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大班教案《遊子吟》

大班教案《遊子吟》

大班教案《遊子吟》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遊子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遊子吟》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含義、意境,喜歡有感情地朗誦。

  2、對古詩中的字有所認識,能積極參與學習,理解並掌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寓意。

  3、透過說說媽媽關心自己的事例,體會父母的關愛,聯絡古詩的情感教育,懂得回饋父母的愛。

  活動準備:

  將古詩書寫在黑板上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找找我認識的字,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請幼兒找黑板上古詩中認識的字:遊子、手中線、寸草心等

  二、欣賞學習古詩。

  1、完整朗讀古詩,幫助幼兒理解古詩的意思。

  將幼兒認識的字結合古詩連貫地朗誦,並講解其中的含義,(可以將詩的意思編成小故事方便幼兒理解)著重講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幫助幼兒理解意境。

  2、學習朗誦古詩(1)幼兒跟隨老師有感情地朗誦;(2)變換形式練習朗誦;3、情感遷移練習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是怎麼愛自己的,自己想對媽媽說寫什麼。

  4、、"小詩人朗誦會",讓幼兒大膽到集體前朗誦古詩。

  三、集體有感情地朗誦,進行情感教育:我們應該珍惜爸爸媽媽的疼愛,為父母做些事情分擔家務,做個懂事的孩子,不給父母添麻煩遊戲:比賽詩朗誦課後反思:

大班教案《遊子吟》2

  一、活動名稱:

  大班語言古詩《遊子吟》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含義,瞭解母親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慈愛之情,並認識“慈” “縫” “恐” “遲” “歸”等字。 (重點)

  2、能夠按照古詩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地進行朗誦。(難點)

  3、感受濃厚的愛媽媽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古詩掛圖、幼兒用書第1冊第14—15頁,錄音機、磁帶;字卡“慈”、“縫”、“恐”、遲”、“歸”;字條:“孟郊”、“遊子吟”。

  2、知識準備:回想媽媽是怎樣愛你的。

  3、空間準備:幼兒圍成半圓形坐。

  四 活動過程:

  (一)、透過談話、提問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

  1、師生演唱歌曲,引發幼兒的情感。

  (1)師:“你們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嗎?”(師生共同演唱這首歌。)

  (2)師:“唱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師:“你知道世界上哪種愛是最偉大的嗎?”引導幼兒說出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為什麼大家都這樣說。

  2、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安靜取書。

  小結:無論是古時候的人,還是現在的人,都愛自己的母親,都在歌頌母愛的偉大。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唐代的詩人——孟郊。這位詩人就寫了一首關於母親的詩。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古詩《遊子吟》。”(教師出示字條“孟郊”和“遊子吟”。)

  (二)、透過閱讀、講述、提問的形式,理解古詩的含義,瞭解母親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慈愛之情。

  1、請幼兒將書翻到第3頁,和乖乖熊一起看圖畫。

  (1)師:“從左到右觀察畫面,畫面中都畫了些什麼?”

  (2)師:“這位老母親在做什麼?猜一猜,她在想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並回答問題。)

  2、播放錄音,請幼兒和乖乖熊一起欣賞古詩。

  (1)師:“這幅圖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呢?我們一起聽一聽大詩人孟郊寫的這首古詩就知道了。”

  (2)師:請幼兒閉上眼睛,聽古詩。

  (3)師:“這首古詩的名字是什麼?”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字條“遊子吟”。

  3、請幼兒欣賞古詩,教師巡迴指導。

  (1)師:“你認為這首古詩說了一件什麼事情?”(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初步理解回答問題。)

  小結:教師手指大書為幼兒講解古詩大意:“慈母手中拿著針線,正給準備外出遠遊的兒子縫製衣服。母親擔心兒子走後遲遲不回來,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它更結實,更耐穿一些。”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解釋詩意。

  (三)透過欣賞、誦讀的形式,引導幼兒嘗試古詩的節奏和韻律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1、引導幼兒嘗試和教師一起朗誦古詩。

  2、引導幼兒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古詩所表達的感情,並再次嘗試朗誦。

  3、教師組織幼兒透過個別、小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表達對母親的愛。

  4、聽音樂收書。

  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遊子吟》,從詩中我們感受到媽媽為我們獻出了無私的愛,在“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為媽媽做一件事情,使她感受到我們對她的愛。

  五、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投放各種彩紙、卡紙、剪刀膠水等材料,供幼兒製作“三八”節的禮物,從而表達對媽媽的愛。

  重點分析:在活動(一)(二)中完成,解決方法:談話法、提問法、閱讀法。

  難點分析:在活動(三)中完成,解決方法:欣賞法、小組朗誦法、集體朗誦法。

大班教案《遊子吟》3

  活動目標:

  1、孩子透過觀察畫面,講故事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感受欣賞並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媽媽給予的愛,樂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萌發孩子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的情感。

  4、閱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1、識字圖卡:媽媽

  2、課件:CD朗誦、《遊子吟》的故事

  3、影片:媽媽的話

  4、圖畫書《處處聞啼鳥》人手一本

  5、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字卡"媽媽"引入話題,幼兒介紹"我的好媽媽"。

  1、提問幼兒: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長什麼樣子的?做什麼最棒?

  2、教師進行歸納:你們都有一個漂亮、能幹的媽媽,今天我也要向你們介紹一位慈愛的媽媽。

  二、透過觀察畫面和講古事的方法,引導幼兒欣賞並理解古詩。

  1、引入古詩,讓幼兒聽CD朗誦古詩。提問幼兒:你聽到了什麼?

  2、再聽CD朗誦一遍,加深幼兒對古詩的印象。提問幼兒:這次你有聽到了什麼?有什麼先的發現?

  3、請幼兒拿出《處處聞啼鳥》,觀察畫面內容並跟著CD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請幼兒按照剛剛聽到的內容找到《遊子吟》這首詩。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畫中有什麼?她在做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3)提出問題:她在為誰縫衣服呢?為什麼要縫衣服?我們讀一讀從這首詩,從詩中找到答案,好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4、引導幼兒在理解古詩中的關鍵字的基礎上理解古詩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1)引導幼兒理解"慈母"、"遊子"、"密密縫"、"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關鍵字。

  教師總結:慈祥的母親手中拿著線,幫即將遠去的孩子縫製新衣服。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來。

  (2)出示圖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難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

  教師總結:誰能說孩子那像小草一樣微小的孝心,可報答像春天的陽光般偉大的母親呢?

  (3)讓幼兒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有感情的'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5、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圖講故事,經過教師總結從而進一步理解古詩寫作背景,詩人的情感以及古詩的內容。

  (1)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教師總結故事: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人們都睡著了,但是有一位媽媽還在為她的孩子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了。媽媽邊縫邊想:兒子這次去學習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慢慢地,天亮了,媽媽終於把衣服縫製好了。孩子要走了,媽媽親手幫孩子披上衣服,並叮囑孩子要早點回家。兒子也捨不得媽媽,他含著淚說:"媽媽,我會早點回家的,您放心吧。"《遊子吟》這首詩就是孟郊為了感謝他偉大的媽媽而寫的。

  (3)提出問題: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你覺得孟郊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她愛不愛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影片《媽媽的話》,感受母愛。

  教師:其實,你們的媽媽也很愛你們,她還有話想對你們說,想不想聽聽?

  四、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會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

  教師:媽媽很愛你是嗎?那你們有沒有話想對媽媽說?我們也把自己想說的話拍下來給媽媽看好嗎?

大班教案《遊子吟》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遊子吟》影片,《遊子吟》背景圖,歌曲《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遊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著給他縫製著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著,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溼潤了,孟郊無摸著身上的衣裳,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裡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裡太陽的光輝,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遊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裡有誰?他們都幹了什麼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麼?是誰寫的?

  二、藉助影片、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裡聽到了什麼?(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回應)

  2、藉助影片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遊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遊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透過朗誦古詩《遊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絡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麼。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為禮物朗誦給媽媽聽,並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遊子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後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達母親。透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於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於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大班教案《遊子吟》5

  活動意圖: 五月,陽光燦爛,暖風拂面,在這親情融融的季節裡,我們又一次迎來了"母親節"。幼兒園的孩子們也在討論著怎麼幫媽媽慶祝,要送什麼禮物給媽媽等等。在這溫馨的日子裡,我在想,我必須借這個機會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母愛,學會感激媽媽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碰巧,我們幼兒園正在研討如何進行早期閱讀中詩歌類作品的教學。為什麼要做此研討呢?因為中國的古典詩詞有一種最寶貴的特質,那就是詩歌中蘊含一種"興發感動"的力量。詩歌中的古詩更是充滿了詩人對宇宙萬物和人間社會的情感,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古詩的誦讀和吟唱,自然也會培養出他們觀察和感受的能力。在大班下學期的《處處聞啼鳥》一書中,有一首詩《遊子吟》正是表達母愛的偉大,藉著這兩個時機,我決定組織孩子學習《遊子吟》這首古詩。

  在設計教案時,考慮到古詩有音律美、文字美、意境美的特點,但孩子的生活經驗較少,從他們的年齡特點來說,要他們體會古詩中的情感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必須要求老師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孩子感受理解古詩。結合6歲前的孩子主要是以直觀理解為主,所以本活動主要以觀察畫面、講故事和孩子親身體驗的方法來教學。

  活動目標: 1、孩子透過觀察畫面,講故事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感受欣賞並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媽媽給予的愛,樂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孩子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識字圖卡:媽媽

  2、課件:CD朗誦、《遊子吟》的故事

  3、影片:媽媽的話

  4、圖畫書《處處聞啼鳥》人手一本

  5、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字卡"媽媽"引入話題,幼兒介紹"我的好媽媽"。

  1、提問幼兒: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長什麼樣子的?做什麼最棒?

  2、教師進行歸納:你們都有一個漂亮、能幹的媽媽,今天我也要向你們介紹一位慈愛的媽媽。

  二、透過觀察畫面和講古事的方法,引導幼兒欣賞並理解古詩。

  1、引入古詩,讓幼兒聽CD朗誦古詩。提問幼兒:你聽到了什麼?

  2、再聽CD朗誦一遍,加深幼兒對古詩的印象。提問幼兒:這次你有聽到了什麼?有什麼先的發現?

  3、請幼兒拿出《處處聞啼鳥》,觀察畫面內容並跟著CD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請幼兒按照剛剛聽到的內容找到《遊子吟》這首詩。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畫中有什麼?她在做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3)提出問題:她在為誰縫衣服呢?為什麼要縫衣服?我們讀一讀從這首詩,從詩中找到答案,好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4、引導幼兒在理解古詩中的關鍵字的基礎上理解古詩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1)引導幼兒理解"慈母"、"遊子"、"密密縫"、"遲遲歸"、"寸草心"、"三春暉"等關鍵字。

  教師總結:慈祥的母親手中拿著線,幫即將遠去的孩子縫製新衣服。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擔心孩子一走很久才能回來。

  (2)出示圖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難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

  教師總結:誰能說孩子那像小草一樣微小的孝心,可報答像春天的陽光般偉大的母親呢?

  (3)讓幼兒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有感情的讀,把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5、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圖講故事,經過教師總結從而進一步理解古詩寫作背景,詩人的情感以及古詩的內容。

  (1)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古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教師總結故事: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人們都睡著了,但是有一位媽媽還在為她的孩子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了。媽媽邊縫邊想:兒子這次去學習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慢慢地,天亮了,媽媽終於把衣服縫製好了。孩子要走了,媽媽親手幫孩子披上衣服,並叮囑孩子要早點回家。兒子也捨不得媽媽,他含著淚說:"媽媽,我會早點回家的,您放心吧。"《遊子吟》這首詩就是孟郊為了感謝他偉大的媽媽而寫的。

  (3)提出問題: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你覺得孟郊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她愛不愛自己的孩子?

  三、播放影片《媽媽的話》,感受母愛。

  教師:其實,你們的媽媽也很愛你們,她還有話想對你們說,想不想聽聽?

  四、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會感激媽媽的養育之恩。

  教師:媽媽很愛你是嗎?那你們有沒有話想對媽媽說?我們也把自己想說的話拍下來給媽媽看好嗎?

大班教案《遊子吟》6

  活動設計背景

  古詩是我國古代一種非常興盛的文學樣式,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語言精練,意蘊豐富。為進一步滲透經典國學誦讀在我園開展,且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應讓幼兒接觸一些淺顯、具有教育意義的古詩,因此制定本次活動。《遊子吟》韻律優美柔和,頌揚母愛偉大,很適合對幼兒誦讀、滲透情感教育。

  活動目標

  1.欣賞古詩《遊子吟》,並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古詩《遊子吟》,並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遊子吟》、錄音磁帶配樂古詩《遊子吟》,影片韻律操《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古詩《遊子吟》

  1.教師:小朋友,爸爸媽媽愛你們嗎?(愛!)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詩人的媽媽也很愛這位詩人,有一次這位詩人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做官了,聽聽看他媽媽是怎樣做的?

  2. 教師播發錄音磁帶配樂古詩《遊子吟》,連續播發兩遍。

  幼兒一邊聽教師播放古詩《遊子吟》,一邊翻閱幼兒用書《遊子吟》。

  3. 討論。

  教師:這首詩好聽嗎?書上的這幅畫已表達出了這首詩的意思,請你們想一想,這首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幼兒講自己看到的圖畫)

  二、欣賞古詩《遊子吟》

  1. 教師給幼兒解釋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2. 讓幼兒再聽一遍古詩《遊子吟》的錄音。

  3.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古詩《遊子吟》。

  4. 請幼兒說一說父母做的一些關愛自己的事情。

  5.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愛父母,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三、演一演

  1. 教師播發事前準備好的影片韻律操《遊子吟》,和幼兒一起學唱表演,教師指導。

  2. 請部分學得好的幼兒嘗試上臺表演。

  附錄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比較成功,也很欣慰,並有所收穫和思考:

  1.課前準備全面、充分是上好課的必備環節。以前我的目標意識不強,上課時針對性也不強,加上教學方法平淡無奇,很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備課時目標要具體明確,切合實際,採用幼兒感興趣、易於接受方式方法,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2.這節課中幼兒最大的興趣點是隨著影片邊唱邊做韻律操,真是學得有模有樣!是呀,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在唱唱跳跳中認識事物,這也是音樂能讓人快樂、使人情感和氣質得到薰陶的最大特點。

  3.教師的語言很重要,既要富於童趣,又要具體、生動、活潑,低齡化,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求知慾。

  4.課堂常規很重要,這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這次課中由於我採用聽錄音、學做韻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次序才不顯太混亂。所以今後要加強課堂常規訓練。

  5.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我今後的目標是加強研讀有關一線教師實踐經驗的書籍,加強提高普通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