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玉環> 分析《長恨歌》中楊玉環的形象特點

分析《長恨歌》中楊玉環的形象特點

分析《長恨歌》中楊玉環的形象特點

  楊玉環作為一個禍國殃民的醜的歷史人物,但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卻是一個內在美和外在美完美結合的美的形象。

  分析《長恨歌》中楊玉環的形象特點 篇1

  《長恨歌》描繪出了一個迴旋曲折、婉轉動人的愛情悲劇,用更多纏綿悱惻的筆觸淋漓盡致的描寫楊玉環生前的無盡歡樂和李、楊生死相隔後雙方的無盡思念,寫出了人物的悲歡離合。

  楊玉環,這一人物形象在眾多的文章及詩句中皆有提及。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隆基為滿足楊玉環的要求,不惜動用驛馬由廣州向長安千里賓士送荔枝,強烈抨擊李隆基與楊玉環的驕奢淫侈及荒淫無度;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描繪的楊玉環貌若天人。筆者此前同樣接觸過白居易的《長恨歌》,全詩透露出來的批判李隆基“重色誤國”的主題鮮明強烈,批判性的思維居多,現再次品讀,分析作者情節安排,對詩中重筆著色的楊玉環的形象又有了一些感性的新的看法。

  一些史書或影視劇中,關於楊貴妃的形象,描寫的很複雜,大都以負面刻畫居多。她出身不高,能歌善舞,美豔聰慧,至於她和李隆基的愛情,也表現的並沒有那麼專一,是一美色誤國的“紅顏禍水”。而在《長恨歌》中,白居易用了更多纏綿悱惻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個迴旋曲折、婉轉動人的愛情悲劇,寫盡了楊玉環生前的無盡歡樂和李、楊生死相隔後雙方的苦苦思念,寫盡了人物的悲歡離合,可以說,白居易對楊玉環流露出一絲同情的態度。《長恨歌傳》(陳鴻)中,談到了白居易創作此詩的背景,“暇日相攜遊仙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夫舉酒與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感其事”而作,用濃重的筆墨潤色“李、楊” 的愛情,供後人評閱並彰聞於世。

  整四段的詳述,都在圍繞一箇中心人物“楊玉環”展開,細細讀來,一立體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一、美麗得寵的楊玉環

  “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可算是寫盡楊玉環美貌的名句,只是微微一笑的回眸,便嫵媚至極,豔壓群芳,“後宮佳麗三千”都失去光彩,“溫泉水滑洗凝脂”的皮膚滑膩,“雲鬢花顏金步搖”展現的如鮮花般的面容,配以鬢邊步搖一步一搖的姿態,更是給楊貴妃增添了諸多美的魅力。“緩歌曼舞凝絲竹”更是突出了楊玉環翩翩起舞時如仙般的動作與情態,以致“盡日君王看不足”。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充分體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難以捨棄而終日相隨,以致“不早朝”,也正因為唐玄宗對她的重愛,“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正所謂“愛屋及烏”,為取悅愛妃則投其所好。自楊玉環被封為貴妃,家族盡霑恩澤,其父楊玄琰由濟陰太守成為兵部尚書,其母楊李氏被封隴西郡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分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甚至遠房兄弟楊釗那一吃喝玩樂之徒被賜名“國忠”,後封為宰相,操縱朝政,如此,天下人竟有“不重生男中生女”的思想。

  二、多才多藝的楊玉環

  詩中描繪的的楊玉環是多才多藝的。在筆者看來,她“承歡侍宴無閒暇”,不僅僅因是為楊玉環的美貌,很大程度是因為李、楊有共同的愛好―音樂和舞蹈。

  歷史上的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樂的皇帝,是很有成就的作曲家、器樂演奏家,曾與樂工一同改編《霓裳羽衣曲》,還以吹奏玉笛而著名。楊玉環也是能歌善舞的才人。新舊《唐書》中記載了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楊太真外傳》中說“妃善擊罄,多新聲,雖太常梨園之伎莫能及之。” 張璋《唐五代詞》中收錄了楊玉環所作詞《阿那曲羅袖動香香不已》,《全唐詩》中更加完整的記有“題贈張雲容舞”的標註。張雲容乃楊玉環侍女,善舞,由擅《霓裳羽衣舞》,楊玉環寫此詞讚美她曼妙的舞姿:“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塘初拂水。”貴妃的美色才氣加上兩人的共同愛好,才譜就了兩人的愛情。“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飄飄處處聞”,“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這正是兩人沉醉於共同愛好的音樂世界的真實寫照。

  三、痴情的楊玉環

  馬嵬之變,“六軍不發無奈何”,李隆基被迫賜死楊玉環,心愛的妃子“宛轉蛾眉馬前死”,而“君王掩面救不得”。貴妃死後場景更是悽慘,任憑“花鈿委地”而“無人收”。整首詞寫到這裡,倒是寫出了楊玉環為心愛之人甘願就死,“宛轉”二字寫出她死的那樣從容,讓人不由扼腕嘆息,心生憐憫。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楊玉環死後,白居易將她羽化成仙。“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至此,楊玉環雖在人世之外,但仍然牽掛著李隆基,以致當她聽到“漢天子使至”時,“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她急切的攬衣、推枕、雖雲鬢半偏、花冠不整,也急於起身,這一系列連貫利落的動作,與她之前“侍兒扶起嬌無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在表現她渴望得到自己愛人訊息的那種激動、欣喜的迫切心緒。“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見到信使,引發了她空寂已久的感情,這淚水是她對唐玄宗始終不曾忘懷的思念,回憶當年的恩愛歲月,如今卻生死兩茫茫,不復再見,“回頭下望塵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她整日望凡塵,希望能看到自己所愛的人,但卻只見漫天塵霧,只剩自己一人空度歲月。於是,“鈿合金釵寄將去”,願李隆基睹物思人,勿忘佳人,堅信“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並差使者帶回二人七月七日夜半無人時在長生殿的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堅定天上人間永做夫妻的信念,給人留下了纏綿的餘韻,或是心痛,或是惋惜,或是悲哀。

  楊玉環雖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最終沒能難逃“宛轉蛾眉馬前死”的悲劇命運。唐玄宗雖“不愛江山愛美人”,但馬嵬事變發生後,他也無法挽救他最愛的妃子而“血淚相和流”,白居易以時間為主線,多層次,多側面精雕細琢了楊玉環這一形象:美麗、多情,她享受愛情,她追憶愛情;這一形象可觸、可摸、可感、可信,極具立體感,一篇長詩讀來意猶未盡,沉浸其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長恨歌》,不同的“楊玉環”。

  分析《長恨歌》中楊玉環的形象特點 篇2

  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唐代]的`絕世佳人楊玉環降生於西蜀。21年之後,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宮初見楊玉環而為其姿質豐豔,倩盼警穎,舉止閒冶所傾倒,立即度為女道士,居住太真宮。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冊封玉環為貴妃,從此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個帝王與后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它竟是唐王朝由盛到衰過程中的一個插曲,既是那麼哀豔動人,而又包含著深刻的歷史教訓。無論古往今來的人們怎樣評說,但都承認楊貴妃是中國歷史上女性美的典型,正象富貴豔麗的牡丹體現唐人的審美觀念一樣。

  楊貴妃祖籍弘農華陰(陝西華陰),後來遷居蒲州(山西永濟)。其先世都是高階官員,曾祖父令本也還作過金州刺史,此後家道衰落。父親玄琰任蜀州司戶參軍。蜀州在西蜀,轄晉原、青城、新津、唐興四縣,州治晉原縣,即今四川省崇州市。司戶參軍是州里主管民戶的佐吏,屬初等職官。楊玄琰大約於開元初年在蜀州供職。歷史文獻中有貴妃“父玄琰,蜀州司戶”的記載,但只有宋初學者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較詳談到貴妃的出生地:“父玄琰,蜀州司戶。貴妃生於蜀,嘗誤墜池中,後人呼為落妃池。池在導江縣前。”[唐代]導江縣即今都江堰市聚源鎮,與蜀州接鄰。導江縣前的落妃池,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鎮導江村,遺址猶存。池呈圓型,較小,佔地1畝多。周圍是肥沃的農田,金黃一色的稻穀;池邊有一卷當地人稱為“水東瓜”的樹木,芳草如煙,青蒼蔥茜,景色秀美。貴妃在孩幼時喜愛在池邊玩耍,不慎落入此池中,於是這個小池因而有名了。後世文人楊慎有詩:

  妃子池蓮玉女房,溫柔元近白雲鄉。

  光涵三千頃,潤及華清第一湯。

  王培荀亦有詩云:

  入水明珠色滿池,先教玉液洗凝脂。

  海棠未破東風軟,可是華清出浴時?

  詩人們都聯想到這個小姑娘後來在華清宮溫泉賜浴,初承恩澤之事,似乎早有徵兆了。落妃池附近有一座楊家院子,相傳就是當年玉環住家之處,被稱為“楊妃宅”。可以推測:楊妃宅即是楊玄琰任職蜀州時之住宅,玉環當是在此出生的。沃野千里,物產豐饒、景色秀媚之川西平原,鍾靈毓秀,不知多久的積聚才誕育了一位絕世佳人。這可能有一種神秘的文化原因。

  大約楊玄琰在女兒幾歲時便死於蜀州,故史稱“妃早孤”。叔父河南府(河南洛陽)士曹楊玄敫收養了玉環。她在這新的環境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七歲時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被選為玄宗皇帝之子壽王的妃子。命運的安排特別巧妙,玉環終因“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又成了玄宗的貴妃,得到了創立盛唐基業的一代帝王的真正的愛情。唐玄宗由政治修明變為昏庸荒淫,唐王朝由盛世轉入衰敗,安史之亂的戰火蔓延,皇室入蜀逃難,這一切的社會重大責任,如果都由楊貴妃來承擔,未免是過於誇張而且非常不公允了。楊貴妃不具備武則天那樣的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品質,她僅象一般女人那樣追求愛情和虛榮,努力享受人生的幸福。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皇室一行避難入蜀,途經馬嵬驛時,六軍不發,雖然太監高力士

  說“貴妃誠無罪”,然形勢所逼,玄宗只得命高力士於佛堂縊殺貴妃。可憐她才三十八歲,竟香消玉殞了。玄宗入蜀後禁不住痛苦地思念貴妃。後來文人楊慎猜想玄宗行宮見月之時,是否知道蜀中尚有落妃池遺址,他說:“不知見月行宮夜,曾夢芳魂此水傍?”很可能玄宗並不知道蜀中有個落妃池,如果知道,也許他會去悼念一番的,遠勝昇天入地去尋覓芳魂了。楊貴妃自幼年離蜀中後,再也沒有回到她的出生之地了。她真是“禍水”、“尤物”或“妖姬”嗎?百年以後唐末戰亂,唐僖宗又象玄宗一樣率領皇室入蜀避難,當回經馬嵬坡時有感而賦詩云:

  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

  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

  僖宗早已代楊貴妃訴說了冤魂的不平之恨了。 長恨歌 ⊙[唐代]白居易 著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采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翅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扇,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簡析

  本詩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只開頭一句以[漢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實的。詩寫於憲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詩人正任屋(今陝西周至)縣尉,有一次和陳鴻、王質遊仙遊寺,經王提議,與陳鴻相約將當時正在民間流傳的關於玄宗和寵妃的愛情故事寫成作品,陳寫成《長恨歌傳》,白寫了這首詩。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詩中戲劇化和神話化的描寫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