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閱讀答案
閱讀杜甫的《春望》,完成1~11題。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
1、解釋詩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國破:____________(2)城:____________ (3) 烽火:_____________
(4)抵:_____________(5)搔:____________ (6)渾:___________
2、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中所望所感都緣自“ ”一詞,透過這個詞,我們讀出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
3、下面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前四句寫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敗之景,後四句抒發思念親人的盼望之情。
B、在頷聯中,詩人移情於物,透過花鳥的情態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
C、詩人得不到家信,是因為戰亂引發了長安城內一場持續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詩意脈貫通,情景兼具,內容豐富,感情強烈,是一篇炙人口的佳作。
4、下列對詩句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國破”就其字面來講,一般指首都的淪陷,此處將“國破”與山河在”聯絡在一起,其含義便有了較廣闊的內容。
B、“城春草木深”描繪了春色滿城,令人引起對往日京都風月華的懷念,也暗示眼前的國破只是暫時的;春到深處一切又將生機勃勃。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讓我們看見,詩人因國事而憂家,更因家事而憂國,家與國的命運在他心中已融為一體。
八年級語文上冊杜甫詩三首閱讀·第2頁(共4頁)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不明寫憂思愁緒的深重而言白髮難,使詩意更濃,而且把一個未老先衰,憂國憂民的悲形象立於紙面。
5、下面對詩歌分不當的一項是( )
A、首聯寫望中所見,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後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悽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B、頷聯是分寫,透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採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於戰亂,都城破敗,彷彿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麼難得,多麼值錢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訊息。
D、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形象。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6、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_________________。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
7、請對本詩尾聯刻畫的詩人形象作簡要賞。
8、《春望》中的“三月”是指( ),根據是( )
9、古人作詩十分講究煉字。本詩尾聯中的“搔”字錘鍊得好,好在哪裡?
1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1、怎樣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