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玉環> 楊國忠與楊玉環

楊國忠與楊玉環

楊國忠與楊玉環

  楊國忠是唐朝時期的宰相,掌權時期獨攬大權,專權誤國,任用奸臣,導致朝綱紊亂。楊國忠是由楊玉環一路提攜上來的,兩人是親兄妹嗎?楊國中對於和楊玉環交好的安祿山又是什麼態度呢?

  楊國忠和楊貴妃什麼關係

  楊國忠楊貴妃兩人是祖兄妹關係,兩人同曾祖兄,關係很疏遠,不屬於直系親屬,楊國忠之前是一個市井無賴,品行不端,不學無術,吃喝嫖賭樣樣來,30歲的時候發憤圖強,從軍混前途,但是沒有受到重要,後來被人舉薦進宮,那時候的楊貴妃已經深得皇寵了,同時還有幾位楊氏姐妹也受到了寵愛。

  楊國忠溜鬚拍馬將楊氏姊妹們伺候的服服帖帖,還沾親帶故。楊國忠在楊氏姊妹的幫助下,可謂是順風順水,女人的枕邊風比任何表現都好用,加上楊國忠把唐玄宗吃的死死的,這在朝廷中還有能抵抗他的人。巴結還來不及呢,於此同時楊國忠與朝中權貴互相勾結,這也奠定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志大才疏的楊國忠憑藉楊貴妃之力,繼任右丞相兼管財賦收支,權傾天下。而這時,安祿山的軍政實力已十分強大,也不把楊國忠放在眼內。大唐最有權勢的將領和大唐宰相之間的對抗已無法扭轉,一個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東北的邊鎮;一個控制著京師和朝廷,於是,矛盾便開始向對抗演變。

  實際上,玄宗雖然不過問政事,但也知道楊國忠是個草包宰相,所以,他寧可相信安祿山,也不願意去相信楊國忠。楊國忠打定主意,要採取極端的手段,逼迫安祿山造反,以造成既成事實,取信於玄宗。這個不學無術的大唐丞相,為了一己私恨,開始把大唐帶向一個苦難的深淵。

  此時,身在范陽的安祿山收到身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密報,得知楊國忠派人包圍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處死了自己的門客李超,既恨且懼。唐朝廷再派使者來時,他總是以生病為由,不出門迎接。即使相見也是盛陳武備,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此刻,玄宗已經開始坐不住了。種種跡象表明,他一向信任的安祿山並非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思慮了很長時間,玄宗都沒有采取任何軍事上的防範措施。安祿山本來一直感激玄宗的厚遇,想等玄宗死後作亂,但見楊國忠一心在置自己於死地,覺得已經危在旦夕,他終於下定了決心:起兵謀反。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安祿山造反是楊國忠逼的。

  安祿山造反是楊國忠逼的

  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李林甫病死。志大才疏的楊國忠憑藉楊貴妃之力,繼任右丞相兼管財賦收支,權傾天下。而這時,安祿山的軍政實力已十分強大,也不把楊國忠放在眼內。楊國忠沒有能力控制安祿山,便只能對玄宗說:「安祿山威權太盛,必為國患。」

  可玄宗不以為然,他安撫楊國忠說:「祿山有祿山的權,你也有你的權。你們二人,一個主內,一個管外,互不相犯。再說你們都是我的左膀、右臂,相互間理應精誠合作,共商大事!」

  可楊國忠並不死心,一心要對付安祿山。天寶十二載(753年),楊國忠又屢次在玄宗面前提到「安祿山必反」。玄宗仍不相信,楊國忠就煞有介事地說:「陛下若不信臣言,試遣使徵召祿山,看他敢不敢來。」於是玄宗就派使者徵召安祿山。

  安祿山因提前得到留在京師的耳目的通報,所以一接詔令,便立即進京。這件事使楊國忠在玄宗面前的`信譽大大降低。從此玄宗更加相信安祿山,對楊國忠所說的「祿山必反」之類的話,根本不聽。

  然而,大唐最有權勢的將領和大唐宰相之間的對抗已無法扭轉,一個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東北的邊鎮;一個控制著京師和朝廷,於是,矛盾便開始向對抗演變。

  實際上,玄宗雖然不過問政事,但也知道楊國忠是個草包宰相,所以,他寧可相信安祿山,也不願意去相信楊國忠。為了誆騙安祿山進京,好收集謀反的證據,楊國忠聯合吏部侍郎韋見素上奏,提出讓安祿山為宰相,派賈循去鎮守范陽,派呂知海去鎮守平盧,派楊光翽去鎮守河東。

  玄宗想到安祿山能入朝為相,立即批准。但詔書草就後,玄宗又留中不發,先派宦官輔璆綝去窺探祿山是否願意入朝為相。輔璆綝帶著玄宗賜贈祿山的珍奇異寶,到范陽去見祿山。祿山事先接到長安密報,早知輔璆綝的來意,於是以厚禮賄賂輔璆綝。輔璆綝回京復旨,大說安祿山赤心為國、三鎮防務任重難離之類。

  玄宗也明白過來,楊國忠此舉無非是要對付安祿山,便拂然不悅,對楊、韋二人說:「朕推心置腹地對待祿山,祿山為人誠樸,絕不能反叛。你們這些人就是心胸狹隘,容不得祿山。今後,你們就不用管安祿山的事了,省得憂慮,由朕獨自決斷。」楊國忠和韋見素只好唯唯而退。

  從此以後, 楊國忠打定主意,要採取極端的手段,逼迫安祿山造反,以造成既成事實,取信於玄宗。這個不學無術的大唐丞相,為了一己私恨,開始把大唐帶向一個苦難的深淵。

  此時,身在范陽的安祿山收到身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密報,得知楊國忠派人包圍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處死了自己的門客李超,既恨且懼。唐朝廷再派使者來時,他總是以生病為由,不出門迎接。即使相見也是盛陳武備,戒備森嚴,如臨大敵。

  此刻,玄宗已經開始坐不住了。種種跡象表明,他一向信任的安祿山並非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思慮了很長時間,玄宗都沒有采取任何軍事上的防範措施。

  安祿山本來一直感激玄宗的厚遇,想等玄宗死後作亂,但見楊國忠一心在置自己於死地,覺得已經危在旦夕,他終於下定了決心:起兵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