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席慕容>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通用15篇)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

  慵懶地靠著車窗,看見窗子上的水汽氤氳了整個初春的曼妙。我忍不住用手輕輕地拂開這層薄薄的霧膜,想看個究竟。

  列車還在疾速地奔騰著,窗外的景色就像過眼雲煙般散開——在我還沒來得及向她招手的時候,就已沒了蹤影。

  “師傅,停車……”原本還沒到家,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喊出了聲——我也看到了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欣然地來到樹下,望著零星的幾朵小花荼然地綻放在這乾瘦的枝頭,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

  若是她那時乘坐的不是火車,她肯定也會義無反顧地跑下車來的。在她看到山坡上的那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時,她差點叫了起來。怎麼會有這樣一棵樹,如此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沒有一片綠葉。可是,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這棵存在於席慕容現實中的樹,飄揚著春日的溫柔呼喚,顯示著春天對花朵默默的裝點,透露著春天從一隅凍土中新生的喜悅,但她詩中的樹隱藏的卻是花朵至真至純的情緒以及她在寒風中無言無盡的等待。這棵樹,只屬於已開滿枝頭的花,它在花兒的等待中得到保留並憑藉著這份保留,花兒以不顧一切的姿態絢爛在這清冷的枝頭,也正是憑藉這棵樹的保留,花兒始終熱烈地等待著。

  席慕容在窗外景色的交替變幻中終於明白,正如海是藍給他自己看的,這棵開花的樹這般慎重地開滿花也是開給自己的。於是,她迫不及待地寫下了這首給自然的情詩——《一棵開花的樹》。

  風呼呼地吹過,我禁不住打了個寒顫,枝頭上那幾朵孤獨的花也似乎在瑟瑟發抖,一片花瓣便落了。席慕容說過,生命就是經過、經過、經過。花瓣的凋落也是一次生命的經過吧。“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她是在期待一次轟轟烈烈卻又安寧靜謐的經過。當我讀到“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這樣觸動心靈的詩句時,我在樹下沉默了。何以和星空一般甜美的夢,偏偏沾染著陽光炙熱的照射?為什麼所有簡簡單單的期待,最後總落了一地?為什麼一顆熱烈的心,漸漸經歲月的洗禮而永遠地睡去?難道期盼與無奈真的不可分開 ?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仰望著在天空盤旋的花瓣,唇齒間微微地迸出了這般微妙的言語。朗朗的風聲似乎摻雜了些許淡淡的抽噎,模糊而清晰。是的,我被它深深地感動了——沒有像海枯石爛的愛情那般感人肺腑,也沒有像生離死別的悲劇那麼令人潸然淚下,但就是這絲憂傷讓我感到了眼淚流過臉頰的痕跡。

  瘋狂的舉動也該停止了,我最終還是要回家的。回頭望向身後的那棵樹,就像《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慎重地開滿了自己。花兒,還在風中搖曳……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2

  朋友說,心情不好時,可以讀讀詩歌。我有點不以為然,卻又去嘗試。

  當我第一眼看到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時,我就喜歡上了這首詩。讀著這首詩,我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個唯美的畫面……一個男子緩緩地走近一棵櫻花樹,櫻花樹開滿了粉色的櫻花,非常美。但是,男子卻沒有在櫻花樹下停留,當男子走過櫻花樹時,一陣風吹過,花瓣在空中輕輕起舞,緩緩飄落,似乎帶著一聲輕輕的嘆息。讀完這首詩,我的心裡不再浮躁,而且滋生了一種難以訴說的感覺。

  我體會到了詩中所隱藏的淡淡的哀愁。體會到一個女孩對心上人的默默的喜歡。女孩希望男子能夠看到她,注意到她,但最終她還是不能達成這個願望。哀傷,唯美,連自己的思緒都會不知不覺被這首詩牽引,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雖然席慕蓉說:這是我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的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在替它發聲。但是,我想,對詩歌的解讀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畢竟,“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3

  “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

  年少的愛戀,青澀懵懂,讓我們憧憬又卻而止步。

  在席慕容的詩裡,總能感受到淡然的憂愁,抒發著對年少時的懷念,一位充滿少女情懷的女性,寫下了一首首並不是氣勢磅礴卻是沁人心脾的詩句,在細細品讀後會讓你時常的想起,可能不是全詩,卻會有那麼些詩句讓你久久無法忘懷,讓我們對於青春充滿了期待也充滿了憧憬。

  像<無怨的青春>中寫道:“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崗上那靜靜的明月。”了無遺憾,正是我的青春需要的,青春需要瘋狂,敢於嘗試,敢於面對,敢於放手。在青春裡終究有始有終,但愛上了一個人,就請你溫柔對待,因為溫柔相待的歲月是一種難得的無暇的美麗,即使會分離也要感謝彼此曾給對方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樣在驀然回首的一剎那才會發現自己已擁有沒有怨恨的青春,了無遺憾。

  “我無法找出原稿然後將你一筆抹去”<錯誤>中的一句話即使沒有經歷過愛情的人也會淺淺的感受到,愛情應是甜蜜中透著苦,無法忘卻那久久的感動。兩人的相遇若可以安排,兩人的愛情若可以解釋,那麼就可以回到沒有你的生活,那樣生活會比較容易,可現實只允許我用時間消磨對你的思念,因為愛情不是戲劇,無法找到原稿將我與你的相遇通通抹去,連同遺憾。

  “在芬芳的笑靨之後,誰人知道我蓮的心事。”<蓮的心事>裡上演著錯過的戲碼,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當一朵盛開的夏荷未曾被風霜侵蝕,秋雨的將近,這時美麗的蓮卻等不到欣賞的人。而當青澀已去,留下了一朵不憂不懼的蓮,多了周遭環境帶來的滄桑,卻又更是美麗,最美麗的時刻,可這時等不到欣賞的心,早已關上了門,總是與欣賞的人無緣。不是來的早,就是晚了,那個欣賞的人啊。

  “難道鳥必要自焚才能成為鳳凰,難道青春必要愚昧,愛必得憂傷。”<回首>裡我設想著未來,不想有著這詩中的遺憾。總是期待著更美好的愛的青春,於是毫不猶豫的捨棄了年輕時從未稍離的你,而這一切卻是在不斷流浪的旅途中的回首才發現,回憶起那路上一地月光,那園中的茉莉,那渡船上飛揚的裙襬,可這些回憶在浮現時早已被歲月深埋,在灰色的黎明前悵然回顧,回顧著那段本應美滿的被歲月深埋的時光,回首那本不用流浪的期待,回首著那青春的愚昧。

  或許這就是我對於青澀愛戀的理解,憧憬著卻又擔憂未來,感覺愛情如同這詩虛無飄渺,卻又會觸動心靈,似有若無的悸動也是青春吧,只是希望在青春裡留下深刻的印記。等到回憶起來後能夠莞爾一笑,青春便釋然。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4

  席慕蓉回憶說,當時自己在新竹師範學院教書。5月份有一次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火車不斷從山洞間進出。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

  我想,正如海是藍給自己看一樣,花當然也是慎重地開給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沒有席慕蓉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

  詩之靈魂在於情,情真意切才有詩。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說,愛情是緣分,愛一個人與不愛一個人,是感覺,是無法選擇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強,是徒勞白費,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向左向右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如果說,緣在天意,那麼,份在人為。現代人所奉承的有緣無份,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放棄的安慰。詩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經的路旁”“慎重地開滿了花”,是愛的宣言,是積極成就與其意中人“份”的舉動。“慎重”一詞更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顆真心去眺望愛情的心理活動。人生匆匆,在我們不經意間流走的又豈止是愛情呢?成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儘管有些觸動要等到一二十年後才恍然大悟。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5

  快樂就像一棵開花的樹,一抹鮮活的綠伴生命左右,它的花並不碩大,也並不豔麗,甚至沒有濃烈的香氣,卻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淡淡的花香讓人回味無窮,綠色生命的河流中,有一棵樹,你見到那棵樹時,就會覺得溫馨快樂,那火紅的花朵開得赤燦赤燦,閃閃的掛滿枝頭,遙遠的風吹來,芬芳飄散開來,抵達心靈深處,越經風霜愈加堅強,沐風雨才枝繁葉茂,不但如此,在最美的時節裡,展現出一生的美麗,每個人的內心,都像一棵會開花的樹,它是激情四射的絢爛瞬間,也是脈脈含情的溫馨記憶,更是精彩人生的快樂回放,在春天裡,想做一顆開花的樹,不辜負明媚春光,不愧對生命輪迴,開自信的花,開感恩的花,開生命的花,開快樂的花。--題記

  《一棵開花的樹》每次讀席慕容這首詩的時候,心裡都會有許多感觸。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最後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這首簡單的詩歌裡,席慕容把感情、人生,寫得極美,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一切都是那麼美麗,如果有人問我:世上的植物中,你最喜愛哪一種?我會回答:我最喜愛樹,喜愛它茁壯挺拔,濃密的枝葉盡情的升向天空,升向金光流溢的天空,沒有思想,感覺不到痛苦煩惱,也不知道快樂和歡樂的味道,只知道盡情地生長、生長,我喜愛像樹那樣靜靜的活著,那樣自然真實,那樣生機盎然,那樣充實向上,那樣孤傲又那樣深情……

  如果我是一顆開花的樹,花開過一季又一季,香飄過一程又一程,千年的等待,從開始到此刻,等待一個人開啟心靈,等待一段故事上演,於是,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安然一份等待,固守一份擁有,看滄桑變桑田,享受過程的美麗,只求你能從這石上走過,如果是一顆開花的樹,那麼,我會在樹下守你蒼海桑田,聽雨,看風過的痕跡,品花開的聲音,賞快樂的氣息,清香滿園,一張桌,倆杯茶,倆個人,一片風景。一棵開花的樹,開放在心的沃土裡,開放在彼此的心境中,綻放一片生命的蒼穹,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它繁花似錦,落英繽紛,它開出了生命之本,開出了命運之路,開出快樂之花,我常常想,每一個人的生命,為某人開一次花,同樣的每一人心裡,都會有一棵會開花的樹,而這棵樹,必須會堅守著他的心,也正是有了這樣一顆開花的樹,才會有了生活的氣息,生命的歷程也因此變得更有活力。

  說到那裡,忍不住想起了生前的父母,想起他們內心就酸酸的,正正因她們心靈的依靠,才延續了彼此的生命,父親健康的時候,母親因糖尿病而引起眼睛失明,父親就是母親的眼睛,正正因這雙眼睛,才讓母親覺得這個世界依然光明,當父親因腦出血癱瘓在床的時候,又是母親用她的堅強樂觀,鼓勵父親活下去的勇氣,在最艱難的時候,正因有了這份執著守候,這份相依相伴,她們的生命,才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也正正因有此信念,她們才變得堅強的應對,也給了我盡孝的機會,記得,每次喂父母吃飯的時候,她們都會謙讓的讓對方先吃,看到那裡,內心都會有許多感觸,生命需要一種信念在支撐,她們在病床前堅持了七年,這七年裡,父母承受了超常的病痛折磨,之後,母親先走了,父親沒隔多久也走了,說到了那裡,眼淚打溼了臉頰,如果說一棵樹,只開一次花,那麼一個人,一生也只有一次美麗,只為自己愛的人能遇見自己,在自己人生結束的時刻,和他攜手走完人生,這是一件多麼美麗浪漫的事情。

  在這個春天,我也想做一棵開花的樹,懷抱感恩的心,感謝在我最低谷時候,給我一縷溫馨的陽光,久違的微笑,快樂的芬芳,我是一棵開花的樹,我的根深深地扎進快樂的泥土裡,我的桿直直地伸向天空,我的枝團團地遮擋風雨,我的葉閃耀最濃的綠色,根是我生命的底氣,杆是我挺拔的脊樑,枝是我溫暖的手臂,葉是與快樂攜手的日子,而花是我對生活的一朵笑語。開花的時候,如果有人一時高興,摘走一朵,我也不會生氣,我很高興,我的平凡也能裝飾他的夢,花落的時候,如果有人一時傷感,拾掇我滿地的落英,我很慶幸,我的深情也有人能懂,我會含淚微笑著說:沒關聯,花落了,我的枝頭還會有果!其實對我們來說,我們愛的人就是一棵開花的樹,正因有愛,這個世界也開滿了花,正因有愛,我們心裡也變得很溫暖,生命也正因有了這棵開花的樹,而變得更柔軟更有想象力,其實不單單是我們的愛人,才是生命中開花的樹,很多生命中我們值得懷念的人,其實也像開花的樹,滋養著我們的心靈,給了我們快樂的微笑。

  一棵開花的樹,不動不移的永遠在一個地方,若有你的不動不移的相伴,我亦將只為你,開滿一樹美麗……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6

  從車窗向外望去,路兩旁的楊樹在明媚的陽光下伸展著自己,很雀躍。這是一個美好的早晨,風景很美,空氣也新,天氣更好。最美好的卻是我的心情。綺麗的自然在召喚著我,內心溢滿了稠密的相思。

  周圍的一切彷彿都在轉,人在車裡轉著思緒,樹在車外轉著希望。春天來了,生命剛剛開始,希望的琴絃無聲中被輕輕攀動。生命薄弱但欣喜著,伸展的枝,嫩綠的葉是無以言表的心花怒放。不經意向外一瞥,留意了這些樹們,空氣中風淡淡的流動,樹葉隨著風微微顫抖,在晶瑩的陽光照射下,每一簇樹葉縫隙間發出清冷的光,宛如一朵朵的白色花開,耳畔似乎傳來它們的笑聲。是啊,這幅奇美圖案的造就者是它們,何況花開了就應當歡喜。

  黃昏時分,坐車下得山來,山水間的暢懷適意讓我幸福的幾欲暈眩,人已在車內,心卻依然在車外的春風中旋轉。生命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物,以至於它的式樣總是難以描定,縱然只有在山水間才會有人寂寂一彎心田的迴歸,才是生命最好的式樣,可是卻沒人能夠恆久描定,能達到的不過是人在江湖心在山水的高度而已啊。再度回望,越發留戀,感覺連夕陽也在遠處拖著影子,捨不得離去,畢竟離去了就意味著要在眼中淡去了。

  車輪的轉動使得樹們再次出現在我的視線,故地重遊,此時的心境卻今非昔比了,內心充滿了依戀的悲傷與不捨,投向它們的目光已經含滿了離去的絲絲哀愁,全沒了開始時的渾不在意,只盼能多看一眼,然後狠狠地在心裡打下烙印,留下回憶一把。然而已人面不知何處去了,開始時不太上心的花開景象沒了,只留下一棵棵樹親密的站著,那麼整齊,那麼落寞,像是等著和我對話,是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太陽已經不在了。莫名的惆悵襲上心頭,世事往往就是這樣,美好的事物總是太短暫,惹人憐惜,讓人懊悔,只因它美好啊!

  我只是想看到花開,結果卻見到了最悽美的花謝,不是上蒼不眷顧我,只是現實太殘酷。一樹樹的花開固然很美,可是花開了,總有一天要謝。花能不謝嗎?不能。有起就有滅,有生就有死——大悲哀!緣起了,就會有人走進你的心田,愛人也好,友人也罷,你的心已經因他們的存在而歡喜著,像陽光下純淨的一樹樹花開,可是沒有什麼能夠保證他們永遠駐留在你的心間,也許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他們離去的瞬間就是你心花調謝的時刻。從心起得從心滅,起的時候可謂花團錦簇滅的時候卻荒涼滿路。那可能是痛徹心扉的寂寞,難以排遣,無法訴說,同時又無處可避,在劫難逃,我們割捨不下那份情,因為它曾是我們的心花怒放,心了盛滿了它的好,恨不起來,丟不下去。

  其實花開花謝只是自然規律,心花的開與謝更是如此。如果它很痛,那麼什麼都別怨,怨就怨我們的心太年輕,感情容易錯失,卻又偏偏承受不起,縈縈介懷。心就像一樹樹的花開,何必去在意它的謝呢?只要它曾經芳香濃烈的燦爛開過,那段時光足夠我們回憶穿行的了。感情淡了就隨它去吧,不要回頭去勉強,不回頭,心裡才能留下一份繾綣的美好。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7

  樹幹上有一塊紅色的疤痕。月光下會泛起蒼白的光。樹,我好像喜歡上一個男生。樹,我該怎麼辦?你會得到幸福的。我親愛的天使。我看見我的天使哭泣著向我奔來。晶瑩的淚水在我的身上劃過。鹹鹹的水,溶入我的身體。我的天使,你怎麼了?樹。我聽到她輕輕地喊我。哽咽地說不出話。我紅色的疤痕隱隱地痛。我知道你的痛。我的天使,你會幸福。樹。我想我跟他不可能了。結束了就算了

  你會得到幸福。我的天使。你很久沒有來了。很久沒有人輕輕地撫我紅色的疤痕。樹。我來了。是嗎?我的天使。我很寂寞。我害怕寂寞的夜。只有。只有我一個人。黑色。不斷蔓延。我怕。我的天使。你知道嗎?我永遠不會感到寂寞。因為我的心裡裝著你。漆黑的夜裡。我的心會為你顫抖。我不再害怕。樹。我想。看你滿樹的花。我的天使。我會為你開花。請你等我。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我的天使拖著一個巨大的行李箱。走到我面前。默默地說。樹。我要離開了。我的天使。我知道。你終會離開。我紅色的疤痕上溢位透明的汁液。樹。我需要時間來遺忘一切。我的天使。你是在逃避。樹,你會一直在這裡嗎?樹,等我回來。等我回來。看你滿樹的花。好的。我會等你。知道你回來。樹默默地說。悄悄地開了一朵小小的花。 ——————獻給我生命中的樹在我詩歌的樹上也曾長滿了你的名字到處開滿你心的花我知道,我永遠是你的天使,你永遠是我的樹。我的樹,請別放棄我,我會一直堅強地走下去,請你等我,我要和你一起看勝利的煙火。一起擁抱沒有過去的未來,沒有傷痛的未來。我們的未來。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8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材料,有一個人去問上帝,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麼區別?上帝帶著這個人走進一個房間,這個房間的中間有一口大鍋,一群人正圍坐在鍋的周圍,每個人手中拿著一湯勺,因為柄太長,不能把食物送到嘴裡,因此儘管鍋裡盡是珍饈美味,這些人也只能是捱餓------“這就是地獄”,上帝說。接著,上帝又帶他到了另一個房間。同樣多的人,同樣一口鍋,同樣是長柄的勺,但他們每個人都吃得有滋有味。原來他們每個人都互相喂著吃------“這就是天堂”,上帝說。

  這個人經過上帝的指點,頓悟啦。天堂和地獄的根本區別就是是否互相幫助。人是社會中的人,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係是天然的,是經常性的,幫助他人的同時,你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

  幫助,是我們身旁一棵開花的樹!

  記得有一年高考作文材料是這樣的: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風雪。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經邁不開啦。就在這時,腳碰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然是個快凍僵的人。登山者犯難啦: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幫助這個陌生人?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人做按摩。經過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動啦,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體。最後,倆個人相互攙扶著走出了困境。

  試想,如果那個登山者不給那個即將凍僵的人按摩,不積極幫助營救那個人,不僅凍僵的人會丟掉性命,就是登山者也會被暴風雪淹沒。俗話說得好,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確,登山者的舉動,使“倆個人相互攙扶著走出了困境”。這是幫助上的雙贏,登山者因為幫助,身旁有了一棵樹,而且這棵樹是一棵開花的樹!

  學會幫助吧,它會使你得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收穫!

  學會幫助吧,它會使你得到眾人的交口稱讚和熱烈的掌聲!

  學會幫助吧,他會是你的身旁出現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9

  誠然,它沒有牡丹的嬌豔,當然也不需要對牡丹一樣精心照料。只要給它一片土地,一方天空,它便會用滿身的花朵來回報你。也需要你的回顧,不需要很多關愛的目光,它只是自顧地開花,凋謝,然後脫落。我能看到的幾枝,透過那窗子,看上去像一幅畫,但卻是一幅會動的畫。清風徐來,它們便在風中輕輕地搖曳,像是在講悄悄話;有陽光的時候,就更美了,粉紅色的花朵像嵌上了金黃色的花邊,一閃一閃的;時而還會有幾隻小蜜蜂,親吻著那花朵:真是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看到這木芙蓉,想起家裡也有一株。小時候,總是摘一大把的花用水瓶子插起來,這樣能讓它開得更久。

  那時總是很奇怪,為何早上的白色的花朵,傍晚卻成了粉紅色的了呢?至今似乎還答不上來。只記得那時,帶一朵美麗的木芙蓉花去學校,總能吸引很多目光,我那小小的虛榮心便很容易滿足。喜歡木芙蓉,不僅僅因為它的美麗,更因為它的頑強、堅韌。家裡的木芙蓉,長在籬笆邊上。母親說,長在那裡會跟園子裡的菜爭養分,所以總是在它長得最盛的時候,母親便把它砍了。但是,很快,它又長出了新的枝葉,那嫩綠的芽甚至比它的花朵還好看,我被深深地感動,折服了。記得席慕蓉有一首詩《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走過那落了一地的朋友啊,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不知道,窗外的這棵開花的樹有沒有這麼痴情呢?有沒有這麼美麗的愛情呢?我想必定是有的,不然那花怎能這樣美麗,那樹怎能這樣頑強?每當失敗的陰影占據我的心頭,抬頭望一望那芙蓉花,就會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0

  印象中自己並不喜歡詩歌,一直都沒什麼耐心去讀詩。

  但是,當我第一眼看到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時,我就喜歡上了這首詩。

  一直都知道詩歌挺美的,但是自己真正對詩歌的美有所體會是從這首開始的。

  仍然記得跟這首詩相遇的情景。

  那是在臨近期末考的時候,一天下午放學後,我獨自留在教室裡溫書,心情突然有些煩悶。

  突然看到同桌桌上的席慕容文集,隨手拿起來一翻,就看到了這首詩。

  讀著這首詩,我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個唯美的畫面——一個男子緩緩地走近一棵櫻花樹,櫻花樹開滿了粉嫩粉嫩的櫻花,非常美。

  但是,男子卻沒有在櫻花樹下停留,當男子走過櫻花樹時,一陣風吹過,花瓣在空中輕輕起舞,緩緩飄落,似乎帶著一份柔柔的嘆息。

  讀完這首詩,心裡不再浮躁,而且滋生了一種難以訴說的感覺。

  我體會到了詩中所隱藏的淡淡的哀愁。

  體會到一個女子對心上人的.默默的喜歡。

  女子希望男子能夠看到她,注意到她,但最終還是不能達成這個願望。

  哀傷,唯美,連自己的思緒都會不知不覺被這首詩牽引,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雖然席慕蓉這樣說:“這是我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在替它發聲。”但是,我想,對詩歌的解讀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畢竟“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1

  大學時一次詩歌朗誦,有位女同學朗誦了這首《一棵開花的樹》。不知別人如何感想,我是深深被那種隱忍婉轉的愛所打動。因為學的是外語專業,所以對於西方熱烈奔放的愛情風格十分熟悉和認同,又因為從小到大,一直也鍾愛中國文學,所以對於中國式的含蓄之愛也別有體會。“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在這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期望逢著一個結著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戴望舒),“我願意是廢墟,......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地攀援上升”(裴多菲)。中國古代甚至近現代,對於愛很少直抒胸臆,多是隱喻、借喻、雙關、比興之類的語言。就像這首《一棵開花的樹》,把一種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單戀或者說暗戀情愫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它把這位懷春女子比喻成了一棵樹,滿樹繁華,只為在心愛之人面前綻放,然而,暗戀常常是失敗的,因為它是被動的,隱藏的,幽微的,郎有情妾有意尚且可能“羅帶同心結未成”,況論這樣的暗戀。這首詩妙在把一位女子在愛意被忽視之後的微妙情緒表現得既悲且美:就把那一身繁華褪盡,遍地落英,卻原是破碎的心。剎那芳華轉眼逝,決絕得令人心驚。讓我想起一句宋詞“山桃溪杏兩三裁,為誰零落為誰開”。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韶華易逝,最美的容顏曾經被誰珍藏?

  難怪會那樣喜歡水木年華的《一生有你》:“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是誰能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滄海桑田,始終如一,忠貞不渝。梅 豔芳的《女人花》:“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我有花一朵/花香滿枝頭/誰來真心尋芳蹤/花開不多時/堪折直須折/女人如花花似夢/我有花一朵/長在我心中/真情真愛無人懂/遍地野草已佔滿山坡/孤芳自賞最心痛”。與這首詩的感情是多麼的相像。記得曾經在重慶的山道上,車窗外暮色四合,林間飄著薄霧,一切似真似幻,車內瀰漫著《女人花》的低沉幽婉,那一刻,深深為梅 豔芳心折。

  就像韓愈的《馬說》中所寫:“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間多情女子無數,能夠讀懂她們心思的青年才俊又有幾何?即時懂得,不能給予,只能無視或者裝作無視的走過,該是一種怎樣的殘忍。“無情不似多情苦”,誰知那月下老人亂牽了誰的紅線?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愛神丘位元有兩支十分特別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支黃金製成的利箭射到的人,心中會立刻燃起戀愛的熱情;要是被另外一支鉛做的鈍箭射到的人,就會十分厭惡愛情。達芙妮(Daphne)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與太陽神阿波羅互相愛慕。可是調皮的丘位元卻將愛情之箭射向阿波羅,將鉛製的鈍箭射向達芙妮。達芙妮只要一看到阿波羅,就轉身飛奔。阿波羅在後面苦苦追趕,並不停的對達芙妮呼喊。眼看著阿波羅就要追上了,達芙妮急得大叫“救命”,河神聽見了達芙妮的求救聲,立刻用神力把她變成了一顆月桂樹。只見達芙妮的秀髮變成了樹葉,手腕變成了樹枝,兩條腿變成了樹幹,兩隻腳和腳趾變成了樹根,深深地扎入了泥土中。阿波羅懊悔萬分,傷心的抱著月桂樹哭泣。阿波羅凝視著月桂樹,痴情的說:“你雖然沒能成為我的妻子,但是我會永遠的愛著你。我要用你的枝葉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豎琴,並用你的花裝飾我的弓。同時我要賜你永遠的年輕,不會衰老,將你和那些勝利的人們歸屬在一起。”於是,月桂樹成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勝利的象徵;月桂樹屬於常綠喬木,希臘人相信這是因為受到阿波羅的金口御封;月桂冠是由愛情編織而成,達芙妮象徵黎明,阿波羅追逐達芙妮正如太陽追逐著黎明,和對愛亙古不變的追求。而達芙妮也成為月桂女神的代名詞。

  我在高中美術課本上見過一幅希臘的白色大理石雕塑圖片,描述的就是這一化身為樹瞬間:美麗的達芙妮秀髮飄飄,前傾的身體卻正在變成樹幹,緊追而來的阿波羅急切的拉住她還未變化的衣袖,一臉震驚。

  看來,愛而不得,古今中外,男子女子,概莫能免。

  也許,這就是人生,因這不完美而絕美。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2

  欣賞文學作品,自然不同於浮光掠影的瀏覽、走馬觀花的略讀,需要努力地細心地去品味。不去讀作者的自傳,不瞭解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最起碼也應該反覆地閱讀,傻傻地硬想。這兩天我就看了想了十幾遍。

  一、逐段逐句逐字推敲研讀。

  “如果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主人公的態度很認真,不是隨隨便便。愛情是美好的,是人生中異常重大的事情,需要鄭重地對待。在農村,被人牽了紅線的兩個男女第一次見面,事前都要洗浴換裝,精心準備,以求把自己最美麗的形象展現給對方。這首詩一開頭就給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讓人想到穩重、端莊、忠貞、賢淑。愛情是甜蜜的,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在中國古典戲曲中,連青燈古佛的出家秀姑都會春心萌動。在人生最美麗的時刻,誰不渴望追求獲得一份最美麗的愛情生活呢?“……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人現在無論如何是活不了五百年的,而一棵樹活五百年並不鮮見。樹能說話嗎?不能,可使人能說話。聽說過人劍合一嗎?這是人樹合一。人就是樹,樹就是人,人的思想情感藉助樹的形象來表現。這種寫作手法對於詩人,是小兒科,易如反掌。詩人都是心細如髮、敏感得有些神經質的人。別管那麼多了。詩人為我們創造了美,我們就投身進去盡情地體會樹人交映的融合美。為了得到那段屬於自己的緣分,跪在佛前五百年,虔誠苦求,這是多麼熱烈、純真的情感。我們是否也願意長時間鍥而不捨地專一地去尋求自己的美好的理想生活呢?宗教自有它生存傳承的道理。宗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的真情,恆久的堅持,把佛都感動了。佛將主人公以樹的形象安排在“你必經的路旁”,等待與那個人的邂逅。“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晴朗的日子裡,明亮的陽光下,枝頭花開,繁茂似錦,主人公化身的樹木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真是“最美麗的時刻”。“慎重地”,傳達了一種熱切地期盼,傳達了一種微妙的忐忑不安。盼望是美好的,盼望是未知的。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在經歷了五百年痴痴的等待後,日思夜想的那個人在佛的幫助下,終於自遠方一步一步走近了。“顫抖的葉”,讓我們似乎聽到了激動的心跳聲。“請你細聽”,多麼的渴望被注意,多麼的渴望吸引住對方,讓對方駐足觀賞,流連忘返,心有所動。“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主人公熱情期待的結果沒有出現,那個人絲毫沒有留意地走過去了,於是花瓣一樣的心凋零滿地。一種失望,無限的哀傷。結局如此的悽美,令人扼腕感嘆。為什麼呢?我們的主人公沒有抓住時機大膽地表白愛慕之情,沒有說話,在最關鍵的時候,只是嫻靜地默然而立,矜持,羞於開口,害怕開口。而那個人或許早已心有所屬,或許心有所思無暇旁顧,或許讀不懂美的細節……佛呀,你為何不去最後成就一段感天動地的良緣?也許,這就叫緣分。

  二、關於這首詩創作背景的一種假想。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作者席慕容到一座深山古剎去遊玩。大殿上香菸繚繞,許多善男信女在佛前虔誠地膜拜許願。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息瀰漫其間。走出古寺,遊人如織的山路旁,一棵樹吸引住了她敏銳的目光。那棵樹繁花滿枝,明豔照人,微風拂過,葉子波動,而樹下已落了許多凋謝的花瓣。寺裡寺外的影像疊加在一起,使她的心絃忽然為之一動。回到家或寓居的旅店,她在房間裡鋪開稿紙,將她記憶深處的一段青春往事或她耳聞目睹的類似情愫,融進佛、樹的形象之中訴諸筆端,於是浸染了女性柔情的《一棵開花的樹》像清澈的泉水一樣流瀉而出。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3

  初次接觸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大約是在高一那年,已經記不清當時是出於什麼緣由看了這首小詩,結局無疑是被這種淡淡的青澀的情愫所打動。那種感覺就彷彿是一下子尋得了一位紅顏知己,可以將心中的情話一句一句說予她聽,似乎在這個世界上終究會有那麼一個人是你想要去愛的,而這個人卻始終不再是我。

  我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就是傻傻笨笨的人,甘願跪於佛前五百年,不求任何賜予,任何回報,只為化作一棵樹。時光交錯的平行線,斜影斑駁了樹梢,即使你無視那些凋零在你身後破碎了一地的花瓣,任由她五百年的等待化作徒勞。路人的心,路人的念,她依舊真切地期盼著那樣一個人,無怨無悔……

  我們都曾有過年輕,都曾懷想有如席慕容這般的情愫,但這個冷眼睥睨世態的女子,內心的荒涼與哀愁,註定了她一生的孤寂。女人,因優秀而孤獨,但我們卻因為青春,有了煙花散盡無情緒的痴心,只是後來,這一切,皆在別離之後,變得煙消雲散了,這份痴情,在花開花落中殞逝。直至過去的愛情都在記憶裡腐爛,而我卻仍甘願陶醉地飲著這腐爛,只是我們活著,我們就是在自我欺騙。

  有誰會用五百年的時間去等一個遠行的人,又有誰會在五百年的來生之後,依然想回頭找到那個人。有些愛情因為我們太執著於它的結果,無法被證明,於是也就得不到肯定。只是我們忘記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於愛情的好奇成為了悲傷的伏筆,像小時候欣喜忐忑的探險,可那時雖偶爾傷痕卻覺得值得,愛情如包裹著一層單薄的紗,散發出五彩斑斕的光,單純的以為掀開就會看到無盡的寶藏……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被這棵跪求了五百年的開花的樹感動得落淚。如果真的有來生,我希望在我無盡的生生世世裡,有一世可以讓我做這樣一棵,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你哭、看著你笑,無論你是否知道我的存在,只求我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遇見你。

  曾經我以為愛情可以死人,後來知道其實愛情死不了人,它只會在最疼的地方紮上一針,然後讓我們肝腸寸斷、欲哭無淚。我總是在冗長的夢境裡完成生命現實裡不願上演的別離和割捨。這樣的夢境,是否太過冰涼與殘忍……

  我願做一棵樹,一顆開花的樹,花開過一季又一季,香飄過一程又一程,千年的等,從開始到現在,等一個人,等一段故事……於是,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安然一份等待,固守一份擁有,看滄桑變桑田,不求結果,不求過程,只求你能從這石上走過……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4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臺灣詩人席慕容的一首《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初識這首詩,還是在我中學時代,當時並不明白詩中情意,只知是一個有名詩人寫得一首情詩罷了。現今重讀此詩,細品其中含義,便感其濃濃情意,覺得自己已化作那棵樹,為一個人痴痴等待,從花開到花落。這首詩中演繹的愛情是神聖的,可以為了見自己心愛的人一面而等上五百年,可以為引他注意而醞釀所有力量,甚至為他生,為他死。這種愛情離我甚遠,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感覺,在我看來只是一種童話般的夢。愛情是什麼?是林妹妹臨死前沒有說出的半句話?是祝英臺為梁山伯跳入冰冷的墓中,雙雙化蝶?還是這首詩中那用五百年的痴痴等待換來的擦肩而過?也許,愛情只是一個

  讓人可以為對方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魔咒吧!“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五百年的等待,沒有換來任何逗留,甚至都沒有一次回頭的愛情是我無法理解的,也不是我會追求的。我無法做到為了一段沒有任何希望的愛情放棄一切。其實對詩歌的解讀沒有誰與誰是相同的,正如“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生活中有人正在追求這種類似這棵樹的愛情。為了自己愛的人,化作一棵樹,苦等五百年……

  《一棵開花的樹》的讀後感 篇15

  以前不喜歡看散文或詩歌,總認為這些東西太抽象,太難理解。到了大學之後才真正的感受到散文和詩歌別有一番滋味,含蓄而耐品,就像品一壺好茶那樣。也許所有美好的東西都這樣吧,不直白,不膚淺,若即若離最好。大學的圖書館是書的海洋,是豐富自己閱歷的良好平臺。不知什麼時候起開始了一有時間就往圖書館跑,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最近尤其喜歡看散文或詩歌,喜歡席慕容,喜歡舒婷,喜歡郭沫若。他們的文字清新而秀麗,含蓄而淡雅,讓人愛不釋手。喜歡席慕容,尤其喜歡她這首《一棵開花的樹》。不僅文字雋秀而唯美,而且內容含蓄而深刻。裡面的愛情含蓄而痴情,讓人遐思。“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讓人深思。佛前苦求五百年才換得這路邊一棵樹的情緣啊!那我們身邊的朋友,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愛人,我們的同學,又是需要苦求多少年才換來的呢?我們和身邊的人能成為家人,成為朋友,成為戀人,是今生也是前生的緣分,而這緣分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我們與家人、愛人、朋友之間的那份情誼。佛說,五百年前的一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與陌生人的一面之緣,同樣值得我們珍惜。

  而在與家人、朋友、愛人中最容易不被人珍惜的就是與愛人之間的緣分。家人之間有“血濃於水”的維繫,朋友之間有兩肋插刀的豪氣!“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千年的苦修換得了今生的夫妻緣。而生活中的我們是怎樣對待這來之不易的緣分的呢?古有“糠糟之妻不可拋”,而現在拋妻棄子也在趕時髦,越來越多夫妻之間只能同患難,不能共享福。最終落的個家庭破碎或身敗名裂,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啊!

  真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緣來惜緣”,珍惜彼此之間來之不易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