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溫庭筠> 溫庭筠《芙蓉》原文註釋

溫庭筠《芙蓉》原文註釋

溫庭筠《芙蓉》原文註釋

  《芙蓉》是晚唐時期溫庭筠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77卷。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溫庭筠《芙蓉》原文註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芙蓉

  作者:唐·溫庭筠

  剌莖澹盪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豔香露裡,美人青鏡中。

  南樓未歸客,一夕練塘東。

  《芙蓉》註釋

  ①碧:全詩校:“一作綠。”

  ②吳歌:吳地之歌,盛行於南朝,始為徒歌,後被之管絃。

  ③湘廟:娥皇、女英二妃廟,也世黃陵廟。在湖南湘陰縣北。

  ④青:全詩校:“一作清。”

  ⑤南樓:泛指南面之樓。

  ⑥練塘:在江蘇丹陽縣西北。

  《芙蓉》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語言工煉,格調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豔,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芙蓉》繁體對照

  芙蓉

  刺莖淡蕩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裡,美人青鏡中。

  南樓未歸客,壹夕練塘東。

  作品鑑賞

  飛卿即是詩中的“南樓未歸客”,於一夕遊賞練塘時有感而發。由荷花而想起遠方某位美麗的姑娘正等待自己歸去。而“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似是飛卿想象這位姑娘因久久見不到自己歸來而獨自唱著淒涼的歌曲,並落下傷心的眼淚。飛卿顯然是同情、理解這位姑娘的,但至於自己為什麼不歸去卻沒有明說,料想應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此詩雖然把荷花描摹的濃香豔麗,但字裡行間卻充溢著悽清孤寂之感,給人感覺荷花(姑娘)在孤寂中獨自綻放,雖美卻無人觀賞。這當然是一種很尷尬處境,所謂“女為悅己者容”,由此才更突顯飛卿歸去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

  溫庭筠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註》。其詞今存七十餘首,收錄於《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