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稹> 《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

《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

《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

  元稹的《酬樂天頻夢微之》是酬答樂天“頻夢”之作。下面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酬樂天1頻夢微之2

  山水萬重書3斷絕,念4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5魂顛倒,惟夢閒人6不夢君。

  【註釋】

  1、樂天:白居易的字。

  2、微之:元稹的字。

  3、書:信件。

  4、念:思念。

  5、病:詩人在通州得過一樣嚴重的瘧疾,病後身體一直很差,記憶衰退,同時也包含內心的苦悶。

  6、閒人:不相干的人。

  【白話譯文】

  被千萬層山水阻隔使書信來往間斷,今日忽接到你寄來的詩,難得你愛憐我在夢中還打聽我。我現在有病心神錯亂,只夢見些不相干的人卻沒有夢見你。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貶。白居易寫了四句詩給元稹:“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元稹寫了上面這首和詩。

  【賞析】

  元稹的這首酬答小詩構思相當奇巧,感情極其誠摯。雖然全詩只有四句,卻把詩人對好友的無限感念之情和內心世界的悽苦心境描寫得漓淋盡致。

  元稹貶通州,白居易謫江州,兩地迢迢數千裡,通訊十分困難。因此,詩一開始就說“山水萬重書斷絕”。此時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來的一首詩,詩中告訴元稹,前一天晚上又夢見了他。老朋友感情這樣深摯,使他深深感動。詩的前兩句,詩人首先感嘆於由於“山水萬重”的阻隔,常常會使人的通訊斷絕,因此能得到好友的寄詩是不容易的,而從好友的詩中又得知好友連夢中都在關切著他的境遇,這種人世間珍貴的`深摯友情,使詩人感深肺腑。這兩句直敘貶謫之後處境的艱難與鬱悶的心情。這種艱難,不光是反映在山水萬重上,更體現在由此導致的音書斷絕上。這種鬱悶,不僅僅是因為身處荒僻之地的無聊窮困,更多的是因為很難得到好友的訊息。

  “念君憐我夢相聞”一句,表面經這千難萬險,詩人終於收到好友的來信,知悉還有遠在異地思念入夢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夜不能寐。後兩句,詩人緊扣好友寄詩中的急切詢問,向還有作了深情的回答。兩詩都沒有直接敘述自己對好友的苦苦思念掛牽,而是用寫夢來抒難盡之情,但寫法又各闢蹊徑:白居易的寄詩主要以反問的語氣用如夢後的苦思來表示對還有境遇的關切;而元稹的詩,雖是從正面回答,但構思也同樣精巧,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纏身又夢到一些閒人而感到痛苦。前者“夢見君”,後者“不夢君”,這一唱一和,表面看去是如此截然不同,可是形成了感情基礎,都是來自兩人彼此苦思相念之情。這既符合酬答詩在內容上要彼此相應的基本要求,又在構思上獨處機杼,使人於同中見異。酬答詩在形式上也有嚴格的要求,它要求和詩與原詩必須題材主題相同、詩體相同、用韻相同,有的甚至連韻腳字詞都相同。而元稹這首詩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依照酬答詩的形式要求,寫得如此深沉蘊藉、形神俱肖、富有包孕,為歷代詩評家視為酬答詩中的佳作。

  全詩純用白描,幾乎沒有一點設色佈景之處,也絲毫沒有生澀拗口之語,而且人物形象生動雋永,情調境界感人肺腑。特別是作為一首次韻和詩,在押韻韻腳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能匠心獨運,別出心裁地寫出這首詩,更其難能可貴。

  拓展閱讀:《遣悲懷》元稹

  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⑴,自嫁黔婁百事乖⑵。

  顧我無衣搜藎篋⑶,泥他沽酒拔金釵⑷。

  野蔬充膳甘長藿⑸,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⑹。

  【註釋】

  ⑴謝公東晉宰相謝安,他最偏愛侄女謝道韞。

  ⑵黔婁:戰國時齊國的貧士。此自喻。言韋叢以名門閨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麼事都不順遂。

  ⑶藎篋:竹或草編的箱子。

  ⑷泥:軟纏,央求。

  ⑸藿:豆葉,嫩時可食。

  ⑹奠:祭奠,設酒食而祭。

  【白話譯文】

  她如謝公最偏愛的小女兒,嫁給我這貧士百事不順心。

  見我無衣衫到處翻箱倒櫃,求她買酒就拔下頭上金釵。

  野蔬豆葉充飢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葉當柴也無怨言。

  今天我的俸錢已超過十萬,只能為你辦祭品燒些紙財。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約作於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時元稹在監察御史分務東臺任上;一說這組詩作於公元822年(長慶二年)。這是元稹為懷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於公元802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婚後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過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監察御史時,韋叢就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萬分,陸續寫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懷三首》。

  【賞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婚後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過了七年,元稹任監察御史時,韋叢就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萬分,寫了不少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懷三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

  詩的開頭兩句先概寫韋叢的高貴身份和婚後的貧困生活。“謝公最小偏憐女”,“謝公”,本指東晉宰相謝安,這裡借指韋夏卿。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後追贈為左僕射(yè夜),即宰相。偏憐女,謝安最喜歡他的侄女謝道韞,這裡用謝道韞代指韋叢。

  這句說明韋叢出身高貴,是一個宰相之家的最得寵愛的最小的嬌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黔婁”,是春秋時齊國的一個有志節的貧士,這裡詩人用來自比。

  詩人與韋叢結婚的時候,初入仕途,官職是秘書省校書郎,是一個小官,俸錢很少,生活貧困。這句是詩人嘆惜妻子命運不好,嫁給自己這樣一個寒士為妻,過著貧困的生活,百事都不遂心。

  下面四句,具體描述婚後的困頓生活。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這兩句是互文見義,意思是說:可憐她搜尋自己的衣物,賣掉自己的金釵,來為丈夫添衣買酒。一個“顧”字,真切地表現了妻子對丈夫的關心和體貼,一個“泥”字,生動地表現了丈夫對妻子的依戀和糾纏,二字極富情味。這兩句詩寫出了一對青年夫妻在貧困生活中的親密無間的真情。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這兩句意思是說,妻子生前,日子過得很苦,她也曾拿野菜當飯,靠古槐落葉添薪,但她對這樣的苦日子,不僅毫無怨言,反而苦中有樂,從中體味出甜來。這對韋叢這樣的大家閨秀來說,尤為可貴。我們從她守苦安貧的背後,可以看出他們夫妻相親相近的親密生活和真摯深厚的感情。

  以上六句,是寫妻子生前的情景。詩人用如話家常的淺顯樸素的語言把妻子在貧困生活中的音容笑貌生動地描述了出來,非常真切動人,使人從中看到了一位賢淑的女性。

  詩人在《祭亡妻韋氏文》中說:“(夫人)逮歸於我,始知貧賤。食亦不飽,衣亦不溫。然而不悔於色,不戚於言。..置生涯於獲落,夫人以我為適道。

  捐晝夜於朋宴,夫人以我為狎賢。”這段敘述,可以作為以上六句的註腳。詩的結尾兩句,轉回到現實,寫詩人今日的富貴和報答亡妻之情。

  “今日俸錢過十萬”,韋叢死後不久,作者仕途得意,提升很快,高官厚祿,既富且貴,與妻子生前的“野蔬充膳”,“落葉添薪”的貧困生活,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詩人撫今追昔,由今日的富貴,更加痛念昔日同心共命的賢德妻子,嘆憐她在度過一段貧苦的日子後,就離開了人間,未能共享今日的富貴,心中萬分淒涼。用什麼來告慰亡妻之靈呢?“與君營奠復營齋”,用設齋祭奠來表示自己的悼念和報答吧!

  語樸情真,淡淡愴然。在“遣悲懷”的第三首中,作者更有這樣兩句:

  唯將終夜長開眼,

  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就比“營奠復營齋”更進了一步。

  這首悼亡詩,語言淺顯、質樸,不誇張,不矯飾,如話家常般地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的深情厚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古人悼亡詩中的傑作。清人孫洙說:“古詩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此評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