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之渙> 王之渙涼州詞教案

王之渙涼州詞教案

王之渙涼州詞教案

  一、引入,解題,瞭解詩人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嗎?

  生:母親河。

  師:板書“母親河”。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她無私地育了我們,但是我們同樣知道,我們還有另外一條河……

  (來不及說完,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說出了——黃河)

  師:在母親河旁邊板書“黃河”。不錯,黃河也是我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也一直是人們讚美歌詠的物件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黃河的古詩。板書課題——涼州詞、王之渙。

  師:你們知道有關這首詩的背景資料嗎?

  生:交流預習時收集的關於“涼州詞”“王之渙”“邊塞詩”的知識。

  師補充並板書:曲調名、邊塞詩

  二、以讀為主,探究學習

  師:我們學過很多古詩,大家說說怎樣學習古詩?

  出示方法:1、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2、想象畫面,瞭解意境,讀好每一句;

  3、走近詩人,體會情感,讀出情感美。

  生:自由讀詩,用鉛筆劃節奏。

  生甲讀 ,評價。生乙讀,再評價,老師點評。

  播放朗讀,以作示範

  全班齊讀。

  過渡語: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黃河遠上白雲間

  1、讀一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雲間。

  如果讓你來讀,你覺得該怎麼讀?為什麼?

  誰來讀一下?(指多個學生讀)

  誰能讀得氣勢更大一點。

  (師:讀得不夠,我們彷彿覺得黃河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師:讀得不錯,黃河有上百里了;師:哦,有千里之勢了!)

  師:誰能讀出黃河洶湧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

  好!讓我們像這位同學那樣讀!

  2、看一看:想看看黃河嗎?

  播放黃河課件。

  3、你有什麼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句嗎?

  5、讀一讀:

  師:為了讀出這句詩的氣勢,我們最好能夠站起來讀,願意的,請站起來!好,讓我們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雲間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雲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該句)

  師:讀讀這句,你覺得本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為什麼?

  交流:“孤”、“仞”、“一片”

  教師補充玉門關的資料

  誰來有感情地朗讀這句?

  小結過渡: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雲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齊讀這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兩句詩理解較難。首先我們解決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哪些字詞較難理解?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補充資料: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原來古人有個習慣,即是常用諧音來寓意。“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折柳”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你能走近詩人的心裡,猜猜他想說什麼嗎?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裡,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湧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託在悽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讀(教師指後兩句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悽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發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8、整體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拓展閱讀

  古代像這樣反映邊疆地區軍民生活的邊塞詩還有很多,請你把蒐集到的有感情地讀讀

  抽同學感情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