章建築,從古代到現代,一直安慰著那些屋子裡的人。

  ③我們這個民族認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學上不朽的名畫。李白描繪著“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畫面,似乎唐朝夜裡的`長安城必須靠月光裝飾才夠美,最好整座都映著月光。杜甫畫的則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那滔滔滾滾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動的月光!田園詩人王維畫得不錯,他在《桃源行》裡畫松樹,畫房子,不夠,再添一個月亮就使全盤美化起來:“月明松下房攏靜”。松樹本身不夠美,白居易的《琵琶行》裡有三幅文學上的“月亮圖畫”傑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張九齡畫的那大幅的壯麗的文學圖畫,也很使人動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對中國人來說,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④中國人喜歡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老人家做人豪邁痛快,心情激動的時候怕人說他是瘋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熱鬧,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說過“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愛月,跟月對酌。王維彈琴的時候,月亮伴著他,“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月亮是中國人永恆的朋友,真摯的朋友。

  ⑤中國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張泌說月亮會關懷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正因為這樣,中國人面對明月的時候,往往情緒波動,好像躺在心理治療診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鄉,遠地的親人,自己的身世,都湧上了心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連著接下去的那兩句,誰不會吟,誰不能解?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老杜之心,千萬人之心。王昌齡想得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其他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這些月的詩句,中國人念起來津津有味,還有盧綸,也有“萬里歸心對月明”的感觸。

  ⑥我們的中秋節,又叫月亮節。這一天,我們愛月的民族覺得自負,因為我們靠歷代作家詩人的努力,已經賦予那塊作太空流浪的大石頭不朽的生命。中國人把月亮迎接到現代,中國的月亮沒有一絲的礦石味兒。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作者在文中“中固人在面對明月的時候,好像躺上現代心理治療診所的大皮椅”一句表達了月亮是通人性的:月亮能關懷人,孤獨的人、寂寞的人、憂傷的人,痛苦的人、而對月亮的時候,都能獲得心理的慰藉。

  B、歷代中國文人主要是根據神話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賦予月亮不朽的生命和美的形象。

  C、本文引用大量的詩句,充分地反映出中國人對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緣。文章首尾呼應,突出了中華民族愛月的主旨。

  D、中國人喜愛月亮,把中秋節叫月亮節。因為“月是故鄉明”,所以我們愛月的民族為中秋節而感到自負。

  E、詩句“明月別枝驚鵲”(辛棄疾《西江月》)在意趣或內容上與第⑤節中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相似。

  (2)閱讀第③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詩人筆下之月的不同特點。

  (3)為什麼說“中國的月亮沒有一絲的礦石味兒”?

  (4)中國藝術追求的靜寒境界,寧靜而淵澄,有一種自然而平淡的美。中國藝術的靜寒之境,是要在靜寒氛圍中展現生命的躍遷。你是否贊同這個說法?結合本文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思考。

  參考答案

  (1)BD

  (2)

  李白:皓月當空,普照四方;

  杜甫:江月湧動,充滿活動;

  白居易:月光如水,靜謐溫婉。(大意對即可)

  (3)

  ①對中國人來說,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學上不朽的名畫。

  ②中國人喜歡跟月亮交往,把月亮當作朋友和傾訴的物件。

  ③月亮通人性,月亮會關心人,透過月亮表現文人們的品行、情懷。

  (4)贊同。靜寒境界是片寧靜的天地。寧靜驅除了塵世的喧囂,寧靜滌盪了人們的心靈汙垢,是一種獨特的心境。譬如“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是理想落空的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其意境就蘊含靜寒的境界。

  不贊同。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的“境界”注重的是作家、藝術家凝鑄於作品中的關於現實、人生、宇宙的主體性體悟與沉思。藝術境界是藝術家對社會、人生的不同看法,並不全是靜寒的境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闊大,情感真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現了詞人對親人良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