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稹> 杜甫和元稹

杜甫和元稹

杜甫和元稹

  引導語:杜甫遇見了元稹,有他的際遇,當然也有他的實力。如果他的詩並不好,或者並沒有那麼好,只怕就是皇帝吹捧,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的煙花之火罷了。

  人的際遇是很古怪的事情,你無法知道在人生的某個拐角誰在那裡等著你。也許他是猛虎,正呲牙咧嘴擇你而食,吃幹抹淨;也許他是貴人,正等你來拿東風,拿好不謝。元稹在來得路上等到了杜甫,金風玉露一相逢,送他上蓬萊。

  杜甫生前文名寂寥,一生坎坷多災,窮困潦倒死不瞑目。臨終前的願望僅僅葬歸故鄉河南,安息祖父杜審言陵旁,無奈客死他鄉魂落湖南死不安息。他的子孫既無大才又無大能,如果沒有元稹,又逢中唐亂象,杜甫很可能再無杜甫。

  杜甫生前最高官職做到左拾遺,七八品的小官。拾遺這個官職的地位又很特殊,專挑皇帝的毛病,這在封建時代,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官位。杜甫在這個位置上幹了沒多久就捲鋪蓋滾蛋了。他沒有李白的幸運,深得帝王寵幸,也沒有李白的名氣,譽滿天下。他僅僅是唐朝眾多詩人中寫詩的一位,就像今天抱著文學夢的大多青年,最終的結局寫自己的東西讓自己欣賞。

  杜甫生前是不幸的,死後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元稹,這個官到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伯樂。是他推了杜甫一把,把杜甫從泥土中掘了出來,推到了世人面前。這一推,就推出了一位詩聖,讓李白不再孤峰獨聳、無敵寂寞。

  杜甫能被元稹推出來,源自元稹為杜甫寫的墓誌銘。杜甫死在湖南,葬在湖南,他的夢想卻是能夠葬回河南老家。無奈他的兒子們無能為力,只能先讓杜甫入土為安客居他鄉。到了杜甫的孫子輩杜嗣業,終於能夠完成了爺爺的`夙願,遷歸故里葉落歸根。如果杜嗣業僅僅把杜甫的屍骨遷回老家,這也許只是平常的一幕遷葬,杜甫依然無法出頭。杜甫走運在他的孫子杜嗣業找了一個牛人元稹,讓他給爺爺寫個墓誌銘。這下厲害,杜甫瞬間被照亮,驚爆了中唐詩人的朋友圈。

  這就是【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元稹何許人也?竟有這麼大本事能捧紅一位逝去多年的無名詩人?元稹年少成名,後官至丞相,由他吹捧的人焉有不火之理?就像上司說哪個人好一樣,即使那個人不好你也得說好,況且杜甫還是真的好。那麼,元稹是怎麼吹捧杜甫的呢?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苟以為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元稹說了一大通,其實就一個意思:這麼多詩人中就杜甫最牛,誰都比不上他。

  中國人歷來有矯枉過正的毛病,自己喜歡的東西恨不得全天下人都喜歡,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痛恨。元稹喜歡杜詩,便極力推崇杜詩。所以他又說: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元稹又說了一大通,也是一個意思:李白跟杜甫比差遠了。

  杜甫死後遇見了元稹,真是他的大幸。如果他遇到的僅僅是和他一樣的官居左拾遺喜歡他的詩,他的詩能否在晚唐戰亂中留存都很難說。

  按說元稹一個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情詩的詩人,怎麼會喜歡杜甫這個喜歡寫現實的詩人?元稹寫情詩,也寫情文,鶯鶯傳就是他的情文。但元稹寫的最多的也是現實主義的詩歌,這一共同點既是他喜歡杜甫詩歌的基礎,也是中唐時代的特點。安史之亂,大唐由盛唐轉入中唐,詩人昂揚開闊的開拓氣象消失,開始轉向了關注社會民生的現實。杜甫的現實主義剛好暗合了時代潮流,迎合了詩人口味。

  杜甫遇見了元稹,有他的際遇,當然也有他的實力。如果他的詩並不好,或者並沒有那麼好,只怕就是皇帝吹捧,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的煙花之火罷了。

  人生際遇難料,也許,我們都在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