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永遇樂·投老空山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永遇樂·投老空山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永遇樂·投老空山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永遇樂·投老空山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永遇樂·投老空山

  宋代辛棄疾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為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萬鬆手種,政爾堪嘆。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古來池館,雲煙草棘,長使後人悽斷。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

  停雲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夢覺東窗,聊復爾耳,起欲題書簡。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只教吾懶。又何事,催詩雨急,片雲鬥暗。

  譯文

  巡視在停雲剛種下的杉樹時,遊戲之作。本來給親舊朋友回信的,然而紙筆被大風吹走,唯有寫下這首詞。

  嘆老來唯以料理空山為事,滿山松杉,親手栽種。何日才長大成陰,我還能有幾年,好似見晚生的兒孫成人。古來多少水榭樓館,轉眼成了荒草荊棘,長使後人淒涼斷魂。想當年良辰美景煙消雲散,空成遺恨無限。

  站在停雲高處,誰知我老來投閒惟靜,不問世間萬事。夢醒東窗,閒居無聊,起身欲給親友寫信。片刻間,風怒號,倒翻紙筆,似天亦教我偷懶。可為什麼,又突然片雲昏暗,急雨來催詩。

  註釋

  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永遇樂慢”“訊息”。正體雙調一百四字,前後段各十一句、四仄韻。

  停雲:停雲堂,是作者在鉛山居所的西北隱湖山上修建的一處建築,按陶淵明詩意,取名為停雲。

  投老:將老,臨老。

  政:通”正”。爾:如此,這般。

  陰:同“蔭”。指松樹何時長大成材。

  悽斷:悽傷斷腸,傷感。

  夜闌:深夜。

  聊復爾耳:聊且如此而已。

  何事:為何。

  鬥暗:突然昏暗。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慶元三、四年(1197~1198年)間。當時辛棄疾罷居瓢泉,停雲瓢泉新居有停雲堂。題停雲而思親友,正反映了作者在迫害面前孤軍奮戰企求援助的心態。

  賞析

  本詞最顯眼之處是其題目長達三十字,像一段敘說緣由的序言,提示了全詞的'主要內容是由新種杉樹和修書未成引起的感慨,題雖為“戲作”,卻非常真實地表現了詞人在剛落職閒居時的不滿和寄情山林的避世之志。這位老英雄一定在幻想這些長身直立的植物變成像自己一樣一心報國的忠勇志士,而自己就可以指揮這些部眾去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夢想。但事實是詞人此時再次被排擠在朝廷之外,“投老空山”正道出作者此時的處境:臨老之時遭人陷害,落職閒居,只得於深山中種松植杉,消磨人生,不平之氣躍然紙上。

  借事抒情,起筆即照應詞前小序中所說的“檢校停雲新種杉松”,藉此抒發面對世間滄桑所生的感慨。感慨古今興廢,宮闕池館都湮沒於黃土,“夜闌酒空人散”,這是落寞孤寂之感的體現。“政爾堪嘆”,嘆的是自己年歲漸高,恐怕看不到手植之杉松森然成蔭的一天,更是感嘆古來繁華皆成荒蕪,歷來歡娛惟留空恨,使後人悽然傷懷而已。兩層感嘆,結合了古今物人,涵蓋十分寬泛,作者這樣的感嘆,也為下片作了鋪墊。下片承接上文,作者發誓歸隱之後誓不再理會閒事。寄希望於“萬事不關心眼”,欲以超然物外來擺脫落職閒置的憤懣難平和百無聊賴。“夢覺東窗”以後,又想起陶淵明《停雲》之詩,使詞人開始思念親戚故舊,於是想援筆作書以報之。無奈天氣突變,似不欲讓其寫信,卻又似在催其作詩,不知何意。作者心態彷徨,思緒紛亂,實際上是因其不甘寂寞,報國之情不泯而造成的,如若當時詞人正在戰場上指揮千萬抗金志士進行北伐恢復的大業,就不會生此閒愁了。

  這首詞雖雲“戲作”,但格調低沉,風味特別。上片起韻一面順承“檢校停雲新種杉松”之意,一面又嘆老嗟衰。其下一嘆自己年老,二嘆古來興廢盛衰、世事無常。過片一韻,借用陶淵明停雲詩,寫自己的出世之情。下面點題,借風吹紙筆暗用杜甫詩意,嘲諷“天心莫測”。從中折射出被迫“伏櫪”的烈士暮年的真實狀態。

  拓展:蘭陵王·恨之極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蘭陵王·恨之極

  宋代辛棄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其色如玉,光潤可愛。中有一牛,磨角作鬥狀。雲:“湘潭裡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鬥,號張難敵。一日,與人搏,偶敗,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來視之,浮水上,則牛耳。自後並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裡中輒不利。”夢中異之,為作詩數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憤變化異物等事,覺而忘其言。後三日,賦詞以識其異。

  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鄭人緩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夢,沈痛化餘,秋柏之間既為實。

  相思重相憶。被怨結中腸,潛動精魄。望夫江上巖巖立。嗟一念中變,後期長絕。君看啟母憤所激。又俄傾為石。

  難敵,最多力。甚一忿沈淵,精氣為物。依然困鬥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尋思人間,只合化,夢中蝶。

  譯文

  怨恨真是到了極點,而怨恨到了極點就無法消散磨滅。萇弘含恨屈死於蜀,人們常說,他的血三年以後化為了碧玉。鄭國人緩也曾泣涕相告:我的父親攻擊儒家協助墨家造成了我憤而自殺的後果;十年之後我託夢與他,告訴他我的滿腔沉痛之所化,就是我那墳冢上的秋柏早已結出的累累果實。

  相思相憶至極亦容易轉為怨恨。愁怨結於衷腸,會暗地裡牽動精神魂魄,讓人哀毀骨立;你可見那長江邊上傲然矗立的“望夫巖”比比皆是。可嘆還有因一念之差而生出變故以致終身難以挽回的。你看夏啟的生母為怨憤所激,頃刻之間便化成了石頭。

  張難敵,勇敢而力氣超群。他一氣而沉入深淵,其精氣化物之後,依然作磨角鬥牛困鬥硯池之中;其身影化入山石裡,使得山石至今難以雕琢。仔細想來,人生在世,就像莊周夢中化為蝴蝶一樣的虛幻。

  註釋

  己未: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

  石研屏:石磨屏。

  餉:贈。

  識(zhì):記。

  銷:消滅、消散。

  “恨之極”兩句:千古以來,恨極之事難以銷磨。

  “萇弘”三句:《莊子·外物篇》:“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萇(cháng)弘:周之大夫。化碧系傳說,極言其怨憤而忠貞精誠。

  緩:此指人名。

  儒、墨:儒家與墨家學派。

  結中腸:阮籍《詠懷詩》容好結中腸。

  精氣為物:易.繁赫上。精氟屬物,遊魂屬愛。

  困鬥:《左傳宜公十二年》,困段猖同,況圓相乎?

  山骨:謂石。韓愈《石鼎聯句》:“巧匠靳山骨。”

  “難敵”七句:即賦詞序中張難敵化石事。

  尋思:不斷思索

  “尋思”三句:是非難論,人生如夢。莊周夢中化蝶事。

  創作背景

  《蘭陵王·恨之極》作於己未年,即公元1199年(宋寧宗慶元五年),當時辛棄疾閒居江西鉛山瓢泉,已經遭受排擠多年,處於政治失意時期。所以,就以這年八月二十日夜間夢見的故事為題材,寫下了這篇有感而發的記夢詞。

  賞析

  辛棄疾此詞因夢而作。一起“恨之極”兩句總攝題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疊分詠四事,三疊歸到難敵本事,雖人異事異,然皆怨憤變化則同。結韻化蝶,點醒一個“夢”字以自我開解。題序中說作者夢有人送給他一件石研屏,並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湘潭張難敵因搏鬥而死,死後化為鬥牛石,使裡中得之者不利。夢境本來不足為憑,但它卻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種曲折表現,所以這首詞也就透過古來四件因怨憤變化為石的記載(萇弘、鄭人緩、望夫婦、啟母)參證張難敵的故事。三片之中,上片寫兩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寫兩婦因怨化石,是夫婦事;而下片則寫張難敵雖然鬥敗,但化為石後仍作困鬥的形象,讚揚張難敵抵死不屈的鬥爭精神。文詞雖然詭譎詼諧,構思卻極巧妙。論其主旨,可以說這首詞創造了一個張難敵的不屈形象,藉以抒發胸中激憤不平的怨氣,用以影射當時的政治大斗爭。體裁基本上是屬於賦體入詞,類似一篇散文小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