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遊子吟》教學教案設計

《遊子吟》教學教案設計

《遊子吟》教學教案設計

  導語:《遊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母愛。尤其是詩的最後兩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被廣為傳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遊子吟》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熟讀古詩,熟背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與韻味。

  2、理解古詩的含義,著重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句詩所蘊涵的深義和喻義。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

  4、體會作者孟郊所表達的思母情懷;並能用思想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教學過程:

  一、閱讀圖片,情感鋪墊——(5-6分)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麼?(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預案:1、年邁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衣服,兒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服,祝願孩子遠行平安,並希望早日歸來。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述: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

  (引出——《遊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詩人。)

  師述: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一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後,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古詩。

  二、節奏朗讀,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匯出學生的感情。(用反覆誦讀的方式來激動學生的情感)

  (1)請學生來朗誦。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

  (預案:深情的、語氣先緩慢再強烈升高、有一種母愛的偉大與對母親的關懷的感覺……)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三、理解詩意,揮發情感——(7分)

  再讀一讀古詩,你說說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讀,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直接向參考書尋求答案)

  (1)、你認為在這首詩中,哪幾句是比較容易理解的?(1-4句)說說你的理解,並告訴老師你是藉助什麼來理解的?

  (藉助:參考資料、圖畫、想象、以前的舊知識……)

  (2)、最後一句話最難以理解。

  方法:

  A、先來讀一讀。

  B、這句話描述的是什麼?

  C、再理解重點的詞語:

  “意恐”——心裡擔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三春暉”——三月裡春天溫暖的太陽。

  D、最後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母親像春天對小草般的恩情,誰說子女能報答的完呢?——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的。——誰說那些綠茵茵的小草,就能報答太陽母親的光輝呢?

  四、情讀體驗,深入悟情——(10分)

  師述: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來看看這幅圖畫,當年邁的老母親在油燈下,眼睛昏花,動作遲緩,但由於對兒女的愛牽動著她心,堅持到底,一定要為孩子縫製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們就會油然地對這位母親產生一種崇敬的感情,請你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預案:一位“慈祥”的母親、一位“愛子如命”的母親、一位“關心孩子”的母親……)

  表達了她的一種怎樣的感情?

  (預案:把自己對兒女的愛心與關切全部融入了一針一線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團圓;遊子穿在身上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顆母親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