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歷史上的隱士文化的閱讀答案

歷史上的隱士文化的閱讀答案

歷史上的隱士文化的閱讀答案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中國古代把社會成員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其中計程車就相當於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他們掌握著知識技術和道德文化。而且,從各種史料記載來看,這些隱士們往往是士人階層中的精英,但是他們卻如《舊唐書·隱逸》雲:“所高者獨行”,“所重者逃名”。

  “學而優則仕”通常是士人的人生軌跡,卻又為何隱而不仕呢?很多學人認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對隱者的推崇和讚許。如《莊子·在宥》雲:“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見之。”這位成功的治世之君拜見隱逸的故事,便寓於著“真理”掌握在隱者之手。道家的出世思想對古代士人有巨大影響,馮友蘭認為“道家者蓋出於隱者”,莊子更是隱者思想集大成者。可以說,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為中國知識分子培養隱逸情緒提供了“酵母”。

  儒道兩家的隱逸思想形似而異趣。儒家只是將隱逸作為“天下無道”之時的權宜之計,是手段;而道家則認為隱逸生活就是士人的理想歸宿,是目的。道家以強調個體生命至上的“貴生”價值觀,從而徹底否定了儒家追求“名利”、“仁義”等價值觀。但是,道家也並不過分強調生活方式等形式上的隱匿,為了存身也可入世以自適,在此儒家的入世目的'又成了道家隱逸的手段。由此可見,儒道兩家的隱逸思想各有所重,而隱逸方式則互有交錯。這對於古代的隱士而言,在思想層面多了一方挪騰的空間——隱則為道而立德成名,出則為儒而立功成仕。

  1.從文章的第一段看,中國古代的隱士有哪些特點?(5分)

  2.作者引用《莊子·在宥》的意圖是什麼?(4分)

  3.“儒道兩家的隱逸思想形似而異趣。” “形似”和“異趣”分別表現在哪裡?(6分)

  參考答案

  1.他們是掌握著知識技術和道德文化的精英;(2分)推崇特立獨行,逃避世俗名聲;不願做官。(3分)

  2.成功的君主拜見隱士的故事,( 1分)寓著“真理”掌握在隱者之手的意味,( 1分)這包含了對隱者的推崇與讚許( 2分)。

  3.儒家與道家的人生選擇中都包含了隱逸和入世。( 2分)儒家把隱逸作為“天下無道”時的權宜之計,道家把隱逸作為士人的理想歸宿。( 2分)儒家把入世作為士人的理想,道家則把入世作為存身手段。(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