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捅馬蜂窩》閱讀理解及答案

《捅馬蜂窩》閱讀理解及答案

《捅馬蜂窩》閱讀理解及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於個人提升。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捅馬蜂窩》閱讀理解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捅馬蜂窩

  馮驥才

  ①爺爺的後院雖小,卻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也是我兒時的樂園。我喜歡從那爬滿青苔的溼漉漉的大樹幹上,取下一隻又輕又薄的蟬衣,從土裡挖出筷子粗細的蚯蚓,把團團飛舞的小蜢蟲趕到蜘蛛網上去。這裡,最壯觀的要數爺爺窗簷下的馬蜂窩了,好像倒垂的一隻大蓮蓬,無數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些什麼,大概總有百十隻之多,以致爺爺不敢開窗子,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一頭闖進屋來。

  ②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捅下來!奶奶總為這個馬蜂窩生氣。爺爺說:不行,要蜇死人的!

  ③怎麼不行?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捅就下來。奶奶反駁道。爺爺連連搖手,捅不得,捅不得。

  ④我站在一旁,心裡卻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慾望。那多有趣!當我給這個淘氣的慾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乘著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通往後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矇住頭頂,用扣上衣釦兒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作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好,她躲在門裡,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後把門關住。

  ⑤妹妹躲在門縫後邊,眼瞧我這非凡而冒險的行動。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呼叫,但我已經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地搖撼兩下,只聽通,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把門在裡邊插上,她跑了,將我關在門外。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這復仇者不顧一死而拼死的氣勢使我驚呆了。我抬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到屋裡。

  ⑥當夜,我發了高燒。眉心處腫起一個棗大的疙瘩,自己 都能用眼瞧見。家裡人輪番用醋、酒、黃醬、萬金油和涼手巾拔,也沒能使我那腫瘡迅速消下來。轉天請來醫生,打針吃藥,七八天後才漸漸復愈。消腫後的幾天裡也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著我。

  ⑦過了些天,驚恐稍定,我去爺爺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見他站在當院裡,擺手招呼我去,我大著膽子去了,爺爺手指窗根處叫我看,原來是我捅掉的那個馬蜂窩,卻一隻馬蜂也不見了,好像一隻丟棄的乾枯的大蓮蓬頭。爺爺又指了指我的腳下,一隻馬蜂!我驚嚇得差點叫起來,慌忙跳開。

  ⑧怕什麼,它早死了!爺爺說。 仔細一瞧,原來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幾隻黑螞蟻在它身上爬來 爬去。爺爺又說:這就是蜇你的那隻馬蜂。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1、速讀全文,說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2、圍繞捅馬蜂窩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________——我捅了馬蜂窩__________——後院又有了馬蜂窩。

  3、捅馬蜂窩這個詞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讀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識之感,它與課文《__________》中描寫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

  5、文中加橫線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捅馬蜂窩一段描寫得緊張而驚險,這從我_____________、妹妹________和馬蜂__________等描寫可以形象地感覺到。

  7、文中加線的句子用了修辭手法,結合文章理解其運用的妙處。

  8、馬蜂窩中有百十來只馬蜂,為什麼文章只重點寫了一隻?

  9、作者從動手捅馬蜂窩到盼望再見到馬蜂窩,他前後的不同表現說明了什麼?

  10、文末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其中旁人指的是誰?

  捅馬蜂窩閱讀答案:

  1、人應該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處,不要做傷害它們的事情。

  2、爺爺後院有馬蜂窩後悔捅馬蜂窩

  3、比喻若禍或觸動不好惹的人。

  4、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5、頭上蒙塊布,拿竹竿捅馬蜂窩。

  6、捅馬蜂窩的動作、緊張的心理、匆忙的逃跑;怕蜂進屋、關門逃跑;拼死復仇的氣勢。

  7、形象地寫出了馬蜂窩家園被毀,受到傷害後拼死復仇的氣勢。

  8、因為這隻馬蜂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僅蜇了我,它的死又與我有關。

  9、說明了我從捅馬蜂窩這件事中,心靈受到震撼,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10、點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題得以昇華;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