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玉環> 揭曉真實楊玉環

揭曉真實楊玉環

揭曉真實楊玉環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揭曉真實楊玉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貴妃先為壽王李瑁的王妃,後來卻成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她天生麗質,為唐代第一美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也許是天妒紅顏,才讓楊玉環在容顏最盛之時命絕馬嵬驛。而其中飽含的秘密永遠令人好奇,楊玉環究竟是不是胖子?楊玉環、壽王李瑁、玄宗李隆基三人又有怎樣的關係?楊玉環又為何不能封后?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王雙懷剛剛完成一部數十萬字的《大唐貴妃》,在記者昨日的專訪中,王雙懷還原了史上一位真實的楊貴妃。

  楊貴妃並非胖美人

  在無數壁畫及唐俑中,我們都能看到唐人以胖為美的風尚,環肥燕瘦也是千百年來對楊貴妃身材狀態的評價,不過也許其中有誤會,真實的楊貴妃並不是一位胖美人。

  王雙懷經過多年研究與梳理,發現在史料中的楊貴妃神采“纖穠中度”,胖瘦適中,豐而不滿,豔而不妖。《長恨歌傳》中載:“纖穠中度……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由此可見,楊貴妃身材修美,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史書還記載說,楊貴妃“微有肌”。在王雙懷看來“微有肌”的意思就是她有一點肌肉。“據此推測,我們估計她的體重,大概在60公斤左右。身高1.65米,符合人體的黃金比例”。

  由婚禮發端的三角戀情

  安史之亂讓唐朝的盛世一去不返,千年以後,還有多少人為此痛心?然而一個美麗女人的香銷玉殞,至今還是很多人夜不能寐的痛點。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華清池相會中,唐玄宗要求楊玉環入宮去做他的妃子,讓她離開壽王、入宮伴駕。楊玉環不敢抗命,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唐玄宗比壽王瑁更有魅力,便答應了唐玄宗的要求。

  不封后為方便自由戀愛

  楊貴妃專寵多年,卻未登後位。這其中除了政治槓桿的因素,更多的是為便於戀愛進出更加自由。王雙懷錶示,首先唐高祖李淵正妻竇氏早於隋末逝世,唐王朝建立後就沒有另立皇后。玄宗即位初,以王氏為皇后。王皇后死後,“上欲以武惠妃為皇后”,遭到朝臣反對,為免貽笑大方只好作罷。正因為如此,儘管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甚於惠妃,但還是不可立為皇后的。其二,皇后要“母儀天下”,要給天下婦女做榜樣,行動往往受到限制,而貴妃則相對比較自由。唐玄宗要與楊貴妃常相廝守,當“尋常夫妻”,所以才不給她皇后的`名號。

  知識擴充套件:唐明皇與楊玉環之間的趣事

  第一場 定情冊封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餘載,嘔心瀝血,且喜塞外風清萬里,民間粟賤三錢,太平世界,勝於貞觀之年。便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每日笙歌宴樂,快慰平生。在宮廷宴樂中,他發現跳霓裳羽衣舞的楊玉環非但有傾國傾城之貌,而且藝術稟賦極高,便將她納為貴妃。

  第二場 安楊交惡

  楊玉環的義兄楊國忠也受到重用,逐步進爵至左相之位,他善於理財。野心家安祿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後企圖取而代之,遭到楊國忠的阻攔,二人交惡,互相攻奸。

  第三場 華清池賜浴

  李隆基從此不早朝,與楊玉環日日遊宴。春暖花開,他們到驪山踏青。唐明皇在華清池賜浴,以此地特有的溫泉水,洗盡楊玉環的民間凝脂,使之具有貴族氣息。

  楊玉環是哪個朝代

  唐朝

  貴妃得寵

  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曆六月初一生於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

  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后。玄宗因此鬱鬱寡歡,當時後宮數千, 無可意者,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於是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為玄宗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 ,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複製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後位。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說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後,嶺南貢上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

  唐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遍之後,這隻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花娘”,這隻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 後來這隻可愛的“雪花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於御苑中,稱為“鸚鵡冢”。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