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遊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遊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遊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遊子吟》是一首描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言的愛的詩作。作者是孟郊。

  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註釋

  ⑴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⑵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⑶臨:將要。

  ⑷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⑸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創作背景

  《遊子吟》寫在溧陽。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絡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透過慈母為遊子趕 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拓展閱讀:《遊子吟》教學反思

  《遊子吟》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地愛和感激之情,立意深遠,通俗易懂。谷建芬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歌聲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蘊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編織了一曲依依不捨、飽含深情的“母子愛歌”。

  在此課教學時,我先從唐詩開始,有唐詩引出歌曲《讀唐詩》,先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一方面更深刻地 瞭解唐詩,引出課題《遊子吟》,另一方面,讓學生第一次接觸卡農式地讀歌詞,為後面學完歌曲更好地表現歌曲做準備。但是由於《讀唐詩》這首歌有點長,顯得這個環節時間有點長,如果對歌曲進行剪輯,去除反覆部分,效果應該會更好。

  在學歌教學中,我始終把”情”放在首位,從模唱、到學譜,再到唱詞,處處都注重學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學中,我先從歌詞內容入手,讓學生模仿母親縫衣服的感人情境,讓學生在模仿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意境。接著又由縫的動作引出旋律的線條,從模唱到唱譜,一切都很順利,學生能夠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來。整個環節似乎比較順暢。在唱詞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跟琴輕唱,在唱的同時,發現難點和不足,等改正了節奏、音高等難點後,我又再三強調了歌曲中所蘊含的“感恩、感激、與感謝”,並引導學生如何唱好最後兩句。學生在我的不斷強調中能基本表達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個環節,似乎都只有我一個人在講,偶爾讓學生將幾個關鍵詞重複一遍,再無其他了,整個環節顯得有點枯燥,試想一下,如果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有感情的按節奏讀一讀歌詞,再用示範的方式讓學生聆聽,比較,或許,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課堂形式也會更為豐富。正是由於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對歌曲的拓展環節,一半學生唱,一半學生卡農式地誦讀有點顯得有點急。學生能讀對,卻不能讀得很完美,最後的展現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點差距。

  在本課的教學中,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在哪門學科的教學中,情感的教學,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情感不僅是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僅是由遺傳和成熟決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人的情感發展植根於教學活動之中。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但更是情感的藝術。在本課中,我在教會歌曲的同時,更是著力於學生“遊子”感情的體驗,將“情”融於音樂,在音樂中體驗“情”,這也是我本課的教學教學目標之一,在實現這個目標上,我對本節課還是比較滿意的。

  以上是本人對此節課的點點思考,許多細節,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上中不斷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