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人與地球》閱讀答案

《人與地球》閱讀答案

《人與地球》閱讀答案

  閱讀題作為語文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

  人與地球

  趙鑫珊

  我看過無數攝影作品。最使我震撼的卻是1969年美國宇航員站在月球上拍攝到地球緩緩升起來的情景。她顯得很大,呈藍色,像個美麗的玻璃球,但很脆弱,容易被打碎。

  我久久看著那球,覺得美麗中透露出淡淡的憂鬱。哦,那生我們、養我們的故鄉,人類文明之旅的大舞臺!

  人與地球的關係是我們說得完的嗎?

  有說得盡的老子、孔子和李白,也有說得盡的莎士比亞、康德和歌德,但人與地球的關係卻是講不完的!

  不過誰要談論這種關係,務必先要講講人與太陽的關係。事實上,人類文明是太陽照耀下的文明。日月無私照。自地球上有人類的好幾百萬年以來,太陽早就這樣天天不慌不忙地起落,老是按一個固定的節奏,給地球以巨大的能量(光和熱),巨大的動力。如果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那麼,太陽就是地球的母親。

  “太陽常數”是個至關重要的值。它的定義是:在地球大氣外距離太陽一個天文單位的地方,垂直於太陽光束方向的一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在一分鐘內接收到所有波長的太陽總輻射能量。據測量,太陽的常數值是1.96卡。

  該常數增加或減少對我們都是災難性的,其後果便是地球炎熱難熬或進入冰河期——這便是我所說的“太陽咳嗽一聲”的涵義。

  再就是地球上一切綠色的光合作用同人類的關係。該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包括人、野羚羊、雷鳥和原野上的小草)賴以生存的惟一基礎。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的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營養物(即碳水化合物)並釋放出氧——這便是光合作用。

  這是地球上最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它才是人類文明之旅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動植物生存之旅的第一前提。

  光合作用是上帝大自然或大自然上帝在他的中世紀古城堡地下密室玩的魔術。當然也是他的專利。不過科學家們正在向該專利挑戰。他們正在努力揭開綠色植物轉換太陽能的神秘機制,探索光合作用的'動力學,為的是大幅度提高轉換率,使糧食增產。

  在這裡,我想講一段我個人的往事。

  1970年我在遼西放羊。小宋是西村的羊倌。當我們兩個牧羊人碰在一起,他會對我說:“老趙哇,替我看一下羊,我去打點柴。家裡鍋裡有了,鍋下面沒有也不中!”

  現在我把我這段個人經歷努力提升到人類文明普遍世界的意義。其實,中國農村最迫切需要兩種東西:

  鍋裡面的——糧食;

  鍋下面的——燃料;

  廣而言之,這也是對21世紀人類文明之旅所面臨的兩個時代課題:世界糧食問題;世界能源問題。

  這都涉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實,煤也是該作用的產物。煤是上億年前光合作用後的濃縮太陽能。

  多年來,我有在荒原或林中小道散步的習慣。我尤其偏愛踩著深秋一大片落葉緩緩地走著。有時候,我會突然停住腳步,低頭望著桔黃的葉,內心的獨白是:

  “你飄零了,為的是給來年新的嫩芽騰出位置,讓出生存空間,繼續你那神聖、崇高、無私的光合作用,養活地上60億人口。謝謝了!”

  人與地球的關係必須是感恩的關係。注意,是必須,不是應該。“必須”和“應該”有本質區別。“應該”僅僅是道義上的。“必須”帶有一種鐵的自然規律的邏輯和必然性。

  一旦這種感恩關係普遍確立了,人類便宣告成熟了一半。又如果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不再是仇恨,而是互助、友愛,那麼,人類的另一半也成熟了。

  這兩個成熟,正是21世紀兩個最大課題。它們都不是科學技術問題,而屬於人文精神的範疇。

  夜深人靜,我常想起那件攝影作品。那個美麗的、容易被打碎的玻璃球,帶著一絲憂鬱、滿腔期待著人的呵護,緩緩地、靜悄悄地升起來,週而復始,春夏秋冬……

  人類什麼時候能夠成熟呢?這一半加上另一半。

  (1)作者認為人與地球應是什麼關係?

  (2)在人與地球的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什麼?

  (3)用文中原話概括作者講的那個故事?

  (4)文中的說明有什麼作用?

  (5)品位作者把地球比喻成“玻璃球”的用意?

  (6)本文采用了靈活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時,運用了______;______時,運用了簡要的說明;講述自己的故事時,運用了______;闡明鮮明觀點時,運用了_______。

  (7)查詢資料,說說現實生活中人與地球的關係?.

  《人與地球》閱讀答案

  1、作者認為人與地球應是什麼關係?在人與地球的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什麼?

  必須是感恩關係 光合作用

  2、用文中原話概括作者的那個故事。

  中國農民最迫切需要兩種東西:鍋裡面的——糧食;鍋下面的——燃料

  3、本文中的說明有什麼作用?

  ......描寫 太陽的常數值和光合作用

  4、品味作者把地球比喻為“玻璃球”的用意。

  顯得很大,呈藍色,像個美麗的玻璃球,但很脆弱,容易被打碎.

  5、說說現實生活中人與地球的關係。

  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們一直在破壞大自然,不懂得保護大自然,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