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易經> 曾仕強 易經的智慧

曾仕強 易經的智慧

曾仕強 易經的智慧

  《易經》為群之首,是中國經學中最高深的一門學問,一般人都以為《易經》有如天書,很難理解,實則中國人認識中國的字,去研究中國的學問,是世界上非常簡單的事,只是一般人不肯花工夫,用心思而已。

  《易經》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說明宇宙人生變化的法則和運用和方法的一門學問。它的開始是以陰陽八卦的符號,和數理的選擇,來說明宇宙人生的現象和道理。如果你要問世上最早的哲學,最早的數理和符號邏輯,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奧秘的學問是什麼?那麼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國的《易經》。

  聖人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智者 談泊為人,寧靜致遠。

  為人 當健當強,當仁不讓。

  處世 宜卑宜厚,德被天下。

  為人 能剛能柔,可屈可伸。

  處事 靜如蟄龍,動如猛虎。

  人處於世間,無非男女。若悟得陰陽之妙,處世之道盡矣。

  《易經》是一部中國最古老,最神秘的經典著作。人們覺得它深奧難懂,又非常渴望認識它、瞭解它、掌握它。但幾千年過去了,在變化莫測的社會中這部神秘的經典卻成了一些人卜命算卦作業的工具。臺灣學者曽仕強教授《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而“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六十四卦只是表示一種現象根本沒有好卦、壞卦之分。而《易經》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認識自我從而作到“持經達變”,“通達潤懷”。那麼《易經》是不是很難看懂呢?曽仕強教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易經,又是如何學習的,又是怎樣透過學習而逐漸瞭解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呢?

  我的名字叫曽仕強,可是我三十九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我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那時我的辦公室在二樓,可是上下樓梯我都要小心益益地扶著樓梯走,生怕摔交。我就很緊張,年紀輕輕搞到這地步,怎麼辦?我利用週末時間回到家裡,把我的情形向我爸爸彙報。我爸爸愣了一下,說:早叫你讀《易經》,你為什麼不讀呢?我說讀《易經》和我生病有什麼關係?他說,當然有密切的關係。我說,我所知道的《易經》只是用來算命的,用來看風水,而我是學科學的,我根本不信這一套。所以,我就不學。我爸爸說,那是一般人錯誤的觀念,就把這本書給害死了。《易經》,它是講道理的,講什麼道理?講未來變化的道理。那天他給我談了很久,他說,我們中國人受《易經》的影響,我們有一句話叫“無三不成理”,我們把任何東西都分成三塊,而外國人經常分成兩塊。我們分成三塊,時間有過去、未來、現在,同一天有上午、中午、下午,人也是一樣,連孔子都說,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他一定要湊成三個。他就告訴我,《易經》告訴我們,未來是會變化的,所以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未來是不確定的,它是會改變的。改變是有一定的道理,這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我聽了以後就說,那很好呀,那我就學學吧!

  可是我回去後,怎麼讀都讀不懂。拿了十本書,有七、八本都是告訴我怎樣去算命的,怎麼去看風水,那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回去就問我爸爸,看不懂的書有什麼用?他說,你應該先讀《易傳》,你把易傳讀懂了,回頭再看《易經》,你會覺得它很清楚。

  我就很認真去讀《易傳》。讀完以後,我真的有很多感悟,我很開心給爸爸講。我現在最大的收穫就是看懂了中國人。爸爸說,你終於看懂中國人了。

  憑良心講,我那時候跟現在年青人一樣,是很羨慕做外國

  人的。我讀了《易經》以後,我的觀點改變了。我說,我今天才懂,為什麼叫“內方外圓”?就是中國人很有原則的,但是你的原則就是不能表現出來,你一表現出來就跟別人起衝突,就格格不入,人際關係就很差。所以,外面要圓。可是我爸爸給我講,那你這樣不就很圓滑嗎?我說,不是。我以前也是很痛恨圓滑的。現在我才知道,是“圓通”,不是圓滑。中國人最討厭的就是圓滑,這個人滑頭、奸詐,沒有人喜歡。但是你不圓通,你又很吃虧。

  我們很小心地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我就越學越有趣。我們看到了很多,我們平常真的看不懂,聽不懂的話,慢慢我都找到了根源。我覺得古代的人,你別看他沒科學,但他知道地球是圓的,我們在這裡,美國在底下。所以你到美國去,你就挖一條隧道。一直坐電梯就到了,也不必坐飛機。但是事實上行不通,因為地心中有一團火,燒得你整個融化掉了。這樣我就知道,《易經》裡面有一條曲線的,告訴我們,直線是最快的,但是經常是走不通的。你還是要打個轉才能到美國。

  我也發現我們中國人,三人在路上走路,躲來躲去。你問他為什麼要躲來躲去,他也說不出道理來。原來他很避免走中間,因為中國人他是中間最高。如果,你和領導在一起走,無論如何你要讓他在中間。有很多年輕人他不懂事吃很多虧。就是每次照相,他都擠中間去,一洗出來,領導一看就這傢伙最討厭,你站中間幹什麼?懂事的就坐旁邊,該你坐中間,自然會請你去坐中間,你急什麼?所以中間最大!這就是《易經》的觀念。然後,我又去聽懂另外一句話。這句話你可以去考別人、你的親戚,“不三不四”。你成天都在講不三不四,就不知道什麼是不三不四?我也曾經對我的學生講,你把不三不四翻譯成英語,全世間沒有人聽得懂。中國人很奇怪,他不說不五不六,不七不八,他就講不三不四。你讀了《易經》就會知道,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義。

  中國人最喜歡講完話就否認,我給你講完話後,加一句:不要說我說的'。結果你對別人說,那就是對我不仁嘛!所以,他來問我,你講了這句話嗎?我說,沒有。我不是欺騙,我是認為你不仁我就不義。你把這些道理說清楚,搞懂以後。你就知道,啊中國人是很誠實的,很實在的。

  我發現中國人最厲害的就是,同時講兩句非常矛盾的話。這裡告訴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裡想的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裡講的是禮讓為先,這裡想的是當仁不讓,那怎麼辦?答案只有一個:你自己看著辦。這就最厲害!

  我慢慢感覺到,凡是外國人

  最討厭我們的地方,就是中國人最善長的地方。你問外國人,你喝茶還是咖啡?他很乾脆:咖啡,茶。中國人不可能,他告訴你:隨便。一定告訴你,隨便。我積幾十年的經驗:會講隨便的人都是長壽百歲的。他沒壓力。我慢慢發現,我們有學理的根據。我常常問年輕人:陰陽是一個東西,還是兩個東西?如果你告訴我這是兩個東西的人,腦筋就有一點西化了。西方人就分開來看,中國人就合起來看,我幾十年才體會到,我們是合起來看。我們動不動就說“合作”,大家“和諧”,不能分的,一分就糟糕了。外國人是“分”的,分到最後,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陰陽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同樣一個東西有時變陰,有時變陽。這是我從《易經》中體悟到的,最好的一個法則。

  (《易經》的哲理就是陰陽一體,如同我們看到的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曽仕強教授認為《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無論老子,還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經》為基礎的,那麼這些古聖先賢是如何解讀《易經》的呢?)

  我必須要說明: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出來的。你看,孔子把人分為中人以上,中人以上這種人怎麼去讀易經,這個人是老子。

  老子是替很高智慧的人去解說《易經》的。所以,憑良心講《道德經》是最高水平的,高難度的。只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他先說:不能說,才來說。這很厲害吧!這就對中國人影響很大,中國人講有沒有意見,沒意見。結果一大堆意見。外國人,有意見就有意見,沒有意見就真的沒意見。中國人不是,先說沒意見,如結果後面講一大堆。我們先說沒意見是尊重人家。我們好好把《道德經》讀完了,就會知道《易經》裡很高深的哲理。

  孔子不是,孔子是對中等智慧的人解說《易經》,什麼是《論語》?就是家常便飯。所以要解說《論語》要從我們生活圈去體會。《論語》一開頭就告訴你:做人要快樂。所以“學而篇”就提出來:孔門三樂。三種樂趣。你與孔子接觸還得不到樂趣,那就很冤枉。

  “學而實習之,不亦樂乎”,真正的意思是說,你讀完以後,要去實踐,實踐以後要變成習慣,行成習慣你就很樂了。第二個,“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來不亦樂乎,捨身處地把好茶端給他,把好東西與他分享,他下次一定來,你這樣想就對了。作人要作到你的朋友想到你,就想到能從你這裡沾到一點便宜,你就成功了。每個人想到你就想到,我一去一定會吃虧的,那他就跑掉了,第三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就是小小的生氣,沒有發脾氣

  ,只是有一點不高興。人家不知道你是誰,你一點都沒有不高興的。現在人不是,現代人是人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誰嗎?你沒看過我嗎?這就完蛋了。今天各行各業,千萬要記住隔行如隔山,誰也不認識誰,這才是正常的。你如果把孔子這三個基本做完了,你就很樂了。還有一個人,最可惜就是我們都把他忽視掉了,叫做“墨子”。

  墨子是專門替基層的人,大眾的人去講《易經》的道理。墨子的學術是最好的。所以,做人先學墨子,實幹,認同上面。年紀輕輕就一大堆意見,那不害死自己嗎?然後慢慢走上儒家的路,最後你才可以去進入道家的境界。

  《易經》是所有都包括在裡面。不管你天文地理什麼,包括兵家,包括醫學,甚至於現在的電腦,都是從裡面來。

  (兵書裡三十六的很多計謀都是出自易經的卦象,而中醫講究的陰陽平衡,更是出自《易經》的陰陽共體之說,但是代表現代文明的高科技電腦怎麼會與古老的《易經》有關係呢?)

  我只講一句話,我們天天都知道,電腦就是010101,0就是陰,1就是陽,你看你現在講這種話010101就構成了浩瀚無窮的網際網路,沒有人不相信。可是我們老祖宗六七千年前就講了:陰陽變化產生宇宙萬物。一樣的道理,電腦就是陰陽的變化,沒有什麼稀奇。所以,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很認真在學《易經》,我們千萬不要把這種寶貝丟棄了。但是我們要了解,以前沒有科學語言,不得已用那些話,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科學時代了,我們一定要用科學語言,用科學的發現來幫助我們回去瞭解《易經》的道理,這才是現代人讀《易經》的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