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經>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一切菩薩就是因為把握了這個智慧所以才做大菩薩摩訶薩的,那一切諸佛皆以般若波羅密多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所以《心經》這麼偉大。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那觀察一下自己,我們自不自在呢?第一句提醒我們的,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一下自己,每一件事,每一件物,我們自不自在呢?如果我們自在,我們就是觀自在菩薩,如果不自在的話呢,那就不是了,所以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我們才會自在呢?怎麼樣的狀態下?怎麼樣的運用上?我們才能得到自在呢?看下一句話“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最主要是這個“行”,行是什麼?是我們的行為,行為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我們的思維,怎麼能深入呢?所以要行深,要“般若”,般若是代表智慧呀,“波羅密”是代表到彼岸,怎麼能達到這個目的呢?要在智慧當中,你的行為,你周圍的一切事與物,才能運用的得當,運用的恰如其分,所以呢,要在智慧當中來運用才行,這句話就叫“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如果你不用智慧來運用的話,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換句話說,只有一個智者,才是“觀自在菩薩”,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想把周圍的一切事與物運用的得體、恰當、圓滿、是不可能的。那到底是什麼?什麼叫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大家要注意啊,這個《心經》啊,是三藏十二部的中心,咱們學的《楞嚴經》跟《心經》是相通的,它好比是中心思想,佛講三藏十二部,到底講的什麼東西呢?就講的這點東西,你去研究經典吧,你去研究大藏經吧,講什麼?就講的這點東西,所以它是“無上咒無等等咒”,為什麼還叫心經?因為它是核心。

  這個“照”字,照可不是觀啊,前面是你觀察一下,自不自在,這個運用的時候,照,照是呈現,你對一切明明瞭了,觀,就是你收縮排來的,大家要知道,照,是像鏡子一樣,呈現出來,但是裡頭沒有痕跡,大家都照過鏡子吧,照完鏡子走了以後,鏡子裡頭有沒有痕跡?沒有,是不是?那你要是觀呢?你就吸收了,吸收了,就在第八識就留下了種子,所以“照見”,照完了之後,去看看呢,走的時候,看看鏡子,是什麼呢?鏡子裡頭我們照的是什麼呢?“照見五蘊皆空”,我們世間的一切,“五蘊”,所以我們去觀察,去看,“見”就是去觀察,去看,去知道,這個“見”是知道的意思,“五蘊皆空”為什麼呢?之前我講過多次,用完了,只是一個過程,隨著時間,隨著時空,已經不存在了,留下的是什麼呢?----影塵,留下的是個影子,影子在我們的第八識當中,留下了一個痕跡,稱為“塵”,沒有一個實體,所以它說“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只是講大意,如果講細了,這一句話,講一年也講不完的啊,呵呵,一句話,可以講講講講很遠的,回來接著看,如果你呢,能這樣去觀察呢,這樣去觀照的話呢,“度一切苦厄”呀,大家有事情解決不了,大家有很多苦難的事情,心裡解決不了的事情,怎麼出現的呢?就是因為你不能“照見五蘊皆空”,所以你這一切痛苦、煩惱解決不了,佛講了,他這樣講,如果你能這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下一句話,他說舍利佛,對他的弟子這樣講的,舍利佛是智慧第一,這段經文呢,如果對一般的人講呢,他是不會理解的,所以佛,一般講法的時候,因緣而施教,他講這一段話,必須有人要接受,這是一種因緣,講出來之後呢,留傳下來,所以他對他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佛講的,說,舍利佛呀,為什麼說“照見五蘊皆空”呢?他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心經》可以說,有的小孩子都會背的,但是這個意思呢,理解就難了,他說“色不異空”,什麼叫“不異”,沒有差別,沒有差別,色和空沒有差別,為什麼講沒有差別呢?我現在打個比方,這個房間,沒有人,我們現在能坐進來這麼多人,它和有,有什麼差別,因為坐進來這麼多人,所以這個房間,這些人會沒有,因為我們坐進來呢?是色上的顯現,就因為它有一個空間,我們這個色相才會在這裡呈現出來,如果沒有這個空間,那我們就進不來了,假如你這個房間裡,已經坐滿了人,現在在進來好多人,你說還能坐得下嗎?能不能坐得下?

  中午吃飯的時候,打了一個比喻,我們要吃飯,來到這個飯桌,一道菜都沒有,就因為一道菜沒有,我們點了很多菜上來了,我們點了很多菜,等吃完了,這個桌上的菜就會消失,吃完了,又沒有了,沒有了變成空,變成空後,還會再有,有了之後,再會變成空,這就是,一切,從沒有到有,從有到沒有,一個過程,一個現象,那這個現象,是什麼呢?是一個“緣”字,“法不孤起,遇緣則生”,所以講,性空,我們的自性呢,是空的,遇緣的時候呢,它會隨著這個緣,隨著你的需要,顯現所有的一切,上午,有人問我,師父要記,可我為什麼記不住,不需要,你只要運用到這個緣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雜念、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的時候,你會隨著這個緣,隨著它的需要,顯現出來一切,這就叫,自性流露。大家聽說過這句話吧。大家多數都是學佛的,我們就講佛教術語了。

  必須要你的心呢,沒有任何的執著,沒有任何牽掛,沒有任何的雜念,這樣的時候,來的人呢,這種思維傳給你,你才知道他需要什麼東西,所以你這裡就顯現出來他所需要的東西,這就叫妙法,知道吧,這就叫空中妙有,聽說過這個術語吧,就是這麼來的,他們問我,師父你講課,哪裡來?不需要,需要的就是定力功夫,你只要你的心,把雜念全放下,來的人,他只要需要什麼傳給你,你只要按照他這個緣,去講,這就是隨緣度化,如果你不能做到的話,來的人,他沒有達到空的境界,你給他講空,也不行,來的人已經達到空的境界,你給他講有也不行,只能隨著這個緣,而去講,他能理解到哪一個地步,這就是他的水平,跟你沒有關係,你不要講,你講的不好,不是的,只是他這個緣,很多法師講完課,為什麼會遭到誹謗,因為這個緣,他只能講到這個水平,大家只能理解到這個水平,講完了,到了那樣一個環境,那樣一個境界的時候,說這個法師亂講,哈哈哈,都是這麼回事的。

  就像佛講課,三藏十二部,有了義,有不了義,有方便說,有接引說,有共法,有不共法,了義,究竟法,是對的什麼呢?對著上上層次人講的,對剛入門的人,講方便法,不講究竟法,還有的人講呢,接引法,什麼叫接引法?對那些鬼神什麼的,他也講,這就叫什麼叫?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這就叫方便了。但你的根基要到了呢?佛講法,你去看經書,也講鬼神,有的講你去佈施,你去做善事,好像《地藏經》裡地獄的內容,那我們現在修行呢,講的什麼呢?我們講的就是在心地上下功夫,就是從心,從因地上去下功夫,所以我們要知道,“色”是因為的一段現象,這個現象,這個過程,過去了之後呢,它必須要回到原狀,回到什麼呢?回到空,因為只有空,才會再呈現一切。那我們人為什麼煩惱呢?當緣到的時候,現象出現的時候,過程出現的時候,人們想把它永恆的保持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但這個現象沒有的時候,不能保持很久的時候,大家就抓住這個現象,痛苦、煩惱,想讓他再重現,或是想讓他距離再拉長,是愚痴的!必須要回去,才能再顯現,這就是佛講這句話的意思。所以我們,所有人痛苦、煩惱,就是抓住了這種現象,不放,想讓這種現象,永恆的保持下去,我們就叫抓住一個幻覺,人從生的那一剎那開始,決定死亡,他已經在踏上死亡的路,那有的人說,不可能,你只有生的那一剎那,叫生,從生的那個一剎那開始,不叫生,叫成長過程,踏上了死亡的路,直到這段現象,80年,60年,一天,二天,5歲,6歲,都有,你個過程就這麼長,你一旦因緣到的時候,這個現象就這麼長的時候,沒有了,所以,世間人痛苦、煩惱,就是這麼回事,所有世間人,都是抓住這個現象,而不放手。

  “空不異色”所以你不要以為沒有了,就沒有了,不會,因為為這種現象現前了之後呢,它一定會在這種現象上不斷的完善,變得更好,沒有,是最好的,有,不是完美的。所以,什麼叫藝術?沒有就最完美,只要有一個,就能挑出毛病,有的那一剎那,代表它不完美,在消失的那一剎那,證明,完美開始了。你挑不出來毛病了,知道吧,這就是佛講的真理呀。所以“空不異色”,空的那一剎那,就證明,你要有新的開始了,有的人找我說,失去了,煩惱,不要怕,你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你的好事就要開始了,在失去的那一剎那,證明你這一段因緣過去了,隨著你的改變,就像你們學佛,都會改變的,不相信,你回顧,在你沒學佛之前,你是個什麼狀態,在你學佛了,從那一剎那開始,你就在不斷的改變,也許你自己覺查不到,你問問別人,你必須把以前的現象消失,現在的緣,現出來的是什麼?好的。所以大家不要煩惱,以為失去了,在失去的那一剎那,證明呢,更好,更完美的開始,這佛說的“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既是色”,在色顯現的一剎那,證明這個東西將會滅亡,這就是生滅法,我們以前講過,一定要超越相對,色就代表的有,在有的那一剎那,證明他就要沒有,是不是這麼個道理呀,在我來這講課開始的兩個小時,不斷的往下深入之後,證明我這兩個小時就快完成了,是不是?在我來上海的這8天開始,證明離我走的時間越來越近,在你生的那一剎那,證明你的生活在慢慢的減少,哈哈哈,大家不要害怕,這是事實,所以大家都說出家人活的不現實,虛偽,其實我們最現實,我們最實踐了,最面對現實的一個人,哈哈哈,絕對接受,承當的,這是逃避不了的。所以,“色”代表的'一切將歸位,可以這樣理解,這個空,大家不要想成代表沒有,歸位那一剎那呢,代表的一切將要開始,所以,“空既是色”,這段大家很難轉過來,所以要在生活當中去體驗。在我講完課的那一剎那,也就是空,在空的那一剎那,你將運用我講的智慧,運用到你的生活當中,這色就要顯現。所有一切事與物就是色。

  後面講了,什麼是呢?“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以有的人說,師父我想把你今天講的東西記住,你看“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在我講的那一剎那,就證明要空,所以你忘記是好事呀,合呼這個智慧的道理呀,你不忘記,出了問題了,看沒看懂?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這是動真格的了,如果你修行,某一點出了問題,你都不能成功,絕對的,修行,密度非常高,就像那個密碼鎖一樣,開密碼鎖一樣,你哪一點不對的話,就算看著很準了,好像是了,叫相似法,很多人聽師父講課,講來講去,覺得這個師父講的也有道理,覺得挺好,這就叫相似法,差不多,差一點都不行。我跟你講,差一毫釐,差一微塵都不行。所以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們的色,就是“受想行識”所感受到的一切,世間的一切事與物,無非就是我們的“受想行識”,我們搞出來的,哦,我們回顧了,我們講到了五識,我們的識,有呈現、顯現的作用,但,它沒有識別的作用,這識別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空性,起的作用,如果我們在運用當中的時候,運用完了,在當下那一剎那,馬上歸位,空掉,是什麼?這個就是智慧,千萬不要說,我什麼都不要了,用是要用,用完就在這,色可以當成用來講啊,用完了之後,用的是什麼呢?“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用完了之後,馬上不留痕跡,所以“照見”嗎,像鏡子照人一樣,照完走了,鏡子還是亮的,一點痕跡沒有,OK了,就這樣。你用個試試回去,就是這樣的。

  下面佛又講了, 舍利佛,“諸法空相”,因為這個講《心經》啊,這個《心經》是三藏十二部的中心,是諸佛的心印,你想一想,講的東西,全是真東西,真傢伙呀我跟你說,很難理解的,這一句話呀,可以套出來,很多很多,諸法怎麼能是空相呢?大家承不承認?我講的這一句話,講出來就不是空,講完了就空,是不是呀?我舉起來手,是有,我放下,就是空,舉起來就是法,放下就沒了,所以動一下,就是法,你動一念就是法,在這動這一念的一剎那,你這一念就滅掉了,空。是不是空的。所以叫諸佛空相。那到底你們執著個什麼呢?你們想把師父講的東西全記住,想把三藏十二部全記住,想去學某一個師父,這個師父真高,我要學他的方法,諸法都是空的,你學什麼呢?所以我上午講,只需要你明白一個道理,無法可得。你要有法可得的話,留下痕跡了。我只需要你明白一個道理。你要有一法可得,你被我所束縛了,你不行了,所以你不能執著我講的每一句話,你只能明白一個道理。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為什麼這樣講呢?你怕我講的話跑掉嗎?我講的話,既然我能講出來,它就存在,為什麼?我從哪裡來的?我能講出來的這句話從哪裡來的?剛才講過,從哪裡來的?我沒講之前,是什麼?空的是不是,我講這句話是從空裡來的,我講完又跑哪裡去了?又空了。空永遠不會跑掉的嗎,空可以變現一切嗎,所以他說了“不生不滅”,誰看到空滅掉了?誰看到空變現什麼東西了?只能我們人在變,我們人,一會兒進來,一會兒出去,一會兒進來,一會兒出去,空沒有動過啊,動就有生,不動就不滅了,所以他說“不生不滅”,我說話,這個空中他也沒有満,我不說話,這個空中他也沒有減少,這個地球上這麼多垃圾,這麼多人,這個空還是這樣,他也沒說容不下了,沒有人,沒有東西時,這個空還是這樣,所以他“不增不減”,你再多的垃圾這個虛空也還是這樣,也不會汙染,所以“不垢不淨”,汙染的是什麼呢?是我們的分別執著呀。其實現在你們功夫好,就可以進入這種境界,用完了啊,真的是,大圓鏡智,性空啊。性是空的,佛講的多清楚呀,你們啊,就是領悟不到,佛說,性是空的,遇緣則起,起是什麼?用。用完了就放下,空的,該用的時候,就拿起來,抄起來傢伙就用,是不是這樣?哎呀,多簡單的問題。佛已經給你講的再簡單再透徹了不得了,這些人就是明白不了,所以佛告訴我們,性是空的,性是什麼?我跟你們講,性是智慧,智慧是空的,智慧是空的怎麼用呢?遇到緣的時候才用,我不可能沒事智慧亂用,是不是?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