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完整教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在藝術上,首先,景物描寫形象生動,逼真細膩。其次,語言精煉,意義深刻。再次,襯托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第四,對仗工整,表意含蓄。第五,意象優美,意境高遠。下面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完整教案,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www.ruiwen.com/wenxue)。
一、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透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透過課後蒐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透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透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讀通——與文字對話
課前: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鑽,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妍,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語言匯入: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裡,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瞭解等)
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範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師激勵學生讀:“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你們琅琅的讀書聲。想不想展示你們美妙的聲音?”(生:想)
6、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螢幕---- (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奏。)
7、指名配樂朗讀,相機評價。
8、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點評:由於不是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教師可透過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鞏固已知。學生步入六年級,已經養成了課前蒐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因此,教師可放心地讓學生自主交流,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
二、讀懂——與作者對話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裡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 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3、你的腦海裡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4、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後一句讀出“喜”。
5、多媒體煽情。(畫面、音樂)
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麼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於這麼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點評:“詞”的教學重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鍵處給予巧妙引導,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容,然後透過品讀悟情,媒體煽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詞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與詞產生共鳴。]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麼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疑。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悄然變化,他猛一抬頭,看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樣?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4、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麼找不到了呢?
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後的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
指名讀,比賽讀。
5、多媒體煽情。(畫面、音樂)
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麼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點評: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教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去感受和體驗詞的優美意境,體會詞人的心境。又透過美麗的畫面和音樂,創設出其樂融融的學習情境。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精彩紛呈地想象,興致勃勃地描述,聲情並茂地朗讀。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趣,也豐富了文字的內容。這不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嗎?]
三、讀透——與時空對話
1、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點選畫面和文字),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願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齊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