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王維詩中的空山境界

王維詩中的空山境界

王維詩中的空山境界

  詩人王維在他的詩中特別喜用“空山”二字,但在不同的詩中,其所表現的意境是有所區別的。總體而言,“空山”是作者心境的客觀對映,是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時它也構築了詩人“心遠地自偏”的澄澈而豁達的心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空山”,是一個理想的生活境界,它就象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樣鮮為人知,再加上大山中茂密的樹林,遮掩了人們活動的痕 跡,這就更為這座“空山”增添了一絲迷人色彩,在這首詩裡,作者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洗衣歸來的女子在竹林裡開懷的笑 聲以及漁人盪舟水上的情景和諧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此詩中既有動景,又有靜景,既寫出了山野的清靜幽深,又描繪了農家生活的恬靜與安適,而這種清幽的山 景,淳厚的民風,也正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境界。在這首詩裡,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格美,而詩人對“空山”的描繪也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自己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 的社會之美,因此在此詩中,“空山”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純淨。此詩給讀者的感覺便是色調非常明朗,在幽靜的基礎上浮動的是恬靜而閒適的氣息,蘊含著 活潑的生機。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詩中的“空山”雖說也在突出一個“靜”字,但它所表現的這種境界是與《山居秋暝》迥然不同的,這種靜,雖然不能說是一片死一般的沉寂,但它給人的感覺 卻是如此的幽靜和空寂,似乎帶有詩人的許多悲傷色彩,這種境界也許是詩人對於那理想境界的茫然,也許是一種神秘,遙遠,抓不住的境界。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雖然也表現了一個“靜”,但這種“靜”並不顯得幽冷空寂,在整首詩裡,作者更多地強調了自然的魅力,在自然的境界中,少的是人的喧囂與塵世的汙 濁。而更多的是令人沉醉的夜的色調,夜的寧靜,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山鳥也驚覺起來。可見這是一種迷人的環境,是 一種充滿自然界萬籟之聲的生機景象。

  有人說,王維的詩中有一種禪意。用我們的話說,實際上就是他所寫的山水詩多持一種澄心觀照的審美態度,往往達到忘程度,所以他大多數山水詩是從審美觀照中 取得悅和適意的,如《鳥鳴澗》在極度靜謐的山中,只有桂花紛紛落地,由於太靜了,月亮出來竟然驚動了山鳥,於是空谷中傳來幾聲鳥的鳴叫聲。這瞬間的動態又 生出無限的靜感。正如皎然所說:“靜,非松風不動,林岤末鳴,乃謂意中之靜。”在王維的詩中,多描寫這種靜寂的狀態。可見,禪寂對王維的詩歌影響極大,這 不僅因為詩人善於從靜觀自然中體會美趣,也因他的往往和禪境相近的緣故。