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席慕容> 席慕蓉《送別》賞析

席慕蓉《送別》賞析

席慕蓉《送別》賞析

  席慕容的這首《送別》,道出了我們內心的矛盾,內心的掙扎,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對於餘生,我們用行為來書寫在自己的篇章。我們送別了過往,但要珍惜今朝,我們不能總是重複那相同的別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席慕蓉《送別》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別》原文: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成空

  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 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今朝 仍要重複那相同的別離

  餘生將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靄裡

  向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送別》賞析1:

  即將分別,詩人首先感受到的是遺憾、內疚、悔恨。也許是因為之前相聚的日子沒有好好珍惜,至今心有不甘。然而,聰明人總是善於自我調節的。詩人寫到:“世間種種,後終必成空。”錯過之後,有對己方的反省、問責,更有給對方的祝願:珍重。

  因為過去生活存有缺憾,離別時放大這種情緒。自我安慰主要透過兩種方式:否定人生的實在,或是從對別人的祝福裡獲得某種救贖。

  離別讓人對己對他形成反省。情感的不完滿、人生的.缺憾,這些具有悲劇品質的東西,此刻得到突出表現。

  賞析2:

  白居易的“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無限哀愁,竟要因離別而愁斷腸,這誇張的說法,卻也正是許多人離別時的真實心情。高適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董大共勉,讀來讓人為之一振,如若離別都能如此從容,人生還剩憂傷幾何?

  而席慕容一箋短詩,不是送別友人,而是送別時光,送別紛飛思緒,送別一切想挽回卻已成定局的舊事。

  席慕容的詩讀起來從來是有著清淺哀思的,但在這首詩裡卻不盡然,而是從第一句就透露出了深深的無奈——“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內疚和悔恨,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一字一句裡盡是遺憾,一字一句都重重的叩在讀者的心絃上——人生得意須盡歡,而失去的呢?失去的若已不再,那就永遠不會在了。人說殘缺美,殘缺美?如果再多一筆的勾畫,是否結局會改變?如果還有時間將夢實現,是否心靈會圓滿?如果還有時間將話說完,是否失散不再那麼憂傷?這些問題看起來太激烈了,但更是可笑的——這世間,哪有如果?——當一切已成定局,我們還能改變什麼?於是你突然懂了——哦,原來,青春,必得憂傷。

  而在你我驟然醒悟的時刻,又有新的遺恨粲然誕生了——“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可是我,一直都在這樣做,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要,錯過今朝”在悔恨和哀嘆中,時間流逝,我們又錯過了眼前的新故事。雖然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若是不做出嘗試哪能有一份機會呢?儘管嚷嚷著要改變要創造,沒有實際行動又有何意義?面對分岔路,我們還是要去選擇;面對黑暗,我們還得去摸索。站在原地,我們將得不到答案。

  “餘生將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靄裡向你深深地俯首,請為我珍重,儘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終必成空。”一眨眼驚覺物是人非,望望四周故人何在?故事已成舊事,故人已成陌路。而有關於現在,長輩常說要珍惜身邊的幸福,儘管“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儘管所得與所失最後皆與光同塵於空氣中,儘管最後一切如煙,但到頭來縱觀整條旅途我們也不覺遺憾。既然我們送別了過往,就要珍惜今朝,我們不能總是重複那相同的別離。如果最後沒有追到光,追求本身就是光。最後我們發現,結果並非目的,重要的是找一個支點支撐你走完這段路,消耗掉所有時間且遠離虛無。

  《送別》一詩短短的幾行,將昨天、今朝、餘生貫穿起來,語句簡單卻感情複雜,讀在心中細細咀嚼,回味悠長而心覺感傷。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