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溫庭筠> 溫庭筠的經典作品

溫庭筠的經典作品

溫庭筠的經典作品

  溫庭筠既不憂國憂民,也不曾想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去獲得後世的文學標準,人民性,而是專注於兒女情長填詞作詩。下面是溫庭筠的經典作品,和小編一起看看看吧。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裡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彷彿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透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望江南·梳洗罷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後的“腸斷”的感情。

  蓮 花

  【唐】 溫庭筠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本詩詠蓮,從所處環境,姿態上讚美蓮花。

  更漏子·玉爐香

  【唐】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詠婦女相思情事,詞從夜晚寫到天明。上闋寫畫堂中人所見,下闋從室內轉到室外,寫人的所聞。看似直率,縱筆而下,但須頓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實紆也,而整夜不眠卻仍用暗示,始終未曾點破,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處。

  清明日

  【唐】 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溫庭筠的詩以辭藻華麗、風格濃豔著稱,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個字,充滿了詩情畫意,其畫面之豐富多彩,在歷代一百餘首清明詩中,沒有一首能夠超過它。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唐】 溫庭筠

  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採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這首詞寫的很精練,緊抓採蓮女月夜佇立凝思這一意象,用簡潔凝練的筆法,層層遞進,把少女那種孤寂、苦悶、惆悵的心境展露無遺。短短二十三字,就把情景融與一體,可見其卓絕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荷葉杯·一點露珠凝冷

  【唐】 溫庭筠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

  滿池塘,綠莖紅豔兩相亂。

  腸斷,水風涼。

  水風涼,當然也是實的,其實也是心境的感受。綠滿逼人,水風浸骨,是愛情的,其實也是社會的。使愛情遭受如此折磨的,當然是由於社會的逼迫,正是隻有他倆卻要離開這一點相似之處,又可以引導人著眼於社會的逼迫。而如果抽去了或者隱去了本來是隱射或借喻的愛情之說,則就只剩下社會的逼迫了。這就是詩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伎。

  拓展閱讀:風流才子溫庭筠

  他才高八斗,文名頗盛,甚至得到皇上的賞識,卻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他相貌奇醜無比,卻一生風流,命犯桃花,其詩詞也綺麗香豔,多描寫深閨春情。

  不少人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就是晚唐詞人溫庭筠,“花間詞派”的創始人。

  說起溫庭筠,其實應該算是“官N代”,他的先世溫彥博位居宰相,不過到了溫庭筠這代,家世已經衰落。

  也許是生性放浪不羈,對仕途也不大感興趣,溫庭筠快40歲才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卻幾次都沒有考中。據分析溫庭筠是受政治鬥爭所累,在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溫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在家,便不得而知。

  過了幾年,溫庭筠又去應試,這次卻得了一個“救數人”的稱號。原來科舉考試對於“學霸”溫庭筠來說算是小CASE,他早早便答完考題。卻也不願意閒著,“助人為樂”的溫庭筠開始幫助身邊的其他考生打小抄。主考官沈詢見狀,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其於簾前試之”。恃才傲物的溫庭筠不高興了,大鬧起來,擾亂了科場。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

  遙想筆者當年高考,自顧尚且不暇,哪裡還顧得上旁人。所以說溫庭筠確非凡才。他到底有多有才?溫庭筠別號“溫八叉”,為何叫溫八叉?孫光憲《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也就是說溫庭筠叉八次手就能做成八句詩。三國時有曹植七步成詩,唐代又出了個“溫八叉”。這讓我們這些拼死讀書才混上個大學文憑的苦逼青年還能不能笑看人生了?

  別看溫庭筠是個落魄的“官N代”,他在官場還是有一定人脈的。他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是好友,經常出入於相府,待遇甚厚。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令狐綯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獻給皇上,並囑咐他千萬不要洩漏出去。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綯大為不滿。

  還有一次,唐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別人都對不出來,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綯不知“玉條脫”的出處,問溫庭筠。溫庭筠告訴他出自《南華經》,還諷刺令狐綯說:“《南華經》並不是十分生僻的書。相國在工作之餘,還是應該多看點書啊!”溫庭筠還曾經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綯無學。令狐綯更加恨他,對皇上說,溫庭筠這個人啊,品行不好,不應該讓他考試透過。這也是溫庭筠一直未能中舉的原因之一。

  後來溫庭筠又在地方做了幾年小官,鹹通六年,出任國子助教,第二年又當了主考官。曾在考場遭到壓制的溫庭筠這回算是揚眉吐氣了。他嚴格以文判等,又公開掛出了30篇文章“以振公道”。這下溫庭筠又得罪人了。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於眾,已遭權貴不滿,所榜詩文中又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更為權貴忌恨。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遭受此次打擊,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鹹通七年(866年)冬抑鬱而死。享年50多歲。

  溫庭筠和李商隱並稱“溫李”,兩個人的命運也及其相似,都是才高八斗而抑鬱不得志。只不過一個是積極進取而天不遂人願,另一個則純粹屬於太過恃才傲物,情商過低。不過對於一向放浪形骸、不將權貴放在眼中的溫庭筠來說,官場生活可能對他來說更加痛苦,倒是這種遊戲花叢、醉生夢死的生活更加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