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送魏大從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送魏大從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送魏大從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送魏大從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魏大從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篇1

  送魏大從軍

  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註釋】①魏大:陳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②魏絳:春秋晉國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邊患了而受金石之賞。③六郡雄:漢代名將趙充國,號稱“六郡豪傑”。④代:代州。⑤狐塞:飛狐塞,邊界駐軍重地。⑥雲中:雲中郡,邊塞重鎮。⑦燕然:燕然山。東名將竇憲大破匈奴軍隊,乘勝追擊,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而返。

  18.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首聯暗用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典故,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

  B.頷聯“悵別”一語,寫出了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傷感。全詩情感由首聯的激昂慷慨轉入分手時的兒 女纏綿、氣哭悲切。

  C.頸聯中的“橫”“接”二字寫出了雁山、飛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們是中原地區的屏障。這兩句暗示魏大此行責任重大,為結句做了鋪墊。

  D.全詩一氣呵成,充滿了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思想情懷,感情豪放激昂,語氣慷慨悲壯,有氣壯山河之勢。

  19.詩歌尾聯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參考答案

  18.B

  19.用典寓意。激勵友人建功立業,希望他揚名塞外,讓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送魏大從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篇2

  送魏大從軍

  【唐】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②。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⑤。

  【註釋】

  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是詩人的朋友。②匈奴猶未滅:借用漢代威震敵膽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典故。魏絳:春秋時期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晉國邊患。③三河:古稱河東、河內、河南為三河,大致指黃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區。此處概指在都城長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傑,這裡專指西漢時在邊地立過功的趙衝國。④橫:橫亙。接:連線。⑤ 勿使兩句:運用典故。東漢時的車騎將軍竇憲,曾以卓越的戰功大破匈奴北單于,又乘勝追擊,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刻石記功而還。

  【文學知識】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標舉漢魏風骨,提倡文學中的英雄性格,開啟了盛唐一代詩風。

  【參考譯文】

  侵犯邊境的敵人還沒有消滅,魏大又去從軍戍邊保國。與友人在繁華的皇都悵然分別,但為國效力,責無旁貸,執手相約:要像漢代名將、號稱六郡雄傑的趙衝國那樣去馳騁沙場,殺敵立功。雁門山橫亙在代州北面,飛狐塞地勢險峻,與雲中郡連成一片。希望友人揚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漢將功績,也要留有我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閱讀訓練】

  1.首句匈奴一詞用的是_______這一修辭手法,在詩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第五句一個橫字寫出雁門山_________,第六句一個接字寫出飛狐塞_______。

  3.此詩首尾呼應表現在:首句說_______,末句說_________。

  4.活用典故是此詩的一大特點。首句用漢代霍去病的`故事讚揚_______;第二句用春秋時魏降的故事說明_______;第四句用西漢趙衝國的故事希望______;第七句用東漢竇憲的故事激勵________。

  5.默寫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6.結合全詩,賞析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這兩句的妙處。(5分)

  7.簡述本詩與一般送別詩抒發的情感有什麼不同。(6分)

  【參考答案】

  1.借代 以漢代唐 借指當時進犯邊境的少數民族統治集團

  2.地理位置的重要 山隘的險峻

  3.魏大為滅匈奴而從軍 希望魏大大敗匈奴,立功而返

  4.魏大從軍是以天下為己任 魏大從軍是御邊保國的壯舉魏大馳騁沙場,殺敵立功 魏大揚我大唐國威

  5.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6. (1) 虛寫手法,此處的景物並不在眼前,而是想象友人要去的地方。(2分)(2)上句寫出雁門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橫亙在代州北面;下句既逼真地描繪出飛狐塞遙接雲中郡,連成一片。(2分)(3)為結句作了鋪墊(1分)

  7.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纏綿於兒女情長、悽苦悲切的窠臼(2分),而是從大處著眼,全詩充滿奮發樂觀向上的精神(2分),激勵出征者魏大要立功沙場,報效國家,(1分),並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