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遊子吟》教學反思
《遊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歷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
孟郊《遊子吟》教學反思篇一: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第五單元是圍繞“詩韻悠悠”來安排課程的。我國自古就有詩歌合樂的傳統,讓古詩詞歌曲成為孩子們的“新學堂歌”,讓孩子們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文化,鮮明地體現了這一單母音樂學習的文化傳承價值。
《遊子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吟唱送給慈母的頌歌,透過日常很很普通的事情:母親為遊子縫衣服,充分表達了人類共有的母子之情,母親無微不至的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根據這首詩表達的情感,我決定走“母愛”這條人文主線。
在學習這首歌曲之前首先複習歌曲《大樹媽媽》,感受母親細膩溫暖的愛。由母愛回憶古詩《遊子吟》,瞭解古詩創作背景,體會感情,再帶領學生按著節奏有感情的反覆吟誦詩歌《遊子吟》,加上動作表現出音樂旋律的走向。之後透過模唱、聽唱、對比唱等方式學唱歌曲,自主選擇、設計不同的表現形式來綜合表現歌曲,體會純真、樸實的母子之情,體悟原詩的意境。
整節課屬於綜合性的歌唱課,將唱歌、表演、誦讀等進行了較好的整合,形式活潑,內容生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1、突出了音樂的審美
本節課做到了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體驗,創設了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的興趣,從中獲得音樂審美、創造能力的鍛鍊。
2、以多種方式激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本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採用了說、看、吟、演等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愉快地去探究。
3、面向全體,注重個性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也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揮出集體的力量,為學生提供了個性發展的空間。
4、重視音樂體驗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應最大限度的給他們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去嘗試,無論成功或失敗,這樣能讓學生積累自己的經驗,去更好地處理音樂活動中的問題。本節課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較好的體驗平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音樂中的美。
不足之處:1、在整體教學過程的把握上做得還不夠嫻熟。2、評價對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用還不夠。
孟郊《遊子吟》教學反思篇二:
《遊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歷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這首歌曲曲調婉轉,無不深深撥動著天下兒女的心絃,使學生深切感受到音樂與詩句珠聯璧合所描繪出的情境,體現了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創設一個充滿愛的教學情境!形象生動的解決了教學難點:前倚音,也從而使學生體會愛,明白愛,更好地體會歌曲中的感情。在充分理解古詩含義的基礎上,結合畫面、旋律中的附點、前倚音這些音樂符號,學生能自然流露出對媽媽的感情,感受到在演唱這些句子是應用溫和的聲音和較慢的速度表現歌曲,這在體會歌曲感情上很有幫助。
總結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歌曲的速度掌握上面,學生還有欠缺,因為節奏慢的歌曲學生接觸的不多;歌曲中的`“意恐遲遲歸”這一樂句,學生對於節奏的掌握容易混淆,一字多音的詞句容易跑掉,唱不準,以上這些缺點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多讓學生接觸。
孟郊《遊子吟》教學反思篇三:
《遊子吟》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地愛和感激之情,立意深遠,通俗易懂。谷建芬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歌聲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蘊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編織了一曲依依不捨、飽含深情的“母子愛歌”。
在此課教學時,我先從唐詩開始,有唐詩引出歌曲《讀唐詩》,先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一方面更深刻地 瞭解唐詩,引出課題《遊子吟》,另一方面,讓學生第一次接觸卡農式地讀歌詞,為後面學完歌曲更好地表現歌曲做準備。但是由於《讀唐詩》這首歌有點長,顯得這個環節時間有點長,如果對歌曲進行剪輯,去除反覆部分,效果應該會更好。
在學歌教學中,我始終把”情”放在首位,從模唱、到學譜,再到唱詞,處處都注重學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學中,我先從歌詞內容入手,讓學生模仿母親縫衣服的感人情境,讓學生在模仿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意境。接著又由縫的動作引出旋律的線條,從模唱到唱譜,一切都很順利,學生能夠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來。整個環節似乎比較順暢。在唱詞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跟琴輕唱,在唱的同時,發現難點和不足,等改正了節奏、音高等難點後,我又再三強調了歌曲中所蘊含的“感恩、感激、與感謝”,並引導學生如何唱好最後兩句。學生在我的不斷強調中能基本表達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個環節,似乎都只有我一個人在講,偶爾讓學生將幾個關鍵詞重複一遍,再無其他了,整個環節顯得有點枯燥,試想一下,如果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有感情的按節奏讀一讀歌詞,再用示範的方式讓學生聆聽,比較,或許,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課堂形式也會更為豐富。正是由於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對歌曲的拓展環節,一半學生唱,一半學生卡農式地誦讀有點顯得有點急。學生能讀對,卻不能讀得很完美,最後的展現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點差距。
在本課的教學中,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在哪門學科的教學中,情感的教學,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情感不僅是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僅是由遺傳和成熟決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人的情感發展植根於教學活動之中。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但更是情感的藝術。在本課中,我在教會歌曲的同時,更是著力於學生“遊子”感情的體驗,將“情”融於音樂,在音樂中體驗“情”,這也是我本課的教學教學目標之一,在實現這個目標上,我對本節課還是比較滿意的。
以上是本人對此節課的點點思考,許多細節,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上中不斷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